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铁骑北出,雪夜龙旗
推荐阅读: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红色莫斯科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花豹突击队
南宋特种兵
九龙夺嫡:被贬北凉,六皇子飘了
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
农民将军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帝国的战争机器一旦开动,便展现出惊人的效率。旨意传出,天下震动,四海的目光皆聚焦于北疆。王师北出,士气如虹:
金陵城外,点将台高筑。朱标一身戎装,金甲耀日,虽未及历代开国君王那般久经沙场的凛冽杀气,但那份由内而外的沉稳气度与眉宇间的决断,更添一份深不可测的威严。他亲自为北伐大军赐酒、授旗。三军将士山呼海啸般的“万胜”之声响彻云霄,旌旗蔽空,刀枪如林,尤其是那簇新的火炮与火铳,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金属光泽,令人望而生畏。
魏国公徐辉祖率京营精锐作为中军主力,率先开拔。这支军队不仅装备精良,更有相当一部分中下层军官曾在朱标设立的“武学士”中受训,通晓舆图、粗识谋略,与普通只知冲杀的卫所兵气质迥然。大军行进间,队列严整,肃杀之气弥漫四野。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朱标并未急于亲临前线,他坐镇金陵,通过四通八达的驿站系统和锦衣卫密报,如同掌控棋局的高手,远程调度。北伐行辕的指令不断发出:
命燕王朱棣率本部骑兵,发挥其机动优势,前出扫荡,清除北元游骑,遮蔽战场,并设法捕捉敌方主力动向。
令冯胜统筹各部,稳扎稳打,以坚固的营垒步步为营,向漠南挤压,吸引敌军注意。
督促齐泰确保后勤线路畅通,在宣府、大同设立大型转运仓,无数粮车、民夫组成了一条源源不断的生命线。
同时,格物院随军的工匠们也在不断根据前线反馈,对火器进行微调,甚至尝试在炮车上加装防盾,以应对骑兵冲击。
初露锋芒,火器之威:
北伐大军的前锋与燕王朱棣的游骑在斡难河上游一带,终于捕捉到了北元一部主力。该部首领自恃勇力,企图凭借骑兵速度优势,冲击明军看似笨重的车阵。
然而,他们遭遇的正是徐辉祖麾下装备了大量火器的新军。当蒙古骑兵如潮水般涌来时,明军阵中先是响起密集的火铳声,硝烟弥漫,冲在最前的骑兵人仰马翻。未等对方反应过来,隐藏在车阵后的火炮发出震天怒吼,实心弹丸呼啸着砸入骑兵集群,掀起一片腥风血雨,更有特制的霰弹,如死亡风暴般横扫战场。
北元骑兵从未遭遇过如此猛烈而集中的火力打击,战马受惊,阵型大乱。朱棣看准时机,亲率精骑从侧翼迅猛切入,如同热刀切牛油,瞬间将敌军分割、击溃。此战,明军以极小代价,歼敌数千,缴获无算,新式火器之威,震动草原。
风雪兼程,龙旗所指:
初战告捷的军报传回金陵,朝野欢腾。但朱标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北元的主力尚在,草原的严寒与广阔才是更大的敌人。
时机已至。朱标留太子妃常氏监国,辅以重臣,自己亲率三万京营最后的精锐,其中包括全部由骑兵组成的“羽林孤儿”,誓师北上,直趋前线。
时值深秋,塞外已是寒风凛冽。朱标的大军顶风冒雪,艰难前行。龙旗在风雪中猎猎作响,太子身先士卒,与将士同甘共苦,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当大军历经艰辛,终于与冯胜、徐辉祖主力会师于预定地点时,三军雀跃,欢呼声压过了风雪的呼啸。
朱标立于营门,望着眼前连绵的营垒,感受着数十万大军汇聚而成的磅礴气势,以及远方那片被冰雪覆盖、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广袤土地。他的目光穿越风雪,仿佛看到了那支隐藏在草原深处的北元主力。
“传令诸将,大帐议事。”朱标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是时候,与敌人做个了断了。”
帝国的剑锋,已在太子手中紧握,龙旗所指,便是大明意志所向。一场决定北方格局的战略决战,即将在这冰天雪地中拉开序幕。
http://www.c8e.cc/49001/13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