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红利润民生
推荐阅读:
史上最强炼气期(又名:炼气五千年)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我每周随机一个新职业
暴君哭着撩我却天天沉迷基建扶贫
开局女友就改嫁
人生重启二十年
我的绝色总裁未婚妻
无敌六王爷
重生1958:从窝在深山打猎开始
狂仙出狱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腊月初的京城,寒风卷着碎雪,却挡不住“嘉禾酒楼”总号里的暖意。账房先生戴着老花镜,手指在算盘上飞快拨动,算珠碰撞的脆响里,透着一股丰收的喜悦。苏砚秋站在一旁,看着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嘴角噙着笑意。“大人,这是十一月的分红账册。”账房先生将算好的册子递过来,声音里难掩激动,“十座城池的酒楼总盈利两万三千两白银,按陛下五成、咱们五成的约定,内库该分一万一千五百两,咱们这边也得一万一千五百两。”
苏砚秋接过账册,指尖划过“一万一千五百两”那行字。从初秋第一家店开业到如今,不过三个月,竟有如此收益,连他自己都有些意外。这银子里,有百姓进店吃饭的铜板,有商户批发桌椅的银子,更有各地特产代销的收益,每一分都透着市井的烟火气。
“备两份银票,一份送进宫,一份存到‘惠民钱庄’。”苏砚秋合上账册,对掌柜吩咐道,“内库那份,附一封信,说明用途明细;咱们这份,按之前的章程,三成投入新酒楼建设,三成用于农桑学堂添置教具,四成留作阡陌卫的运转经费。”
掌柜应声而去。秦风走进来,身上还带着外面的寒气,手里捧着个布包:“大人,这是保定王家送来的新式桌椅样品,说是用了您说的‘隼牟加胶’法子,比之前结实三成。”
打开布包,一张小巧的八仙桌和四条矮凳映入眼帘,木纹流畅,接口处严丝合缝,轻轻一推,稳如磐石。“这王家倒是肯下功夫。”苏砚秋笑着点头,“让他们再做一百套,送到京城的农桑学堂,给孩子们当课桌。”
正说着,宫里的内侍来了,传皇帝口谕,让苏砚秋即刻进宫。他心里明白,定是分红的事。
御书房内,皇帝正拿着那份分红账册,眉开眼笑。见苏砚秋进来,便扬了扬账册:“你这酒楼,真是棵摇钱树!朕这五成红利,抵得上半个工部的月饷了。”
“陛下,这红利可不是只进内库的。”苏砚秋躬身道,“臣在信里写了,想用这笔银子做三件事:一是给九边将士添冬衣,二是给陕西灾区买种子,三是在京城设个‘暖粥棚’,让乞丐流民能喝上热粥。”
皇帝眼中闪过赞许:“你倒是替朕想到了。准了!就按你说的办,银子从内库那份里支,不够了再跟朕说。”他顿了顿,忽然笑道,“说起来,朕这五成股份,倒像是给百姓存了笔钱。”
“陛下爱民如子,臣只是代为操办。”苏砚秋道,“其实酒楼能盈利,说到底是托了农桑兴旺的福。百姓手里有了余钱,才肯进店吃饭;农户种出了好粮,酒楼才有好食材。这红利,本就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理当再反哺土地。”
皇帝听得连连点头:“说得好!土地生银,银养土地,这才是长久之道。”他忽然想起什么,“对了,徐阶说你在保定推广的新式桌椅,让木匠活儿都忙起来了?”
“是。”苏砚秋笑道,“王家带动了周边十几个木匠铺,还收了不少学徒,连山里的杂木都能卖上价了。百姓说,这叫‘一桌一凳,都能生钱’。”
皇帝抚掌大笑:“你这本事,真是把农桑、商贸、民生拧成了一股绳。朕看呐,明年开春,再让你多开几家酒楼,把这红利的甜头,让更多地方尝尝。”
从宫里出来,苏砚秋直奔“惠民钱庄”。钱庄掌柜早已候着,见他来,连忙递上存折:“大人,一万一千五百两已存入,您吩咐的三项用途,小的已让人备好了银子,只等您发话。”
“现在就办。”苏砚秋道,“让秦风带五百两去边关,盯着给将士们做棉衣;派两个信得过的伙计,带三千两去陕西,跟县令一起买谷种,开春发给灾民;剩下的,就在城门口搭三个粥棚,从明日起,每日辰时、午时各施一次粥。”
掌柜一一记下,又道:“还有件事,南京、苏州的酒楼掌柜递信来,说当地士绅想入股,也想跟着开分店,您看……”
“可以。”苏砚秋沉吟道,“但有两条规矩:一是必须用咱们的桌椅、食材,保证品质;二是盈利后,必须拿出一成做本地的公益,修桥铺路、建学堂都行。同意就让他们入,不同意就免谈。”
他要的从来不是独吞利润,而是让这“红利”像种子一样,撒到更多地方,长出更多惠及民生的枝芽。
三日后,京城的三个暖粥棚支起来了。冒着热气的米粥里,还掺着新磨的“嘉稻”米,香得让乞丐们直咽口水。施粥的伙计穿着“嘉棉”做的棉袄,笑着给排队的人添粥:“慢点喝,管够!”
一个瞎眼的老汉捧着粥碗,眼泪顺着皱纹往下淌:“活了一辈子,还是头回在冬天喝上这么热乎的粥……苏大人真是活菩萨啊。”
远处,秦风带着棉衣料子抵达边关。将士们围着布料,摸着厚实的棉絮,个个脸上都带着笑。总兵亲自来谢:“苏大人真是体恤我们,有这棉衣,再冷的天,咱们守边关也有劲儿!”
陕西的谷种也送到了。县令组织灾民领种,看着手里饱满的谷粒,灾民们纷纷跪地磕头:“多谢苏大人!开春我们一定好好种,不辜负这救命的种子!”
消息传回京城,苏砚秋正在灯下看新酒楼的选址图。秦风走进来,递上一封边关来信,信里说将士们穿上新棉衣,巡逻时都唱着新编的歌谣:“嘉禾暖,棉衣厚,守得家国万万年……”
苏砚秋看着信,心里像被暖粥熨过一样踏实。他知道,这一万多两红利,买不来天下太平,却能让这个冬天,少些寒冷,多些希望;让百姓心里,多些盼头,少些愁苦。
窗外的雪还在下,落在“嘉禾酒楼”的幌子上,融成水珠,滴落在青石板上,像在数着那些被温暖的日子。苏砚秋合上图纸,望向远处的夜空,那里有无数盏灯火,每一盏灯下,或许都有一张八仙桌,一碗热粥,一件棉衣,构成了这寒冬里,最动人的民生图景。
红利有限,民生无限。他要做的,就是让这有限的红利,源源不断地滋养出无限的生机。
http://www.c8e.cc/48722/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