第329章 商业贸易繁荣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泉州港的晨雾还未散尽,码头已如沸水般翻腾。二十艘“福船”正解缆起航,船头悬挂的“大明商帮”旗帜在海风里猎猎作响,船舱里堆满了景德镇的青花瓷、苏州的云锦、松江的棉布,甚至还有西域的葡萄干——这些货物将穿越马六甲海峡,运往波斯、阿拉伯,乃至更远的欧洲。

  “张掌柜,这船胡椒您可得给我留三成!”波斯商人哈桑拽着晋商张大元的袖子,他的骆驼商队刚从陆路抵达,带来的安息香还没卸完,就惦记着下一批货。张大元拍开他的手,指着船上的伙计:“看见没?他们正往舱底铺防潮的桐油布,这是从云南学的法子,保证胡椒运到欧洲还带着香气。三成太少,最多一成五。”

  岸边的市舶司里,朱元璋正看着新挂的《市舶则例》木牌,上面用汉、阿拉伯、拉丁三种文字写着:“凡入港商船,需在三日内登记货物;抽分(关税)按货物价值,丝绸十取一,瓷器十五取一,香料二十取一……”

  “陛下,”市舶司提举官指着远处的船队,“今年泉州港的贸易额比去年翻了一倍,光是西班牙人就订了三千件青花瓷,说要给他们的国王做嫁妆。”

  朱元璋望着海面上的帆影,突然问:“那些商帮的‘票号’,在西域能用了吗?”

  “早能用了!”提举官笑着说,“徐天德将军在新疆设了票号分号,哈萨克商人用咱们的银票,在应天能兑银子,在撒马尔罕也能兑,比带元宝方便多了。”

  镇西堡的商栈前,徐天德正给一队晋商商队送行。商队的马车都换了新轮毂,轴上抹着西域的羊油,跑起来“咯吱”声都轻了三分。“徐将军,这‘沙漠之舟’的名号,以后怕是要让给咱们的马车了!”车把式老王拍着车厢,里面装的是江南的茶叶,用锡罐密封着,罐口还垫了层油纸,防潮又防漏。

  不远处,哈萨克牧人阿不力孜的驼队正装货,骆驼背上的木箱里是大明的铁锅,锅沿特意做了加厚处理——徐天德说,草原上炖肉要用猛火,薄锅容易烧穿。“徐将军,”阿不力孜递来一张票号的银票,“这张能换五十匹好马吗?我要给儿子换辆马车,他说想跟着商队去看看应天。”

  徐天德接过银票,在火上烤了烤,票面上立刻显出“镇西堡分号”的水印:“够!不仅够,还能多换两匹母马。记住,让你儿子多学学汉话,将来在商队里当通事(翻译),比放马赚得多。”

  商队出发时,驼铃与马车的铜铃混在一起,像支奇特的歌谣。老王的马车跑在前面,车轮碾过新修的石板路,溅起的石子都带着轻快的节奏——这条路从镇西堡一直通到西安,原本要走一个月,现在十五天就能到。

  宁波港的船坞里,常峰正监督工匠们修造新海船。这船比旧福船长了三丈,船底包着铁皮,是用从荷兰人那里学来的“包铁术”,能防礁石刮擦。“常将军,这船能装多少货?”浙商船主周老板踮着脚看,他的船队刚从吕宋回来,一船苏木卖了个好价钱。

  常峰指着船舱的隔层:“分了五层,底层装瓷器,用稻草捆着,再垫上沙子,浪再大也磕不坏;上层装丝绸,通风又干燥。算下来,比你原来的船多装三成货。”

  周老板的账房先生拿着算盘“噼里啪啦”算:“多装三成,一趟就能多赚五百两……常将军,能不能给我先造三艘?”

  “急什么?”常峰笑着说,“等这船试航了,还要加‘测深锤’和‘千里镜’,荷兰人用这两样,在南洋很少触礁。咱们不仅要学,还要做得比他们好——他们的镜子看十里,咱们的要看到十五里!”

  船坞外,几个葡萄牙商人正围着一艘修好的旧船,船身刷着新漆,桅杆上还挂着大明的龙旗。“我们愿意用三艘帆船换这艘船的图纸!”商人操着汉语喊,他们的船在台风里差点散架,是大明工匠用“榫卯”结构帮他们修好了船身。

  应天的“万国市集”里,蓝凌正看着一个波斯商人与江南绣娘讨价还价。商人想用两斤没药换一幅“百鸟朝凤”绣品,绣娘却指着绣品上的金线:“这金线是用西域的金丝捻的,两斤不够,至少三斤,还要加一小袋蔷薇花籽——我想试试在院里种波斯的花。”

  旁边的摊位上,荷兰商人正用望远镜换大明的火铳。他的望远镜能看三里,明军的火铳能打百丈,两人比划了半天,最后各让一步,再加了一把波斯弯刀才算成交。

  市集角落的“兑换处”,票号的伙计正给一个威尼斯商人兑银子。商人掏出的金币上印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徽章,伙计用戥子称了称,又用试金石划了划:“足金,能兑二十两银子。要不要换成银票?去泉州、广州都能用。”

  商人摇着头,把银子装进钱袋:“不,我要带着银子去景德镇,亲眼看着他们给我的商队烧瓷器——我要在碗底刻上我的名字,这样就没人能冒充了。”

  御书房里,朱元璋翻着各地商帮的账册,看到晋商在西域赚了银子,就去江南买丝绸;浙商在南洋赚了苏木,就去北方换皮毛,嘴角忍不住上扬。

  “陛下,”户部尚书递上一份奏折,“陕西的商帮说,想在莫斯科旧址开个分号,那里现在是欧洲商人聚集的地方,咱们的丝绸在那儿能卖高价。”

  朱元璋在奏折上画了个圈:“准!但要告诉他们,做生意要守规矩,不许哄抬物价,更不许勾结外人。记住,商路通了,人心才能通;人心通了,这天下才是真正的大明天下。”

  傍晚的应天城,商帮的灯笼次第亮起,票号的算盘声、酒馆的吆喝声、码头的号子声混在一起,像首永不停歇的歌谣。朱元璋站在宫墙上,望着城外绵延的灯火,突然想起泉州港的帆影——那些帆不仅载着货物,还载着大明的瓷器、丝绸、茶叶,载着各族百姓的日子,在风里越飘越远,飘向更广阔的天地。
  http://www.c8e.cc/48526/4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