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跟孙传庭会面
推荐阅读: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红色莫斯科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南宋特种兵
九龙夺嫡:被贬北凉,六皇子飘了
农民将军
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
花豹突击队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众将听到周山要打通河南和胶州的通道,还要大量招兵买马,全都兴高采烈。王小二看了看地图,想了想,说:
“大人,河南与山东接壤,我们何不直接占领山东全境?这样我们所有地盘都连接起来了。”
周山摇了摇头。
“我们直接进攻山东,必然引起朝廷的警觉,朝廷在山东、北直隶和南直隶还有很多军队,他们一定会南北夹击我们,让我们处于被动。”
“而且,河南和山东中间隔着黄河(明朝时,黄河在兰考县向东进入黄海,与后世经过济南进入渤海河道不同),还隔着泰山沂蒙山等山脉,粮草物资运送困难。”
“但是,我们收复整个河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从胶州运送粮食物资,赈济河南灾民,朝廷也乐见其成。”
“从海州(连云港)到商丘运送粮食物资,路程更近,又是平原,还可以避开黄河,朝廷没有理由拒绝,我们只需要安排两三千骑兵护送即可。”
“如此,既不跟朝廷开战,又能解决问题。”
“只要我们能快速让河南百姓吃饱饭,我们不但能在河南站稳脚跟,还能很快招兵买马。”
众人听了连连点头。
“大人英明!”
周山没有说的是,如此一来,我们离一统天下更近了一大步。
其实,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正在这时,亲兵进来禀报:
“大人,孙公子求见。”
“快请。”
孙世瑞早就想去潼关了,只是不知道潼关的情况,所以不敢贸然行动。
他刚刚得知,李自成大军已经撤往黄河以北,这才急匆匆过来。
“小子拜见大人。”
周山摆摆手,笑道:
“孙公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李自成撤往黄河以北,潼关之危已经解除了。”
孙世瑞深施一礼。
“多谢大人鼎力相助!我想立即出发去潼关看望父亲。”
周山点点头。
“应该的。”
孙世瑞问道:
“不知大人下一步有什么计划?我也好回禀父亲。”
周山想了想,说:
“我也正好想跟孙大人见面,这样吧,你明天一早出发,我派三个百户的将士护送你。”
“你回去告诉你父亲两件事,一是请他亲自到陕州(河南三门峡),我在那里等他。”
“二是你也知道,我们的粮草吃不了几天了,整个河南赤地千里,也没法筹集粮草。”
“我们不说管其它地方,至少洛阳城内的三万百姓和城外的流民我们必须管,只能请你父亲赶紧筹备粮草送过来,十万火急。”
孙世瑞有些惊讶,问道:
“大人不去潼关跟我父亲汇合吗?父亲承诺过,会归顺大人的。”
周山笑道:
“一切等我跟你父亲见面之后再说,现在当务之急是洛阳城的粮草问题。”
孙世瑞点点头。
“好,我明天一早就出发,快马加鞭两三天就能到,一定让父亲立即运送粮草过来。”
第二天一早,孙世瑞在三百多骑兵的护送下,向潼关疾驰。
周山现在没有充足的粮草,什么也不能做,只能命令将士们加固城防,在城内登记户口,建立里甲制度。
在城内城外搭建粥篷,每天施一次稀得不能再稀的粥,保证洛阳城内外不饿死人。
同时,将自己的计划派人通知留守在襄阳的朱建威和武昌的吴大山,让他们安排胶州的冯海做好准备。
第三天一早,周山令一万将士驻守洛阳,亲自带着三千将士,往西向陕州(三门峡)进发。
一路经过新安县和渑池县,情况跟洛阳差不多。
他在这两个县各留了一个百户,恢复秩序,登记户口,赈济灾民。
几天后,他们到达陕州(三门峡)。
陕州本来非常繁华,这里的会兴渡是黄河三大古渡之一,与山西平陆茅津渡隔河相望,是南来北往、东西交流的交通要道。
但是,现在这里也一片凋零,就连所有渡船都被闯军带到对岸全部销毁了。
几乎在周山到达陕州的第一时间,孙传庭就带着两千骑兵赶到陕州。
此时的孙传庭也才刚刚五十岁,算是朝廷最年轻的重臣了。
看到周山,却没有想到竟然如此年轻,笑着拱手道:
“孙传庭拜见忠义伯。”
若论官职,孙传庭是五省督师,周山只是登莱巡抚,差孙传庭好几截。
但是,之前孙传庭承诺,潼关之危解除,他要归顺周山的。
周山是伯爵,孙传庭没有爵位,所以,孙传庭就以拜见伯爵的名义,将自己的地位主动放到周山之下。
周山也笑着拱手道:
“我对周大人仰慕已久,今日终于得见,快请快请。”
孙传庭笑道:
“没想到周大人如此年轻,也让我佩服不已,多谢周大人出手相救。”
两人相互拍了一阵马屁,一起走进陕州官署。
此时已经进入十月底,陕州已经很冷了,在陕州官署的后院,有一个烤火的地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山不想在大堂跟孙传庭谈公事,就把他请到了这个烤火的房间。
孙传庭是山西人,冬天烧炕,偶尔也烤火。
看到周山将他带到这个地方,也觉得很好。
火垅里的火早就燃起来了,刚刚周山就在这里烤火,屋子里暖烘烘的,王小二给两人泡好了茶,就跟孙世瑞一起退到外面。
周山拿着火钳,从火堆里掏出两个土豆,放到孙传庭面前,自己拿起一个,一边剥皮一边说:
“孙大人赶了这么长时间的路,肯定饿了,先尝尝这个土豆。”
“土豆?”
孙传庭没有见过这个玩意儿,疑惑地看了看,照着周山的样子剥皮,然后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周山一边吃,一边说:
“这个土豆,之前在福建广东等地有少量种植,我到了胶州之后,将它引进到胶州。”
“它的亩产有一千多斤,这几年,胶州百姓就是靠着这个,不但填饱了肚子,还过上了好日子。”
孙传庭大吃一惊。
“亩产一千多斤?产量竟然这么高?”
周山点点头。
“如果土壤肥沃,肥力充足,亩产两千斤也没有问题,而且,一年可以种两季。”
周山到胶州的时候,孙传庭正关在监狱,所以对此并不了解。
他吃了一口,细细品味一下,笑道:
“而且味道还很不错,如果大明百姓都种上土豆,哪里还会吃不饱饭,又哪里还会有这么多流民和贼寇。”
话题自然而然引到朝局上面,周山一边吃,一边问:
“孙大人,你对现在的朝局如何看?”
http://www.c8e.cc/48852/1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