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陆阳生日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翌日上午,天色依旧阴沉。

  成都的冬天大抵如此,总在晴与阴之间模糊不定,整座城都裹在一层淡淡的雾霭里。

  气温比往日低了些,谢维康干脆穿上了李梅亲手缝制的羽绒服,暖意顺着布料裹住全身。

  九点半左右,他骑着自行车先去了镇上的礼品文具店,可站在货架前又犯了难,既要选一份能表生日祝福的礼物,又得拿捏好分寸,不能显得越界。

  逛了一圈也没头绪,正当他纠结时,一位三十来岁的导购迎了上来,问道:“您好先生,请问您想买点什么?”

  谢维康抬眼看向导购,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想选件生日礼物送人,还没想好买什么。”

  “过生日的是男性还是女性?”导购问。

  “女性。”谢维康答。

  “多大年纪了?”

  “和我差不多大。”

  导购眼里闪过一丝了然,笑着挑了挑眉问道:“是你女朋友吧?”

  谢维康连忙摆手否认道:“不是不是,就是普通朋友。”

  导购像是看透了眼前这男孩的青涩心思,笑着推荐:“那选个HelloKitty吧,女孩子都喜欢。”

  说着,她转身取来一个白色猫型毛绒玩具,一只耳朵系着粉红蝴蝶结,上身套着蓝色运动服,下身搭配鲜红色短裤,递到谢维康面前。

  谢维康接过毛绒玩具,指尖触到柔软的绒毛,触感细腻温暖,在寒冬里透着股暖意。

  可他看着这可爱的造型,总觉得有些幼稚,不确定地问道:“送这个?二十多岁的女孩还喜欢这个吗?”

  “当然喜欢,”导购笑着解释道,“女孩子不管多大,都对这些软乎乎的东西没有抵抗力。你看我都三十了,也照样喜欢这个款式。”

  谢维康盯着导购的眼睛,半信半疑地问道:“真的?”

  “我还能骗你吗?”导购语气肯定地答道。

  一番讨价还价后,谢维康付了五十元,刚要拿着玩具离开,却被导购叫住:“先生请等一下,你拿的这个是样品,我们有全新未开封的。”说着,她领着谢维康到收银台旁等候,转身从后台拿出一个塑封好的同款。

  “既然是送生日礼物,不如加个包装做成礼盒,显得更正式。”导购边说边拿起旁边一个包装好的样品展示,“包装只要五块钱。”

  谢维康看了眼店里的石英钟,已经十点十分了,连忙问道:“包装需要多久?”

  “很快,五分钟就能好。”

  谢维康又付了五块钱,跟着导购一起把毛绒玩具装进纸盒,仔细包成精美的礼盒。

  他将礼盒放进大塑料袋,挂在自行车龙头上,匆匆往龙潭寺火车站赶,那是和陆阳约定好的碰面地点。

  到了火车站大门口,谢维康远远就看见陆阳,她正朝自己挥手喊道:“康康弟弟,在这里!”

  谢维康骑车过去,礼貌地道歉道:“不好意思,让你等久了吧?”

  平时大大咧咧的陆阳,此刻脸颊竟泛起一丝淡淡的红晕,轻声说道:“没事儿。”

  两人正要走,谢维康瞥见路边的蛋糕店,突然想起去年在济南给杨显梅过生日时,连个蛋糕都没有。

  于是,他停下脚步提议道:“既然是过生日,咱们再买个生日蛋糕吧。”

  陆阳没有反对,乖巧地点了点头。

  谢维康弯腰在蛋糕样品前看了片刻,向店员问道:“这些蛋糕怎么卖?”

  店员介绍道:“按尺寸算,10寸五十元,8寸四十元,6寸三十元。”

  “10寸有多大?”谢维康追问。

  店员用手在空中比划着:“大概这么大,适合十来个人吃。”

  “那就要个10寸的吧。”谢维康直起身说。

  “别别,”陆阳急忙拦着,“我们人不多,买最小的6寸就行,真的够了。”

  谢维康看着她说道:“这怎么行?生日聚会万一不够吃怎么办?”

  陆阳声音放低,有点心虚地说道:“今天就几个人,6寸真的够了。”

  “真的?”谢维康还是不确定。

  陆阳认真地点了点头。

  谢维康只好跟店员说:“那就要个6寸的吧。”

  两人站在柜台旁,看着店员从烤箱取出新鲜蛋糕,现场裱花做好。

  谢维康把生日礼物递给陆阳,自己一手提着蛋糕,一手骑着自行车,跟着陆阳往她家的方向而去。

  自行车碾过柏油马路,城镇的喧嚣渐渐远去。

  两人转入一条幽静的小路,路两旁的香樟树在寒冬里依旧郁郁葱葱,茂密的枝叶交织成荫,像一条墨绿色的隧道。

  稀薄的阳光从云层缝隙中漏下来,透过树叶的间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点。

  穿过这段两百米左右的林荫路,眼前豁然开朗。

  路两边的小麦苗已经长到小腿高,迎着寒风舒展。

  一大片油菜冒出嫩嫩的菜苔,透着新生的气息。

  几棵柏树像披了苍翠盔甲的哨兵,笔直地立在风中。

  “就这儿,到了!”陆阳指着前方的小坡,语气里满是雀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谢维康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坡下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竹林间错落分布着二三十户人家。临近中午,家家户户的屋顶都飘着炊烟,显然都在准备午饭。

  到了坡底,两人拐进一条一米多宽的羊肠小道,窄得连汽车都通不过,顶多能过一辆人力三轮车。

  陆阳走在前面带路,遇到路过的村民,便甜甜地打招呼:

  “大舅舅,还在忙呀?”

  “阳阳回来啦?今天家里有客人呀?好,好!”

  “幺外婆,煮午饭了吗?”

  “哟,阳阳,这小伙子是你对象吧?”

  “幺外婆您别取笑我,这是和我一起上班的木工师傅,我请他来给我过生日的。”

  幺外婆拍了拍脑门说道:“瞧我这记性!你先回家,等会儿我给你煮两个红蛋。”

  “谢谢幺外婆!”陆阳笑得眉眼弯弯。

  谢维康和幺外婆对视时,清楚地看到老人眼里的朴实与温柔,透着股亲切感,于是他也跟着陆阳叫了声:“幺外婆好。”

  这一声“幺外婆”让幺外婆笑得合不拢嘴,连连应道:“好,好,真好!”

  一路上,陆阳打招呼的亲戚不是外公外婆,就是舅舅舅妈。

  每一位亲戚看谢维康的眼神都带着几分打趣,时不时还会调侃两句“是不是对象”。

  谢维康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些长辈,只能跟着讪笑点头。

  可陆阳被亲戚们调侃时,非但不生气,反而笑得格外灿烂,脸上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明媚。

  走了一会儿,两人路过一条干涸的小溪,溪岸边立着四棵高大的银杉,虽已入冬,银杉的叶子大多枯黄掉落,但挺拔的树干依旧透着威武。

  谢维康从小和木头打交道,忍不住多打量了几眼。

  过了小溪就是陆阳家的院子,陆阳推着自行车进去时,一位中年男子正坐在院里晒太阳,他正是油漆工卢师傅。

  院子里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着两个茶杯,地上立着一个红色搪瓷暖水瓶,瓶身印着硕大的牡丹花,边缘有些磕碰的痕迹,看起来有些年头,说不定是陆阳母亲结婚时的嫁妆。

  “哎哟,小谢师傅今天能来,真是让我们这小院蓬荜生辉!”卢师傅热情地接过谢维康的自行车架好,招呼道,“快坐快坐,茶都给你泡好了!”

  陆阳架好自己的自行车,冲厨房喊道:“爸,妈,我回来啦!”

  厨房里传来一位中年妇女的声音喊道:“回来就好,快进来帮忙洗碗,菜都快做好了,马上开饭。”

  陆阳应了一声,把谢维康送的礼物拿进屋,转身进了厨房。

  谢维康在八仙桌旁坐下,环顾四周。

  这是个典型的成都客家农家小院,和杨显梅家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少了一棵葡萄树,多了一丛腊梅。

  腊梅此刻还在“沉睡”,枝条光秃秃的,连个花骨朵都没有。

  谢维康忽然想起陆阳说过的“生日聚会”,于是疑惑地问道,“卢师傅,阳阳姐不是说今天有聚会吗?怎么就我一个客人?”

  卢师傅坏笑着摊了摊手说道:“这我可不知道,你们年轻人的事,我不掺和,你得问你阳阳姐。”

  谢维康想起路上陆阳看自己的眼神,还有她亲戚们打趣的笑容,心里突然“咯噔”一下,默念了一句:“难道陆阳真的对自己有意思?这是借着生日的名义,把自己带回家见家长?”

  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甚至有了起身离开的冲动,可事到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留下,和卢师傅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没过多久,菜一盘接一盘地端上桌,有鱼有鸡,还有竹笋烧牛肉,都是家常却实在的硬菜。

  陆阳的父母、舅舅,再加上陆阳和谢维康,五人围坐在院里的八仙桌旁,露天吃饭。

  陆父坐在主位,陆母在他左侧,卢师傅坐在下首,剩下的陆父右手边的位置,显然是特意留给陆阳和谢维康的。

  卢师傅拿起一瓶剑南春,给谢维康倒酒:“今天天冷,啤酒就不喝了,喝点白酒暖暖身子。”

  谢维康连忙说道:“少倒点就好……哎,够了够了。”

  卢师傅给陆父也倒了酒,又给自己满上,转头问陆阳:“你要不要也来点?”

  “倒点吧,”陆阳笑着说道,“今天我生日,高兴,怎么也得喝一口。”她说完,转头看向谢维康,像是征求意见,又像是自言自语:“你说是吧?”

  谢维康没接话,只是讪讪地笑了笑。

  席间,陆阳夹了一块牛肉放进谢维康碗里说道:“康康,尝尝这个,这是我妈专门给你烧的,我听你说过,你最喜欢吃牛肉了。”

  谢维康先是感激地看向陆母,随即又疑惑地看着陆阳:“阳阳姐,我什么时候跟你说过我喜欢吃牛肉?”

  “你忘了?”陆阳一边给父母夹菜一边说,“就是我请你吃烧烤那次呀。”

  谢维康这才隐约想起,那次吃烧烤时,自己好像确实说过“多来点牛肉”,没想到她竟记在了心里。

  陆母全程都用满意的眼神看着谢维康,连吃饭时都笑意不减。

  桌上一时没了话题,气氛有些尴尬。

  陆母率先打破沉默,向谢维康问道:“小谢呀,听说你跟着你爸爸学木匠,学了几年了?”

  谢维康想了想,认真地回答道:“差不多有五六年了吧。”

  “那你出师了吗?”陆母又问。

  谢维康愣了一下,不解地问道:“出师?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不用你爸爸指点,你自己能不能独立做木工活?”陆母解释道。

  一听这话,谢维康的“吹牛”本性又上来了,语气带着几分得意地说道:“要是这么说,那我早就出师了!我十八岁那年家里搬新家,我房间里所有家具都是我自己做的,还有家里的电视柜、八仙桌、桌椅板凳,全是我做的。那时候我爸在外面忙,我放暑假没事干,一个暑假就全做好了。”

  陆母非但没觉得他夸大,反而更满意了,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

  陆父接着又问道:“小谢,那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呢?”

  “就我爸妈,”谢维康说道,“另外,爷爷奶奶都还在,和我大伯住一起,另外还有两个叔叔。”他顿了顿,想起杨显梅和段雷,又补充道:“还有,我在外面认了一个姐姐、还认了一个弟弟,这不,又认了阳阳姐。”

  陆父和陆母对视一眼,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但很快又释然了,年轻人脸皮薄,相处久了或许就好了。

  谢维康忽然想起路上的疑惑,笑着向陆母问道:“阿姨,我刚才进村的时候,见阳阳姐管亲戚不是叫外公外婆,就是叫舅舅舅妈,这是怎么回事呀?”

  陆母看了眼陆父,解释道:“我们这个村都姓卢,叫卢家老屋。你叔叔是倒插门,入赘到我们卢家,所以村里就我们一家姓陆。”

  卢师傅在一旁补充道:“我和你阿姨的父母走得早,六几年饥荒时没的,那时候全靠你阿姨带着我过日子,我们姐弟俩相依为命。”

  谢维康这才明白过来,心里却突然泛起一阵酸涩,当初李梅父亲也曾提出‘上门女婿’的条件,要是当初自己能豁达些,说不定就不会和李梅分开,现在还在济南一起做裁缝,过着安稳日子。可造化弄人,如今两人天各一方,连再见一面都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陆母见谢维康愣着不动,连忙提醒道:“小谢,快吃菜呀。阳阳,别愣着,给小谢夹菜。”

  谢维康回过神,又向卢师傅问道:“卢师傅,怎么没见您的媳妇和孩子呢?”

  卢师傅转身指向院外,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能看到小河对岸的另一片竹林:“她们娘俩在那边家里,听说阳阳请了你过来,我就先过来凑个热闹,下午再回去。”

  谢维康突然反应过来,惊讶地问道:“您也是倒插门?”

  卢师傅有些不服气地说:“倒插门怎么了?我这个上门女婿,不照样有老婆有孩子,日子过得好好的?”话虽这么说,他脸上的笑容却藏不住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谢维康恍然大悟,忍不住笑出声,端起酒杯说道:“您说得对!来来来,喝一口!”

  这顿午饭,就在这样轻松又带着几分尴尬的氛围里,慢慢结束了。
  http://www.c8e.cc/48714/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