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进军山东
推荐阅读: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农民将军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红色莫斯科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东汉不三国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徐州城头上,旌旗猎猎作响,“朱”字大旗随风飘扬。徐达身披重甲,立于城头,望着城内城外一片忙碌的景象,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北伐军首战徐州告捷,将士们士气高昂,而城中百姓听闻元军被击退,也纷纷走出家门,箪食壶浆,犒劳北伐军。“徐将军,此次徐州大捷,全赖将军神机妙算,我等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常遇春走到徐达身旁,笑着说道。
徐达摆了摆手,说道:“常将军过谦了,若不是你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我这计策再好,也难以成功。这胜利,是全体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常遇春哈哈一笑,拍了拍徐达的肩膀:“说得也是,咱这二十五万弟兄,那可都是好样的!如今徐州已下,下一步,是不是该进军山东了?”
徐达点点头,目光坚定地望向北方:“正是。徐州既克,山东元军必然人心惶惶。此时进军,正是良机。我已派人快马加鞭向主公报捷,同时请示下一步行动。想必主公得知徐州大捷,定会下令我们乘胜追击。”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朱元璋的军令便到了。信使快马驰入徐州城,直奔主帅营帐。徐达、常遇春等将领赶忙出帐迎接。
信使宣读道:“北伐军首战徐州,大获全胜,实乃振奋人心。今令徐达、常遇春等将领,率大军乘胜向山东进军,务必迅速打开山东局面,为北伐大业再立战功。”
“末将领命!”徐达、常遇春齐声应道,声音响彻云霄。
于是,北伐军在徐州稍作休整,补充粮草、兵员后,便浩浩荡荡地向山东进发。一路上,军容严整,士气高昂。
而此时的山东,各地元军听闻徐州失守的消息,顿时人心惶惶。元军将领们聚在一起,商讨应对之策。
“徐州乃兵家要地,如今竟被明军轻易拿下,看来明军实力不容小觑。”一名元军将领忧心忡忡地说道。
“哼,怕什么!我们山东城池众多,防御坚固,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挡住明军。”另一名将领虽然嘴上强硬,但眼中也难掩担忧之色。
“话虽如此,可徐州一失,我军士气受挫,百姓也人心不稳。这仗,怕是不好打啊。”又一名将领摇头叹息。
正当他们争论不休时,探子来报:“报!明军已向山东进军,前锋已至峄州地界。”
“什么?来得如此之快!”元军将领们大惊失色。
峄州守将乌力罕得知明军将至,更是坐立不安。他深知峄州兵力薄弱,难以抵挡明军的进攻。
“将军,明军势大,峄州恐难坚守,不如……”一名副将小心翼翼地说道。
“不如什么?难道要我投降不成?”乌力罕瞪了副将一眼。
“将军,如今元朝大厦将倾,天下百姓皆盼明军北伐成功。我们若负隅顽抗,不过是徒增伤亡。况且,投降明军,说不定还能保住性命,甚至谋个一官半职。”副将壮着胆子说道。
乌力罕陷入沉思,他心中明白,副将所言不无道理。但投降之事,关乎名节,他一时难以决断。
就在乌力罕犹豫不决时,明军已兵临峄州城下。徐达立马阵前,望着峄州城上严阵以待的元军,对身旁的常遇春说道:“常将军,峄州城小,且元军士气低落,我们可先礼后兵,派人前去劝降。”
常遇春点头道:“徐将军所言极是,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最好。但这元军一向骄横,未必肯降,我们也需做好攻城准备。”
徐达随即派一名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峄州城下劝降。使者来到城下,对着城楼上喊道:“城上听着,我乃明军使者,有话要对你们守将说!”
乌力罕登上城楼,看着城下的使者,问道:“你有何事?”
使者拱手说道:“将军,如今元朝腐败不堪,天下大乱,各地义军纷纷而起。我军北伐,顺应民心,旨在推翻元朝暴政,还百姓太平。徐州已被我军攻克,山东各地元军人心惶惶。将军若识时务,开城投降,我军定会善待将军和城中百姓,将军日后也可在我军麾下效力,共享荣华。否则,一旦城破,玉石俱焚,还望将军三思。”
乌力罕听了使者的话,心中更加动摇。他看了看身旁的将领们,只见他们有的低头不语,有的微微点头。
沉默片刻后,乌力罕长叹一声,说道:“罢了,我愿开城投降,但你们须得保证,不得伤害城中百姓。”
使者大喜,说道:“将军放心,我军向来秋毫无犯,必定会善待百姓。”
于是,峄州城门缓缓打开,乌力罕率全城守军出城投降。徐达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进入峄州城。
“将军饶命,末将愿率部归降。”乌力罕跪地说道。
徐达下马,扶起乌力罕,说道:“乌将军深明大义,我不会为难你。今后你只需跟随我北伐,为推翻元朝出力,我定会论功行赏。”
“多谢将军不杀之恩,末将愿效犬马之劳!”乌力罕感激涕零。
北伐军不费一兵一卒,顺利拿下峄州。此消息传开后,山东其他城池的元军守将更是惊恐万分。一些胆小怕事的守将,纷纷效仿乌力罕,开城投降。
“这明军太厉害了,连峄州都不战而降,我们还是赶紧投降吧,免得丢了性命。”一名元军守将说道。
“是啊,元朝气数已尽,我们又何必为它陪葬。”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
就这样,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多个城池。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主动为北伐军提供粮草和情报。
“明军来了,我们有救了!”百姓们欢呼着,眼中满是希望。
“多谢大军,赶走元军,我们再也不用受他们的欺压了。”一位老者热泪盈眶,跪地磕头。
徐达、常遇春等将领一边安抚百姓,一边整军继续前进。很快,北伐军便逼近了益都。
益都是山东重镇,元军在此驻守了大量兵力,由悍将帖木儿镇守。帖木儿得知北伐军将至,立刻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
“明军连克数城,气势正盛。我们益都乃山东要地,绝不能失守。大家有何良策,可破明军?”帖木儿问道。
一名将领说道:“将军,明军长途奔袭,必定疲惫。我们可坚守城池,以逸待劳,等他们攻城时,再给予迎头痛击。”
另一名将领则说:“不可,若一味坚守,恐士气低落。我们可趁明军立足未稳,出城主动出击,挫其锐气。”
帖木儿沉思片刻,说道:“先坚守城池,观察明军动向。同时,派人向大都求援,待援军一到,内外夹击,定能大败明军。”
“将军英明!”众将领齐声应道。
于是,帖木儿下令紧闭城门,加强城防。城墙上布满了弓箭手和投石车,严阵以待北伐军的到来。
而北伐军这边,徐达、常遇春率大军抵达益都城外。望着高耸的城墙和戒备森严的益都城,徐达说道:“常将军,这益都乃重镇,元军定会死守,我们不可轻敌。”
常遇春点了点头,说道:“徐将军放心,末将明白。但这元军越是死守,越说明他们心虚。我们可先围城,断其粮草,再寻破城之策。”
徐达微微一笑,说道:“正合我意。传令下去,全军在益都城外扎营,将益都团团围住,不许放走一个元军。同时,派人四处张贴告示,安抚周边百姓,招募民夫协助运送粮草,巩固我军后方补给线。”
“是!”众将领领命而去。
很快,北伐军便在益都城外扎下了营寨,将益都围得水泄不通。营寨连绵数里,旌旗招展,刀枪林立。
“哼,我倒要看看,这益都能坚守多久。”常遇春望着益都城,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而此时,城内的帖木儿见北伐军围城,却不急于进攻,心中不免有些担忧。他一面加强城防,日夜巡逻,防止北伐军偷袭;一面派人出城,向大都求援。
“大帅,如今益都被围,粮草渐少,若朝廷援军迟迟不到,该如何是好?”一名副将焦急地问帖木儿。
帖木儿脸色阴沉,咬牙道:“再坚守些时日,朝廷定会派援军来救。我们不能轻易放弃益都,否则山东将彻底落入明军之手。”
日子一天天过去,益都城内的粮草逐渐减少,百姓和士兵的生活愈发艰难。而城外的北伐军却士气高昂,补给充足。
“徐将军,元军似乎有些按捺不住了,这几日城上巡逻的士兵明显增多,还不时有小股部队出城试探。”探子向徐达汇报。
徐达嘴角上扬:“看来帖木儿坐不住了。传令下去,各营加强戒备,不要理会元军的试探,继续围困。同时,密切关注城内动静,一旦发现有异常,立刻向我汇报。”
“是!”探子领命而去。
此时,益都城内的气氛愈发紧张。士兵们因粮草短缺,士气低落;百姓们也人心惶惶,纷纷抱怨。帖木儿深知,若再这样下去,城内必将不战自乱。
“大帅,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必须想个对策。”一名谋士焦急地对帖木儿说道。
帖木儿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我决定,趁夜出城突袭北伐军营地,或许能杀出一条血路。”
“大帅,此计太冒险了。明军防备森严,恐难成功。”谋士劝道。
“如今已别无他法。若坐等援军,恐怕未等援军到来,我们就已被困死城中。”帖木儿一脸决然。
于是,帖木儿挑选了一万精兵,准备趁夜出城突袭北伐军营地。
深夜,益都城门悄然打开,一万元军如鬼魅般涌出,向着北伐军营地摸去。月光下,元军士兵们的盔甲闪烁着冷光,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行,生怕发出一点声响。
然而,徐达早已料到元军会有此举动。他在营地周围设下了重重埋伏,就等着元军上钩。
当元军进入埋伏圈后,徐达一声令下:“放箭!”顿时,万箭齐发,喊杀声四起。元军被打得措手不及,顿时大乱。
“不好,中埋伏了!快撤!”带队的元军将领大喊道。
但此时退路已被截断,元军陷入了北伐军的包围之中。经过一番激战,出城的元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少数人侥幸逃回城内。
“大帅,突袭失败,弟兄们损失惨重!”逃回的将领哭丧着脸向帖木儿汇报。
帖木儿气得脸色铁青:“徐达这贼,竟如此狡猾!如今该如何是好?”
此时,城内粮草已所剩无几,士兵们士气低落,人心惶惶。帖木儿深知,益都已难以坚守。
而在城外,徐达见元军士气低落,决定发动总攻。他召集将领们,部署作战计划。
“常将军,你率精锐骑兵在城南佯攻,吸引元军主力;我则亲率大军从城东主攻,务必一举攻破益都城。”徐达说道。
“好,末将定不辱使命!”常遇春领命而去。
总攻当日,北伐军士气高昂,呐喊声震天。常遇春率领骑兵在城南发起猛烈攻击,喊杀声吸引了城内元军的注意力。帖木儿以为北伐军主攻方向在城南,急忙调派大量兵力前去防守。
就在此时,徐达亲率大军从城东发起进攻。攻城云梯迅速架起,北伐军士兵如蚂蚁般向上攀爬。城上的元军拼命抵抗,箭矢、滚石纷纷落下,但北伐军毫不畏惧,奋勇向前。
“弟兄们,冲啊!拿下益都,为北伐立大功!”徐达在阵前大声呼喊,鼓舞士气。
在徐达的带领下,北伐军终于攻破了益都的东门。“城门破了,杀进去!”北伐军如潮水般涌入城内。
帖木儿见东门被破,急忙率军赶来增援,但此时北伐军已势不可挡。常遇春也率骑兵从城南杀来,与徐达的大军会合。元军腹背受敌,全面溃败。
帖木儿在乱军中左冲右突,试图杀出重围,但被常遇春拦住去路。
“帖木儿,你已无路可逃,投降吧!”常遇春大喝一声。
帖木儿怒目而视:“哼,我乃大元忠臣,宁死不降!”说罢,挺枪刺向常遇春。
两人大战数十回合,帖木儿渐渐体力不支,被常遇春一枪刺中,落马而亡。
随着帖木儿的战死,益都的元军彻底失去抵抗意志,纷纷投降。北伐军顺利占领益都,至此,北伐军在山东迅速打开了局面。
徐达立刻派人向朱元璋报捷:“主公,北伐军已顺利攻克益都,在山东打开局面。元军士气低落,我军正乘胜追击,望主公指示下一步行动。”
朱元璋收到捷报后,大喜过望:“好!徐达、常遇春等众将劳苦功高。传令嘉奖北伐军将士,命他们继续进军,扩大战果。同时,密切关注山东局势,谨防元军反击。”
徐达、常遇春等将领接到命令后,继续率军在山东境内征战。而此时,元朝朝廷得知山东战事不利,大为震惊。元顺帝急召丞相脱脱进宫商议对策。
“脱脱,山东局势危急,北伐军连克数城,若不加以遏制,恐危及大都。你有何良策?”元顺帝焦急地问道。
脱脱眉头紧皱,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勿忧,臣以为可调集重兵,对北伐军进行反击。山东乃大都屏障,绝不能轻易丢失。”
“好,就依你所言,速速调集兵马,务必将北伐军赶出山东!”元顺帝下令道。
“遵旨!”脱脱领命而去,迅速调遣各路兵马,集结了二十万大军,由大将孛罗帖木儿统领,向山东进发,准备与北伐军展开一场大规模会战。而北伐军在山东的胜利,也让元朝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一场更加激烈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
http://www.c8e.cc/48526/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