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关系就是这样建立的
推荐阅读: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史上最强炼气期(又名:炼气五千年)
我每周随机一个新职业
官途纵横,从镇委大院开始
暴君哭着撩我却天天沉迷基建扶贫
开局女友就改嫁
人生重启二十年
我的绝色总裁未婚妻
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
无敌六王爷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除此之外,还有《等我遇见你》、《天生一对》、《一生守候》、《我要你》、《爱情证书》、《特别的人》、《存在》、《你身边永是我》、《两人份的幸福》、《小夫妻》、《抱着你》、《一家一》等众多歌曲,它们共同构成了婚礼音乐的丰富曲库。杨皓也未曾料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创作了这么多首歌曲。这些歌曲一张专辑都放不下了。
当这些歌曲一一播放完毕,夜幕已经降临,姑姑赶紧招呼大家先用餐。
在酒足饭饱之后,这群人才恍然记起他们还有正事未办。
随即,他们开始相互埋怨,责怪对方一下午只顾听歌,却没人提起正经事。
一番指责之后,还是姑姑打破了僵局:“皓皓,这次胡导来访,是想用你的那首《最后的倾诉》作为主题曲。”
原本,大家聚集在此,是想探听杨皓在好莱坞的事迹。
上次庆功宴上,央视的一位领导偶然听到了杨皓在好莱坞的辉煌,消息不胫而走,姑姑在单位因此多了不少烦恼,许多人纷纷向她打听杨皓的消息,让她不胜其扰。
恰逢央视大剧《汉武大帝》拍摄完毕,胡导认为去年春晚上韩磊演唱的《最后的倾诉》非常适合作为主题曲,便打算采用。
但一番打听后,却发现事情并不简单,有人不允许使用这首歌,这让他感到震惊,毕竟央视大剧使用某人的歌曲,本是对其名声的极大提升,怎会有人拒绝这样的好事。
原来是杨奶奶不同意。《最后的倾诉》这首歌原本是为了纪念毛主席而创作,是政府部门征集的作品之一。
尽管最终未被采用,但在未经杨皓同意的情况下,歌曲被直接用于春晚。
杨奶奶对此极为不满,坚决将歌曲收回,并决定今后不再允许任何人演唱。
自从杨皓创作的一些军歌和主流歌曲都是经由杨奶奶之手流出后,她在政府部门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威望。
因此,她的话具有一定的分量,既然她不同意,大家也就没有过多追究。
然而,当《汉武大帝》剧组希望使用这首歌曲时,杨奶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无奈之下,剧组只好找到姑姑,姑姑了解内情,且同在一个单位,难以推脱,便将他们带到了杨皓这里。
杨皓对此倒是无所谓,这首歌本来就是抄人家的,只是觉得它颂扬毛主席的主题与自己的情感相契合,便拿来使用。
不过,也挺神奇的,兜兜转转经历了一番波折,最终还是回到了它的起点。
杨皓问道:“您了解我那首歌创作背景吗?”
“知道了,当时是为纪念毛主席创作的。”胡导应道。
杨皓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既然您知道,那我就直接说了。
这首歌如果因为您的剧集而名声大噪,那么它与毛主席的联系就会逐渐淡化。
您也知道,歌曲在何处成名,人们提起这首歌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将其与那个场景联系起来。
如果这首歌因《汉武大帝》而广为人知,那么将来每当人们唱起这首歌,他们脑海中浮现的恐怕就不再是毛主席,而是汉武帝了。这不免有些遗憾,可惜了。”
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音乐是跨越时空的,它能够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和记忆。
《最后的倾诉》最初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领袖而诞生的,它的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对毛主席的敬仰和怀念。
如果这首歌变成了电视剧的主题曲,它的情感色彩和历史意义就会发生改变,这不仅是对原创精神的背离,也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杨皓的这番话,不仅是对歌曲创作背景的解释,也是对文化传承和历史尊重的深刻反思。
他还是希望这首歌能够保持其原有的意义和尊严,不被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浪潮所淹没。
他相信,真正的艺术作品应该超越时代的局限,传递永恒的价值和情感。
“不过成为汉武大帝专用bGm倒也不算埋没它,汉武大帝当得起这首歌所传达的意义。”杨皓最后还是答应了。
在轻松的闲聊氛围中,胡导好奇地问道:“那你觉得《汉武大帝》的收视率会如何?听说你对影视剧的判断相当精准。”
杨皓微微一笑,谦虚地回答:“您这话可让我为难了,我还没看过这部剧,又怎么能知道呢?”
其实,在他上辈子的记忆里,《汉武大帝》无疑是一部经典之作,至少在未来20年里,鲜有历史正剧能超越它的地位。
在豆瓣上,它收获了9.2分的高评价,在虎扑的评分更是高达9.7分,堪称口碑与收视双丰收的佳作。
但这些信息,杨皓自然不能直接透露。
他注意到,有位领导似乎对这个问题颇为感兴趣。
其实,他们今天前来,主要是想和杨皓聊聊他在好莱坞的经历和资源。
关于歌曲《最后的倾诉》的事宜,只是顺带提及,他们并不认为使用这首歌会牵扯到太多的人情世故。
他们更关心的是,杨皓年纪轻轻,为何能在好莱坞拥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和人脉。
那位领导笑着鼓励道:“说说嘛,咱们就是闲聊,不用太正式。”
这时候胡导也来了兴趣,她向大家详细阐述了自己拍摄《汉武大帝》这部剧的创作思路:“在拍摄这部剧时,我主要以《史记》与《汉书》为蓝本,
严格遵循史实记载进行创作,力求较为完整地呈现汉武帝54年的统治历程,以及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比如平定七国之乱、与匈奴的战争、张骞出使西域、推恩令的实施等,通过这些事件,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汉朝的历史风貌,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她接着说道:“在人物塑造方面,陈宝国饰演的汉武帝,我要求他在刻画人物时,要充分展现汉武帝雄才大略、任人唯贤的特质,同时也要深刻诠释其晚年复杂的性格,让角色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归亚蕾饰演的窦太后,则要表现出她刁蛮任性、城府高深的形象,使观众对这个角色印象深刻。”
胡导还强调了配角的塑造:“像窦婴的义气、霍去病的少年气盛等,这些配角的性格特点也要与历史人物的气质高度契合,通过他们的表现,
让观众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与这些历史人物一同经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最后,胡导总结道:“整部剧要展现出大汉王朝浪漫大气、雄浑阳刚、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将那个时期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传递给观众,让人们深刻感受到汉武帝时期的辉煌与荣耀,以及汉朝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决心。”
胡导的这番介绍,让大家对《汉武大帝》这部剧的整体风格和人物塑造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杨皓在心里默默对比着自己上辈子的记忆,发现胡导的介绍与自己所知大致相符,心中顿时有了底,对这部剧的收视率和口碑也更加有信心了。
胡导说完,目光转向杨皓,期待地想听听这位年轻人的见解。
她心中对杨皓的传奇经历充满怀疑,听别人传的神乎其神,谁知道是什么样水平,毕竟他年纪轻轻,怎么可能在好莱坞拥有如此巨大的能量?
即便从出生起就开始在好莱坞摸爬滚打,也未必能混到他现在的地步。
在她看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文艺圈或者说娱乐圈都是非常封闭的圈子,没有一定的人脉关系,连门都难以找到,更别提还是一个外国人。
然而,既然人家诚心诚意地让他说,杨皓也不好推辞,否则显得自己只会吹牛,反而丢了姑姑的面子。
他整理了一下思绪,准备分享自己对这部剧的一些看法,后世有一大堆这部剧的分析,而且特专业,他就按照这个说,肯定不丢人。
当然,希望能够让在场的人对他有一个更加真实和客观的认识,没准对以后和央视合作有作用。
杨皓沉吟片刻后说道:“对于这类历史正剧,尤其是聚焦于对中国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具有特殊意义的汉朝,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
汉朝所彰显的尚武精神,如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在抗击匈奴的战场上奋勇杀敌,为大汉王朝赢得了无上的荣耀,让‘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誓言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
这种精神在后世面对外敌入侵时屡屡被唤醒,化作一股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强大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挺身而出,扞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在岳飞抗金、戚继光抗倭等历史事件中,我们都能看到汉朝尚武精神的熠熠生辉,它跨越时空,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若要让这部剧真正打动观众,关键在于精准地呈现出大汉王朝独有的精神风貌
那是一种浪漫大气、雄浑阳刚、开拓进取的气概,是民族自豪感和积极向上精神状态的集中展现。
当观众透过屏幕,真切地感受到汉武帝时期的辉煌与荣耀,体会到汉朝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与决心,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必将被深深触动,从而实现剧集传递价值、引发共鸣的创作初衷。
在视觉呈现上,画面的恢弘程度至关重要。
要全力还原汉王朝雄兵百万、金戈铁马征战天下的壮阔场景,比如卫青、霍去病出征匈奴时的战争场面,务必做到气势恢宏,给观众带来极强的视听震撼,让他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热血沸腾、英雄辈出的年代,亲眼目睹大汉将士的英勇与无畏。
文化艺术风格的精准呈现同样不容忽视。汉赋以其大气磅礴、雄浑壮丽的风格,为后世文学创作树立了美学典范。
在后世诗词文章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文人墨客追求宏大意境、华丽辞藻来展现盛世气象的创作倾向,这背后正是汉赋精神的深远影响。
同时,汉代质朴率真的乐府诗风格,也启迪了无数反映民间生活、表达真挚情感的文学作品,为中国文学的内涵与表现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在史学领域,《史记》的贡献更是举足轻重。
它开创的纪传体通史体例,成为后世修史的标杆。众多史学家纷纷效仿司马迁以人物为中心记载历史的方式,为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史学传统延续至今,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历史,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杨皓这番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分析,不仅彰显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也巧妙地回应了胡导对他的期待与疑虑。
在场的人听得入神,原本对他年纪轻轻却在好莱坞取得辉煌成就的怀疑,此刻也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他学识和见识的由衷敬佩。
这孩子肚子里是真有货,怪不得小小年纪就能在好莱坞混得风生水起,这是天赋,不是光靠努力学习就能达到的。
央视的领导不禁叹口气,转头对姑姑说:“把握精准,分析到位,我都后悔没拿下你们那部《金枝欲孽》了。
能精准定位一部电视剧的内核,就已经成功一大半了。”
杨皓装完逼,听到夸奖,谦虚地笑笑说:“我就是瞎说,各位听听就好,别当真。”
不过他想起了公司正在筹备的一部电视剧,虽然有点小麻烦,原着作者想和海润合作。
实际上,《亮剑》的剧本在获得投资前曾搁置了3年,当时抗战剧市场比较低迷,该剧的拍摄和播出前景并不被看好。
杨皓让姑姑接手后,海润半路又想拍摄,而且原着作者都梁老师跟海润合作过一部《血色浪漫》,播出后效果不错,提了一嘴。
但姑姑在文艺圈子里也有很多人脉,跟都梁老师也认识,接手这部剧算是雪中送炭,不是抢别人的项目。
加上杨皓看好这部剧,就没答应,不过海润不死心,加上原作者的心理偏向,稍微有点儿磕绊,不过问题不大。
正好央视负责电视剧这块儿的领导在这儿,要是加上央视,估计海润应该会利索退出。
于是他说道:“你们央视是中国的喉舌,有自己独特的定位,也不差一部《金枝欲孽》电视剧。”
领导开玩笑地说:“我们也有收视率任务的,听你这么说那部《金枝欲孽》收视率不会差,当然想在我们台首播。”
http://www.c8e.cc/48939/2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