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红夷大炮危机
推荐阅读: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农民将军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红色莫斯科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东汉不三国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第一节:炮台惊变宁远城,初夏的海风带着咸腥气息掠过城头,旌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王磊站在南门炮台上,目光凝重地注视着葡萄牙技师博尔吉亚调试那门刚刚运抵的红夷大炮。这门巨炮重达三千斤,黝黑的炮管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炮身上镌刻着葡萄牙皇家兵工厂的徽记,显得格外威严。
"参将大人请看,"博尔吉亚操着生硬的汉语,得意地拍打炮身,"这是最新式的24磅加农炮,射程可达三里,能击穿任何城墙!澳门总督特意为洪督师挑选的镇城之宝。"
王磊没有立即回应,而是仔细绕着炮身走了一圈。作为现代特种兵,他深知火炮在这个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性,但也更清楚这种早期火炮潜在的危险。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炮架和支架的连接处,那里看似坚固,但在他的专业眼光中却显得单薄。
"博尔吉亚先生,"王磊指着炮架与地面的接触点问道,"这个支架的倾角似乎不够?后坐力传导会不会有问题?"
博尔吉亚不以为然地摆手:"王参将多虑了!我们葡萄牙人造炮百年,这个设计从未出过问题。要知道,这门炮可是经过里斯本兵工厂首席工程师亲自设计的。"
王磊蹲下身,用手指测量着支架的角度,眉头越皱越紧。他现代的知识告诉他,这种重型火炮的后坐力极大,至少需要45度角的支架才能有效分散冲击力。而眼前这个支架顶多只有30度角。
"先生,"王磊站起身,语气严肃,"我建议先进行结构加固,至少要在支架底部增加三角支撑..."
"参将大人!"博尔吉亚打断他,脸上带着明显的不悦,"您是在质疑葡萄牙工程师的专业吗?这门炮在澳门试射过三次,完美无缺!"
这时,洪承畴在一众文武官员的簇拥下登上炮台。看到这门威风凛凛的巨炮,洪承畴不禁赞叹:"好炮!好炮!有此神器,何愁建奴不破!"
博尔吉亚立即换上谄媚的笑容:"督师大人英明!此炮一发,管教建奴魂飞魄散!"
王磊还想说什么,但洪承畴已经下令:"既然已经试射过,那就让将士们都开开眼!立即准备试射!"
军令如山,王磊只能将到嘴边的话咽回去,但他暗中向亲兵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做好准备。
炮兵们开始按规程装填。王磊注意到装药量明显偏大,再次提醒:"先生,按照这门口径,装药量似乎过多?"
博尔吉亚傲然道:"王参将不必担心。威力越大越好!我们要让建奴知道大明火炮的厉害!"
王磊心中警铃大作。他现代的知识告诉他,过大的装药量不仅不会增加射程,反而会极大增加炸膛风险。但他此刻已经不便再劝,只能暗中示意士兵们退到安全距离外。
"全体后退十步!"王磊高声下令,同时不动声色地将洪承畴引到相对安全的位置。
洪承畴有些不解:"王参将何必如此谨慎?"
王磊低声道:"督师,新炮试射,小心为上。"
博尔吉亚显然觉得王磊小题大做,不屑地撇撇嘴,亲自举起火把:"准备——放!"
引信被点燃,发出嘶嘶的声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根越来越短的引线上。
轰隆!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炮口喷出炽热的火焰和浓烟。就在这一瞬间,王磊敏锐地看到支架连接处出现细微裂痕!
"快躲开!"王磊大喝,同时猛扑向旁边的洪承畴。
几乎在同一时刻,支架彻底断裂,沉重的炮身在巨大后坐力的作用下猛地向后滑退,重重砸在观礼台上!
木料碎裂声、金属扭曲声、人们的惊叫声混杂在一起。碎石和木屑四处飞溅,烟尘弥漫了整个炮台。
"督师!"
"参将!"
现场一片混乱。王磊用身体护住洪承畴,自己却被飞溅的碎石击中肩头,顿时血流如注。博尔吉亚吓得脸色惨白,呆立当场,直到被飞来的木块砸中额头才惊醒过来。
烟尘渐渐散去,惨状令人触目惊心。观礼台被砸塌半边,幸好王磊预警及时,大多数人都及时躲开,但仍有几个士兵倒在血泊中,痛苦的呻吟声此起彼伏。
"快救伤员!"王磊忍痛下令,肩头的鲜血已经染红战袍,"军医!立即救治!"
他顾不上自己伤势,先查看洪承畴情况:"督师无恙否?"
洪承畴惊魂未定,但好在毫发无伤:"多亏王参将相救!你受伤了?"
王磊这才感到肩头剧痛,鲜血正从撕裂的战袍处不断渗出:"皮肉伤,不碍事。"
这时,博尔吉亚连滚带爬地过来跪地请罪:"督师恕罪!小人失察...万万没想到..."
洪承畴勃然大怒:"若非王参将预警,本督险些丧命!来人!将博尔吉亚押下!"
卫兵上前就要拿人,王磊却抬手制止:"督师息怒。博尔吉亚虽有过失,但人才难得。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不如让他戴罪立功,改进炮架。"
洪承畴沉吟片刻,看着一片狼藉的炮台,长叹一声:"既然王参将求情,就依你所言。博尔吉亚,若再出纰漏,定斩不饶!"
博尔吉亚感激涕零:"谢督师不杀之恩!谢参将求情!小人必竭尽全力,将功赎罪!"
王磊忍着伤痛,立即着手改进工作。他命人将破损的炮架抬到工坊,亲自绘制改进图纸。
"这里要加三角支撑,"王磊在图纸上指点,"用硬木制作,榫卯结构要加固。这里要用铁件包裹,增加承重能力。"
博尔吉亚开始还不以为然,但越听越是惊讶。王磊提出的许多设计理念,远超这个时代的认知。
"参将大人..."博尔吉亚忍不住问道,"您这些知识从何而来?这些力学原理,就连里斯本的工程师都未必完全掌握。"
王磊含糊道:"平日喜欢琢磨些机械之理。博尔吉亚先生,你看这里是否需要增加缓冲装置?"
他指着支架与地面的接触点:"后坐力瞬间释放,若能有弹簧或液压缓冲..."
博尔吉亚眼睛一亮:"弹簧!对!可以用钢片制作叠层弹簧!虽然做不到参将说的'液压',但钢片弹簧也能起到缓冲作用!"
在共同努力下,新炮架很快制成。王磊还特意改进了炮车设计,增加滚轴和转向装置,使火炮移动更加灵活。
试射之日,众人惴惴不安。许多士兵还记得上次的惊魂一幕,操作时格外小心翼翼。
"装药!"王磊亲自监督,严格控制药量。他制定了新的装药标准,用量匙精确计量。
"准备——放!"
轰!炮声依旧震耳,但这次炮身稳稳后坐,新设计的支架和缓冲装置完美吸收了后坐力。炮弹划破长空,准确命中三里外的目标。
"成功了!"士兵们欢呼雀跃,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
博尔吉亚由衷敬佩:"参将大人真乃神人也!此架设计之精妙,远超西洋!特别是这个缓冲设计,简直是天才之作!"
洪承畴大喜:"好!立即改进所有红夷大炮的炮架!王参将,此事就由你全权负责!"
王磊却想到更深层:"督师,火炮威力虽大,但射击精度不足。末将以为,当制定射击规程,提高命中率。"
他现代炮兵的知识再次发挥作用。王磊制定了详细的射表,根据不同距离调整炮口仰角;规范了装填操作流程,确保每次装药量一致;还培训专业炮手,教授他们测算距离和风向的技巧。
最让众人惊讶的是,王磊提出了"间接射击"的概念——通过前方观察员校正弹着点。
"如此一来,火炮可部署在敌军视线之外,仍能精准打击。"王磊用沙盘演示,"观察员通过旗语或镜光信号,指引炮火调整。"
孙元化惊叹不已:"此术若成,火炮运用将焕然一新!参将真乃军事奇才!"
在王磊的推动下,宁远城的炮兵力量发生了质的飞跃。火炮不仅更加安全可靠,威力和精度也大大提升。士兵们对这位"无所不能"的参将更加敬佩。
然而,王磊并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他清楚地知道,技术的进步永远伴随着新的挑战。就在他们改进火炮的同时,探马送来急报:后金大军压境,皇太极亲征,军中竟然也配备了火炮!
"终于来了。"王磊目光锐利,"就让建奴尝尝新炮兵的厉害!"
海风依旧吹拂着宁远城头,但这一次,城上的将士们带着前所未有的信心。他们知道,在那位神奇参将的带领下,宁远城已经做好了迎接任何挑战的准备。
第二节:宁远炮战
皇太极亲征的消息如同插上翅膀,很快传遍宁远城。探马接连回报,后金大军如黑云压城,旌旗遮天蔽日,最令人心惊的是军阵中赫然陈列着数十门重炮——正是明军在大凌河之战中遗失的红夷大炮!
"皇太极竟也用炮?"洪承畴在督师府中面色凝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些红夷大炮本是我大明利器,如今反倒成了建奴攻城的依仗。"
王磊冷静地分析着军情图:"督师不必过虑。建奴虽得火炮,却未必善用。火炮之术,重在操作熟练和战术配合,非一朝一夕可成。"
他指着地图上的几个关键点:"末将已命人在这些位置加固炮台,新式炮架全部安装完毕。各炮位储备弹药充足,炮手都经过严格训练。"
洪承畴稍感宽慰,但仍不无忧虑:"皇太极此次亲征,志在必得。听说他特意带了投降的明军炮手..."
"投降的明军炮手未必精通新式战法。"王磊自信道,"况且,末将还有几个惊喜等着皇太极。"
就在此时,城外号角长鸣,战鼓震天。后金大军如潮水般涌至城下,在距城三里处扎下大营。皇太极的金龙大纛在军中格外显眼,周围簇拥着各旗旗主和将领。
"来了。"王磊站在城头,望远镜中清晰可见后金军正在布置炮阵。
博尔吉亚在一旁紧张地咽了口唾沫:"参将大人,他们的炮位布置...相当专业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磊冷笑:"似是而非。你看他们的炮距过近,一旦有一门炸膛,必然殃及池鱼。而且炮口仰角全都一样,根本不懂分级射击。"
正如王磊所料,后金炮阵开始轰击时,炮弹大多落空,少数命中城墙也只造成轻微损伤。明军士兵原本紧张的情绪渐渐放松下来。
"建奴炮术不过如此!"一个年轻炮手笑道。
王磊却严肃道:"不可轻敌!各炮位按预定目标射击,优先打击敌军炮阵!"
明军火炮开始还击。新炮架稳定性极好,射击精度大大提高。首轮齐射就精准命中后金炮阵,三门大炮应声而碎,炮手死伤惨重。
皇太极在远处观战,见状大怒,鞭挞身边的汉人炮手:"废物!明军的炮怎么这么准?"
炮手战战兢兢:"大汗,明军炮术突然精进许多,似乎有了新的瞄准方法..."
"本汗不管什么新方法!"皇太极怒吼,"今日若不能破城,提头来见!"
在皇太极的严令下,后金军发动全面进攻。八旗兵如潮水般涌来,云梯、楯车、冲车等各种攻城器械齐上阵势。
"各炮位自由射击!"王磊冷静指挥,"霰弹准备,重点打击密集队形!"
这是王磊的另一个创新——将炮弹内填充铁珠和铁片,近距离面杀伤。顿时,城下变成一片死亡地带,后金军成片倒下。
但后金军悍不畏死,继续猛攻。很快有敌军凭借人数优势攀上城头。
"长枪兵上前!"王磊大喝。
天雄营结阵迎敌。新式鸳鸯阵在城头狭窄空间内发挥出惊人威力,后金士兵虽勇猛,却难以突破阵型。
激战中,王磊注意到一支后金精锐正悄悄向南门炮台移动——那里部署着最重要的红夷大炮。
"想毁我炮阵?"王磊冷笑,"戚良!带你的人守住炮台!绝不能让建奴靠近火炮!"
戚良率戚家军旧部奋勇迎战。戚家刀法专破重甲,后金精锐虽勇,却难越雷池半步。
王磊则亲自操炮,瞄准后金指挥旗。他现代狙击手的经验在这一刻发挥到极致:"装药...调整角度...计算风速...放!"
炮弹呼啸而出,划出完美的抛物线,准确命中后金指挥台!虽然皇太极及时躲开,但旗号手伤亡惨重,指挥系统一时陷入混乱。
"好!"洪承畴在城楼观战,不禁击节叫好,"王参将真乃神炮手!此一炮值千金!"
战至午后,后金军伤亡惨重,攻势渐缓。皇太极不得不下令退兵。宁远城再次巍然屹立。
战后清点,毙敌二千余,毁炮十余门,明军自身伤亡仅三百余人。洪承畴大喜过望,立即上书朝廷为王磊请功。
然而王磊却保持清醒。巡视战场时,他指着那些被毁的火炮对部下说:"此战虽胜,但暴露诸多问题。我们的火炮移动不便,射速太慢,弹药供应也跟不上持续作战的需求。"
他立即着手新一轮改进:设计更轻便的炮车,增加机动性;简化装填流程,将射速提高一倍;建立标准化弹药生产体系,确保供应稳定...
最让孙元化惊叹的是,王磊提出了"模块化"概念——将火炮分解为几个标准部件,战时快速组装,平时便于运输和保养。
"此设计若成,我军火炮机动性将大大提高!"孙元化兴奋不已。
在王磊推动下,宁远军工突飞猛进。火炮威力大增,成为抵御后金的利器。士兵们对这位"无所不能"的参将更加敬佩,甚至私下传言王磊得仙人传授天书。
但皇太极的报复很快到来。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细作急报:后金派死士潜入城中,目标直指火炮工坊!
王磊立即加强戒备,增派巡逻,但还是晚了一步——深夜时分,城东火炮工坊突然起火!虽然守军及时扑灭,但部分重要设备和图纸已被毁或失窃。
"是内鬼!"戚良检查现场后断定,"外人不可能如此精准地找到核心工坊和图纸存放处。"
王磊面色阴沉如水:"查!彻查!所有相关人员都要接受审查!"
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一个名叫李三的工匠被后金重金收买,不仅纵火破坏,还窃取了部分火炮设计图纸!
"必须追回图纸!"王磊斩钉截铁,"绝不能让这些技术落入建奴之手!"
他亲自带队追击。风雪夜中,凭着专业的追踪技巧,王磊很快锁定叛徒的行踪。终于在辽河边的一个小村落截住了正准备渡河的李三。
激烈的搏斗在雪地上展开。李三显然受过专门训练,身手不凡,但在王磊现代格斗技巧面前很快落了下风。
"图纸在哪?"王磊将李三制住,厉声喝问。
李三狞笑:"已经送出去了!你们晚了!"
王磊心中一沉,但仍不放弃搜索。终于在李三贴身的油布包中找到了部分图纸,虽然不全,但核心设计还在。
"押回去!"王磊下令,"我要亲自审问!"
回到宁远,连夜审讯。李三起初嘴硬,但在王磊的心理攻势下终于崩溃,交代出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后金正在组建专业的火炮部队,由投降的明军军官训练!
"皇太极下了死命令,"李三颤声说,"不惜一切代价获取大明火炮技术..."
王磊心中沉重。技术泄露的危机比他想象的更加严重。他立即向洪承畴汇报,建议全面提升防谍措施。
"必须加强保密,更要不断创新,"王磊对军工团队的骨干说,"要让我们的技术始终领先,让敌人永远追赶不上!"
他更加重视研发工作,甚至尝试制造带膛线的炮管。虽然因为工艺限制多次失败,但积累了宝贵经验。
春去秋来,宁远城头的炮声成为常态。每一次攻防,都是技术的较量。在王磊的带领下,明军火炮技术始终保持着领先优势。
然而,王磊清楚地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随着技术扩散,后金的火炮水平也在快速提升。更令人担忧的是,朝中党争愈演愈烈,对辽东的支持时有时无。
"技术可以领先,但若朝政不清,终是徒劳。"王磊深夜独坐城头,望着远方后金军营的点点灯火,心中充满忧虑。
但他没有时间沉浸在忧虑中。探马又送来新的军情:皇太极正在集结更大规模的军队,据说还从朝鲜获得了新的火炮...
风暴正在酝酿,而宁远城必须做好迎接更大挑战的准备。王磊深吸一口寒冷的空气,眼中重新燃起坚定的光芒。无论前路如何艰难,他都要带领这支军队走下去,为了这片土地,为了这些信任他的将士和百姓。
http://www.c8e.cc/48543/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