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槐下田舍 >第43章 烟火启迪,长绳破云来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3章 烟火启迪,长绳破云来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除夕夜的京城,烟花在夜空绽放出万千星火。苏砚秋站在格致研究所的院墙边,看着孩子们举着小烟花追逐嬉闹,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窸窸窣窣的翻纸声。

  “是在看什么好东西?”他转身,见一个穿灰布袍的年轻人正蹲在石阶上,借着烟花的光亮翻看一本册子,笔尖还在纸上飞快涂画,正是研究所里负责改良火药配方的学员陈默。

  陈默吓了一跳,慌忙把册子合上,脸颊通红:“苏……苏相,没什么,就是些胡思乱想的涂鸦。”

  苏砚秋笑着摆手:“无妨,让我瞧瞧。”

  册子上画着些奇奇怪怪的图样:一根粗铁管下连着药室,管尾缠着长长的麻绳,旁边还标注着“引线长三尺,药重五钱,绳需韧如牛筋”。最下面写着四个字:“长绳枪构想”。

  “这是……”苏砚秋指着图样,眼中闪过惊异。

  陈默挠了挠头,指着夜空中炸开的烟花:“方才看烟花升空,忽然想,既然火药能把烟花推上天,能不能把带绳子的铁弹推出去?比如攻城时,让铁弹带着长绳射到城楼上,士兵抓住绳子就能攀上去,比云梯省事多了。”

  他越说越兴奋,拿起笔在图上比划:“您看,这铁管做枪管,里面装火药和带绳铁弹,点燃引线,火药炸开的力气能把铁弹送出去百丈远。绳子用浸过桐油的麻绳,结实得很,只要铁弹能勾住城墙垛口……”

  苏砚秋的手指轻轻抚过那几行字,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他懂陈默的意思——这不是寻常的枪,是能跨越障碍、连接敌我阵地的“绳枪”,若真能成,攻城、渡涧、攀崖,都将迎来革命性的改变。

  “这想法,为何不早说?”苏砚秋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

  “怕……怕太异想天开。”陈默低下头,“火药威力难控,绳子容易断,铁弹也未必能勾住东西,好多地方想不通……”

  “想不通就试!”苏砚秋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灼灼,“明日起,给你调最好的工匠、最足的材料,专门研发这长绳枪!需要什么人手、银子,尽管开口,格致研究所全力支持!”

  陈默猛地抬头,眼里亮得像天上的烟花:“真……真的可以?”

  “当然。”苏砚秋指着册子上的火药配方,“你说火药威力难控,就让军武学堂的算学先生帮你测算;绳子不结实,让纺织坊的工匠试试掺钢丝的麻绳;铁弹勾不住,就多做几种钩子样式,尖的、带倒刺的,一一试过。”

  大年初三,长绳枪研发组正式成立。陈默带着三个铁匠、两个织工、一个算学先生,在研究所后院搭起了简易工坊。苏砚秋几乎每日都来查看进度,有时站在旁边看他们调试火药比例,有时蹲在地上帮着设计钩子形状,比自己当年推广“嘉稻”时还要上心。

  最初的试验屡屡失败。第一次试射,火药填多了,铁管直接炸成了两截,吓得陈默脸都白了;第二次绳子没绑牢,铁弹飞出去,绳子却留在了原地;第三次好不容易勾住了院墙上的老槐树,可刚拉了两下,绳子就断了。

  “要不……算了吧?”有工匠打退堂鼓,“这东西看着就不成。”

  陈默咬着牙,捡起断绳查看:“是桐油浸得不够透,纤维没粘牢。再试!”

  苏砚秋让人送来新的麻绳——这次是用江南新出的“嘉棉”混着细铁丝纺的,浸了三遍桐油,晒干后硬如铁索。算学先生也算出了新的火药量:“按铁管粗细,每寸装三钱火药最合适,既能推远,又不会炸膛。”

  三月里的一个午后,试验终于有了突破。陈默点燃引线,“轰”的一声,铁弹拖着长长的麻绳呼啸而出,越过院墙,“哐当”一声勾住了对面的老槐树桠。赵虎正好来送军武学堂的新甲胄,见状大步上前,抓住绳子猛地一拽——绳子纹丝不动,铁弹在树桠上卡得死死的。

  “成了!”陈默跳起来,眼里全是泪,“苏相,成了!”

  苏砚秋走上前,用力拉了拉绳子,果然结实得很。他抬头望着铁弹勾住的树桠,仿佛看到了边关的城墙、峡谷的对岸:“再做十支,送到边镇去试!让他们试试攻城、渡涧,看看好不好用!”

  边镇的反馈比预想中更热烈。守将在奏报里说,用长绳枪勾住城头后,士兵攀绳而上的速度比搭云梯快了一倍,且不易被敌军察觉;在峡谷上架绳时,铁弹能直接射到对岸的岩石上,省时又安全。有个百夫长还说:“这枪比弓箭手好用,刮风下雨也能准头,就是声音太响,跟打雷似的。”

  皇帝看着送来的长绳枪样品,又听了边镇的奏报,忍不住对苏砚秋道:“你这格致研究所,真是藏龙卧虎。一个看烟花的念头,竟能变成守城的利器。”

  苏砚秋笑道:“百姓常说‘烟火气里出智慧’,这话不假。陈默能从烟花想到绳枪,是因为他心里装着边镇的难处。这世上的发明,从来不是凭空来的,是从过日子、守疆土里琢磨出来的。”

  这年秋收后,陈默带着改良版的长绳枪回了趟老家——江南的一个小渔村。渔民们正愁无法在湍急的河口架网,见了长绳枪,试着用铁弹带着渔网绳射到对岸的礁石上,竟一举成功。

  “这枪比咱的木筏强!”老渔民拉着陈默的手,“以前架网要两个人划筏子,还常被浪打翻,现在‘轰’一声就成了!”

  陈默把这事告诉苏砚秋时,眼里闪着光:“苏相,原来这枪不光能打仗,还能帮百姓打鱼。”

  苏砚秋望着窗外飘落的秋叶,忽然明白,研发新武器的意义,从来不止于战场。就像这长绳枪,既能勾住城墙护国安危,也能牵起渔网泽保民生。那些从烟火中迸发的灵感,最终都会化作温暖人间的力量。

  他对陈默道:“继续改。让枪身再轻便些,让绳子能收放自如,说不定将来,还能帮着农人在山谷间架起吊桥,让孩子们过河上学更安全。”

  陈默用力点头,转身跑回了工坊。炉火再次燃起,映着他年轻的脸,也映着窗外那片被秋阳染成金色的天空。苏砚秋知道,这根从烟花里来的长绳,终将牵起更多的希望——在边关的城墙上,在渔村的河口里,在每一个需要跨越阻碍的地方,开出意想不到的花。
  http://www.c8e.cc/48722/4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