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国庆假期18--一步步推进
推荐阅读: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史上最强炼气期(又名:炼气五千年)
我每周随机一个新职业
官途纵横,从镇委大院开始
暴君哭着撩我却天天沉迷基建扶贫
开局女友就改嫁
人生重启二十年
我的绝色总裁未婚妻
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
无敌六王爷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家里三位女性眼泪婆娑,从歌声的余韵回过神来,赶紧擦擦眼泪。奶奶白了姑父一眼说“你就没有一点艺术细胞,这么好的氛围让你打破了。你啥时候回来的?”
姑父有些无语,我这么大个人回来,都没人注意到。
挺好的歌,鼓个掌还有错了,再说了,我不鼓掌你们仨人眼泪就掉下来了。
可是这话不能说出来,于是说“杨皓,这是唱给母亲们的,给父亲们也唱一首。”
奶奶嫌弃的说,“你说唱就唱,这是孩子自己原创,一首好歌哪有那么容易出来。”说完带着期待的眼神看着杨皓。
杨皓琢磨一下说“咱们国家的更注重歌词,对音乐关注的少点,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咱爸咱妈》,用它的片头曲吧。(是由赵韫颖作词、郭晓天作曲,95版的歌词也非常棒)”反正一个也是抄,两个也是抄。
杨皓很少碰国内的音乐,在美国倒是抄了一大堆,基本上公告牌上有名的,自己能回忆起的都注册了版权,包括歌曲和一些着名影视配乐,《加勒比海盗》的配乐都抄了。
就是杨皓的一点恶趣味,自己把这些有名的都注册了,看能不能出些别的。
他又不靠这个赚钱,都是抄好注册版权,也不出。
这是他第一次碰国内的有名歌曲,《父亲》:
想想你的背影
我感受了坚韧
抚摸你的双手
我摸到了艰辛
不知不觉
你鬓角露了白发
不声不响
你眼角上添了皱纹
我的老父亲
我最疼爱的人
人间的甘甜有十分
你只尝了三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
我没有做够
央求你呀下辈子
还做我的父亲
听听你的叮嘱
我接过了自信
凝望你的目光
我看到了爱心
有老有小
你手里捧着孝顺
再苦再累
你脸上挂着温馨
我的老父亲
我最疼爱的人
生活的苦涩有三分
你却吃了十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
我没有做够
央求你呀下辈子
还做我的父亲
我的老父亲
我最疼爱的人
生活的苦涩有三分
你却吃了十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
我没有做够
央求你呀下辈子
还做我的父亲
我的老父亲
听完杨皓的歌,大家沉默不语,一个个都沉浸在那歌声里头。
那歌声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紧紧地抓住了每个人的心,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与回忆之中。
这种传递亲情,中华民族特有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的歌曲,真的是能打动人心。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这样的歌曲就如同清澈的溪流,缓缓地流淌进人们干涸的心灵。
对于陪着新中国饱经风霜的爷爷奶奶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来说,他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国家从一穷二白到逐渐繁荣富强。
他们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奋斗,而亲情便是他们在艰难岁月中最温暖的慰藉。
这首歌曲,让他们回忆起那些与家人一起度过的艰难时光,回忆起那些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的日子。
那时候,虽然生活艰苦,但一家人紧紧团结在一起,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在他们的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经历了生活艰辛的父母这一代人呐,这首歌曲同样触动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拼搏奋斗,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不辞辛劳地努力工作。
他们或许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表达对父母的爱,对子女的关怀,但那份亲情却始终深埋在心底。
这首歌曲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们情感的闸门,让他们回忆起那些与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温馨瞬间。
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那些被忙碌生活掩盖的亲情,此刻都涌上心头。
这种情感真挚、歌词贴切、旋律又优美,对于他们这两代人来说,那可真是能深深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儿。
歌词中那些朴实无华的话语,仿佛就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浓浓的亲情,让人感同身受。
旋律悠扬婉转,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亲情故事。
它没有华丽的编曲,没有炫目的技巧,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
这种情感真挚、歌词贴切、旋律优美,对于他们这两代人,能够深深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感染力强,引起普遍共鸣,经典就是经典。它让人们想起了自己的家人,想起了那些被遗忘的亲情。
它让人们意识到,无论生活多么忙碌,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亲情始终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
真不愧是经典呐,就是不一样。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次是妈妈打破沉默,“好了好了,饺子包好了。俗话说‘出门的饺子,回家的面’,小磊没口福,咱们替他吃了。”
妈妈的声音将大家从沉思中拉了回来。姑姑和奶奶赶紧收拾面板菜盆,动作麻利。
妈妈赶忙着生火煮饺子,爸爸和姑父把菜摆上餐桌,两人配合默契,一会儿功夫,餐桌上就摆满了丰盛的菜肴。
奶奶一边收拾一边念叨着:“这小磊啊,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咱先吃着,等他回来再给他包。”
姑姑则笑着说:“妈,您就别操心了。小磊在外面肯定能照顾好自己。咱先把这饺子吃了,别浪费了这美味。”
一家人,各司其职。
当第一锅饺子出锅,端上餐桌,爸爸招呼大家坐下。
妈妈边忙碌边提醒着:“你们不用等我,先开始吧,我正煮着下一批。马上就好,时间长了容易坨了,不要等凉了。”
大家还是等妈妈煮好第二锅,把饺子端上桌,大家才开始动筷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杨皓两盘饺子已经下肚了。
妈妈又开始习惯性唠叨:“你能不能慢点吃,每次都跟饿死鬼投胎似的,说多少次了,不改。”
杨奶奶笑咪咪的说:“他这个年纪可不都是这样,每次看他吃饭都觉得饭菜香,我都能多吃一点,”
说着又递给杨皓一盘饺子,自己慢条斯理,举止优雅地吃着。
餐桌上,杨皓和奶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餐饮风格,吃饭形式是两个极端。
每次两个人在一个餐桌上吃饭,都是对餐桌礼仪绝对冲击。
杨奶奶一边吃一边说:“宝呀!你的这两首歌咱们把它做出来吧。”
杨皓怀疑自己耳朵出问题了,听到这声亲昵‘宝’,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以至于正巧夹住的饺子不由自主地落在了桌面上。
这应该是跟自己说话的吧?杨皓虽然是少年身体,可是内里是成年灵魂,哪受得了这种称呼。
随即结结巴巴说道:“奶奶,您还是叫我小皓吧,别叫‘宝’这个字,太那个什么了。”
但杨奶奶态度坚定地反驳:“不,以后就叫你‘宝’,你是咱家的‘宝’。”
她边说边哼起了之前杨皓唱的旋律,虽然歌词记不全了,但是调子却准确无误。
她甚至放下了碗筷,兴奋地对其他人说:“听听,听听,这么好的音乐,是你做出来了的,而且是随手就做出来了。
你就是咱们家的‘宝’,是天才,一个真正的天才。”杨奶奶越说越激动。
赵爷爷打断奶奶激动的话语,说道:“干嘛呢?吃着饭呢,吃完饭再说不行吗?”
姑父也附和道:“刚才不是已经夸过小皓唱的好了吗?吃饭吧。”
杨奶奶露出鄙夷的表情,轻撇了姑父一眼说:“你一点文艺细胞都没有,你懂啥。
你的欣赏水平也就能说好听或者不好听。我是说这首歌是孩子创作的,即兴创作的,听明白了吗?”
说完,优雅地吃了几口饭,
然后轻轻放下餐具,“我已经吃饱了,你们慢慢享用吧。”
说完,她缓缓起身,示意杨皓跟随她到客厅继续他们的谈话。
奶奶很是注重餐桌礼仪的,很少在别人没吃完的情况下离席。
这次没顾及就餐礼仪,自己吃完就跟杨皓移到客厅沙发上,继续刚才的话题:“宝,这两首歌咱们把它录出来吧。”
杨皓又一次纠正道:“奶奶,跟平时一样叫我‘小皓’就行。”
没理会杨皓继续说:“这么好的歌,别埋没了,你觉得做成什么样的风格合适?”说完注视着杨皓。
杨皓想都没想说:“这种传递亲情的歌曲,
主题:中华民族特有的尊老爱幼、情感: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的。最适合的演绎方式是民族唱法,您觉得呢?”
奶奶嘴里哼哼着歌曲旋律,点点头:“是的,适合民族唱法。谁比较合适呢?”奶奶喃喃自语开始考虑适合的歌手。
杨皓见奶奶陷入沉思,便出言建议道:“如果考虑到歌手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包括他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能力,我觉得阎维文老师比较适合。”
这本来就是闫老师的代表作之一,他可不想因为自己而产生变化。
奶奶白了他一眼说:“你把奶奶想的太厉害了,我就是一个音乐学院的普通老师,可不认识那种歌唱家。
对了,你会作曲吧。家里有乐谱纸吗?先把它谱出来”
杨皓点点头,上楼去自己的卧室拿工具了。
拿着纸笔,回到一楼,走进了客厅旁边的那间书房,书房有一架钢琴。
这些东西杨皓在美国都系统学习过,要不然你无缘无故注册那么多音乐版权,自己不会谱曲填词就搞笑了。
旋律脑子里有,现在要做的便是将其转化为乐谱,就是扒谱。
现在真是不方便,都要手写,音乐制作软件还不成熟,没办法。
杨皓坐到了钢琴边,开始了创作过程。在写作的过程中,每当遇到不确定的旋律或和弦,他就会弹奏几下来验证。
加上奶奶在一旁时不时地给予建议与指导。半个小时,两首歌曲做出来了。
奶奶把杨皓赶起来,自己坐下,照着谱子开始演奏,杨皓配合演唱。
忙碌了将近一个小时,总算达到奶奶心中的满意标准。
随后,两人从书房走出来,发现大家都吃完饭,正在客厅闲坐。
奶奶递给姑姑一份乐谱说:“你把孩子这两首歌注册版权,回头我先做一个小样出来。”
然后再次看着杨皓确认到:“你确定不唱是吧,这么好的歌,没准一举成名,成大歌星了。”
杨皓摇摇头:“不唱,我现在还在上学,对这些没兴趣。”
奶奶点点头说:“也是,你现在还小,不着急,你有创作的天赋,不在乎早点晚点,等你长大点奶奶给你安排。”
说完看向大家:“既然吃完饭了,那就准备走吧。”
妈妈赶紧说:“刚吃完饭,稍微歇会再走呀,回去也没什么事。”
奶奶摇摇头,“有空闲时间再歇,现在有事要处理。”
说着拿上自己的东西,率先向门外走去。
送走了姑姑一家,妈妈一下子瘫坐在沙发上。
对着杨皓抱怨起来:“这个假期,可都忙着你的事儿了,都没顾得上出去玩玩。”
杨皓赶紧坐到了妈妈旁边,安慰道:“妈,其实也没啥好玩的。您不知道啊,现在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的。
国庆节那一天我和我哥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结果呢,只能远远地瞅着,其余的啥也没看着,到处都是人呐。”
说着,随手剥了个橘子递给妈妈,“您说说,您想去哪玩?
没看电视上嘛,无论是故宫、颐和园、长城还是毛主席纪念堂,除了人还有啥呀。
西单、王府井、前门那也都是人挨人人挤人的。以后咱们出去玩啊,可得错开节假日。”
这时,爸爸洗了些葡萄过来,一边吃一边说:“哼,北京的景点你哪个没玩够啊?
哪年外地来北京的战友呀、亲戚呀、朋友的,不得陪着去。光故宫我每年都要去十几次呢。”
爸爸把水果盘推到中间,一家人吃着水果聊着天。
妈妈接过话茬:“也是,这人多的时候出去玩,那就是去看人的,哪是看景啊。
不过这节假日不出门,总觉得少了点啥。”
杨皓笑着说:“妈,咱也不能光在节假日出去玩呀。平时找个周末啥的,咱也能出去溜达溜达。
北京这么大,好玩的地方多了去了。”
爸爸点头表示同意:“对呀,咱可以找个人少的时候,好好去逛逛那些景点。也能静下心来欣赏欣赏风景。”
http://www.c8e.cc/48939/1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