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资本的觉醒
推荐阅读: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农民将军
红色莫斯科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东汉不三国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南宋特种兵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夜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绸缎,裹住了应天府的檐角飞脊。营造司衙署后堂的窗纸上,烛火明明灭灭,把朱允炆的影子拉得老长,落在摊开的账册上 —— 那上面的数字,正像一把钝刀,慢慢割着他的耐心。“殿下,库里最后那点银子,连给匠户们买冬衣的钱都不够了。” 老库吏佝偻着背,双手捧着账本,声音里裹着寒气,“外城排水的勘察队还在等器械,城西那片洼地的清淤工具,也只凑了三成……”
朱允炆指尖在账册上顿了顿,指腹碾过 “结余白银二十七两四钱” 那行字,只觉得眼皮发沉。朱元璋批的开办经费,像泼在旱地上的水,眨眼就没了 —— 买凿子、锯子用了大半,给第一批跟着他平内涝的工匠发赏赐又去了一截,最后连衙役的月钱都只发了一半。可他脑子里的蓝图,哪一个不是吞金的猛虎?
排水系统要铺到全城,得挖三百多里沟渠;城里的土路要改成石板路,得采石头、雇民夫;更别说他藏在心里的军工研发,那更是烧钱的无底洞。靠朝廷拨款?朱允炆想起上次去户部,尚书大人攥着空印匣叹气的样子,再想想那些言官要是知道他要 “乱花钱”,能把奏折堆到皇祖父的御案上 —— 层层审批、处处掣肘,他耗不起。
“不能等,也不能要。” 朱允炆把账册合上,声音里带着一丝冷意,“得自己造一条财源,一条没人能卡脖子的路。”
第二日辰时,衙署正厅的炭盆烧得旺,却暖不透厅里几人的疑惑。王钺坐在下首,手里捏着个温热的茶盏,看着朱允炆推过来的简图 —— 应天府的街巷、码头、洼地都标得清清楚楚,只是在城南秦淮河畔、城北驿站附近,画了几个圈,圈旁边写着 “待开发” 三个字。
“殿下,您叫我们来,是要先选排水的地段?” 沈敬凑过来,这位刚投靠的年轻属官,算学是一把好手,可此刻看着简图,眉头拧成了疙瘩,“可库里没银子,选了地段也动不了工啊。”
朱允炆没直接答,反而把一张写满字的纸推到中间。纸上 “大明营造司第一期水利工程债券” 十二个字,墨色浓亮,像一道惊雷,炸得厅里瞬间没了声。
“债券?” 沈敬念出声,眼神里满是茫然,“是…… 是像官府借粮那样,向百姓借钱?可借了要还的啊,咱们拿什么还?”
王钺也跟着皱紧眉:“殿下,莫不是要学前朝加商税?上次苏州府加了半成商税,商户闹到南京来,您忘了?或是用内帑?那更是授人以柄,御史们能参到您闭门不出!”
“都不是。” 朱允炆站起身,走到简图前,手指点在城南那片圈起来的洼地 —— 那里每到雨季就淹成泽国,商户们躲都躲不及,“加税是竭泽而渔,内帑是饮鸩止渴。我要做的,是让钱自己生钱,让那些富商巨贾,抢着把银子送到咱们手里。”
这话一出,厅里几人你看我我看你,活像听了段天书。沈敬咽了口唾沫,声音都发颤:“殿下,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商人逐利,没好处的事,他们半分都不肯沾啊!”
“好处?我给的好处,能让他们睡不着觉。” 朱允炆笑了笑,指尖在洼地上划了个圈,“你们想,这地方要是挖了沟渠,水排干了,不再淹了,地价会不会涨?原来一文不值的烂泥地,能不能改成铺面、码头?咱们是营造司,这地的特许经营权在手里,分他们三成租金,够不够?”
他顿了顿,又拿起另一张纸,上面画着块方方正正的 “新式灰泥”—— 那是他偷偷让人试烧的水泥,比石灰结实十倍,还有一块透亮的 “改良琉璃”,比窗户纸清楚百倍。“这两样东西,将来只有营造司能造。谁要是认购债券多,比如五万两以上,我就让他做这东西的承销商,全应天府的商户要货,都得从他手里拿,这好处,够不够?”
厅里静得能听见炭盆里火星噼啪的声音。沈敬张了张嘴,想说 “可这都是没影的事”,却又想起上次内涝,殿下说五日排干,所有人都不信,结果他真的挖了临时沟渠,四天就把水排完了。王钺捏着茶盏的手紧了紧,心里还是犯嘀咕:“殿下,商贾们信不过‘没影的事’啊。他们怕官府赖账,怕工程黄了,到时候连本金都拿不回来……”
“他们信皇祖父的旨意,信营造司的招牌,还信‘五日平内涝’的实绩!” 朱允炆的声音沉了下来,眼神却亮得吓人,“我会给他们写文书,盖营造司的大印,还要报给工部备案,白纸黑字,写明本金什么时候还,利息多少,好处有哪些。至于朝里的非议 ——”
他冷哼一声,手指在简图上重重一点:“等咱们把沟渠挖好,把铺面建起来,商户们赚了钱,百姓们不再遭涝灾,那些非议,不过是风里的屁!”
这话糙理不糙,却把厅里几人的顾虑吹散了大半。沈敬攥了攥拳:“殿下,那债券的章程,我连夜算!面额分一百两、五百两、一千两,利息按年算,认购越多,利息越高,好处也越多!”
王钺也站起身:“属下这就去查商户名单!专找那些家底厚、跟旧士绅没牵连的,比如城南做布生意的陈员外、城西开钱庄的李掌柜,他们上次内涝时受了损失,肯定盼着整治洼地!”
“还有一件事。” 朱允炆叫住他们,眼神里多了几分郑重,“跟他们说,认购五万两以上的,将来营造司办附属书院,他们家的子弟,优先入学。”
这话像一颗石子投进水里,沈敬和王钺都愣了 —— 士农工商,商人的子弟想读书、想靠近朝堂,比登天还难。这一条,可比租金、承销权更勾人!
三日后,营造司旁的 “沁香别院” 里,飘着淡淡的龙井茶香。十几位商户坐在厅里,衣料都是上好的云锦、绸缎,手里的茶盏不是官窑就是汝窑,可脸上的神情却都带着忐忑。
做布生意的陈员外,手指在茶盏沿上摩挲着,心里七上八下 —— 皇太孙召见,说是 “商议好事”,可他见过太多官府 “商议”,最后都是摊派、勒索。旁边开钱庄的李掌柜,悄悄跟身边的伙计咬耳朵:“一会儿不管说什么,先应着,别得罪殿下。”
正说着,帘子一掀,朱允炆走了进来。他没穿龙袍,只穿了件月白锦袍,头发用玉簪束着,看着比平日里少了几分威严,多了几分亲和。他走到主位坐下,笑着摆手:“各位不必拘谨,今日叫大家来,是有桩利国利民的好事,想跟各位一起做。”
说着,他让人把排水工程的模型抬了上来 —— 木头做的应天府街巷,上面铺着细沙当洼地,旁边还摆着一小段用水泥砌的沟渠。朱允炆拿起小铲子,把细沙推到沟渠里:“各位看,这是城南的洼地,要是挖了这样的沟渠,水顺着流走,洼地就成了好地。到时候建铺面,一个月租金最少五两,要是建码头,运货的银子更是少不了。”
商户们的眼睛亮了亮,可还是没人说话 —— 谁知道这是不是画饼?李掌柜清了清嗓子,小心翼翼地问:“殿下,这工程是好,可…… 得花不少银子吧?”
“所以找各位来。” 朱允炆把债券章程递过去,“我发行债券,各位认购,相当于借银子给营造司。一年后,连本带利还,利息比钱庄高两成。要是认购五万两以上,将来洼地的铺面,优先让各位挑,还有…… 营造司办书院,各位的子弟,优先入学。”
最后一句话,像惊雷炸在厅里。陈员外手里的茶盏晃了晃,茶水洒了出来都没察觉 —— 他儿子今年十岁,天天抱着书读,可就因为他是商人,连个好私塾都进不去。要是能进营造司的书院,那将来……
“殿下,这债券…… 真能兑现?” 李掌柜还是有点不放心,“要是工程出了岔子,银子……”
“我以皇太孙的名义担保,还有工部备案的文书。” 朱允炆把一份文书递过去,“而且,上次内涝,我五日就排干了,各位也都看见了。我朱允炆,从不做没把握的事。”
厅里静了片刻,陈员外突然站起身,双手抱拳,声音都在发抖:“殿下!我认购五万两!我信殿下!”
有了第一个,其他人也绷不住了。李掌柜立刻道:“我认购三万两!还要让钱庄给其他商户做承兑!”
“我出两万两!”
“我也出两万!”
原本忐忑的气氛,瞬间变成了争抢。有人叫着要加钱,有人拉着伙计去算账,厅里热闹得像集市。朱允炆坐在主位上,看着眼前这群被 “未来” 勾住的商人,嘴角勾起一抹笑。
他知道,自己成功了。他没有靠朝廷的拨款,没有加百姓的赋税,而是用一张纸,唤醒了沉睡在商人手里的资本 —— 那是一头能撼动天下的巨兽,如今,这头巨兽,正朝着他指引的方向,缓缓睁开了眼睛。
别院外的阳光,透过窗纸洒进来,落在那一张张写满名字的认购名单上,也落在朱允炆的脸上。他看着名单上的数字一点点增加,心里清楚,大明的财政,从这一刻起,要变天了。
http://www.c8e.cc/4859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