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穿越成朱标,硬气朱标 >第142章 科举报春晖,格物开新学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42章 科举报春晖,格物开新学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海疆的波涛与市舶司的喧嚣,并未扰乱金陵城作为帝国文教心脏的节律。在经略海洋的同时,朱标将更深邃的目光投向了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根基——科举制度,以及与之相辅相成的新学体系。

  科举新策,求实纳新:

  这一日,朱标召见礼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以及国子监祭酒,于文华殿议事。他开门见山,指出了现行科举的积弊:

  “八股取士,固然能考校学子对经义的熟悉、文章的章法,然拘泥过甚,则易使士子只知空谈性理,不晓实务,于国计民生,乃至天文地理、兵农钱谷,茫然无知。长此以往,朝廷何以得真才实干之士?”

  他随即提出了酝酿已久的改革方略:

  一、增设科目:在传统的进士科之外,增设“明算科”(算学、天文、地理)、“明法科”(律法、刑名)、“明工科”(营造、水利、格物),甚至考虑未来设立“明农科”。各科分别考试,中试者虽在清贵程度上或不及进士,但同样授予官职,专司其业,打通技术官僚的晋升通道。

  二、革新内容:进士科考试,除经义外,大幅增加“策论”比重,题目紧扣当前时政、边防、经济、水利等实际问题,要求考生提出切实见解,而非空泛议论。朱标甚至亲自拟定了数道策问题,如“论海运与漕运之利弊”、“边地屯田与募兵之策”、“格物之学如何利民富国”等,其务实导向,令几位学官为之动容。

  三、放宽门第:进一步明确并强调,无论社学、义学出身,亦或农家、匠户子弟,只要才学出众,皆可参与科举各科考试,真正将“有教无类”与“唯才是举”落到实处。

  此议一出,翰林院掌院学士首先面露难色:“陛下,祖宗成法,取士以经义为本,骤然更张,恐天下士子难以适应,引发动荡啊!”

  朱标早已料到阻力,从容道:“非是废除经义,乃是增广门径,使天下英才,各展其长,各尽其用。士子一时不适,自有循序渐进之法。然朝廷取士,为的是治国安邦,非为默守陈规。此事,关乎国运兴衰,势在必行。”

  格物立院,新学萌芽:

  与此同时,格物院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朱标下旨,将其正式定为“皇家格物院”,独立于六部之外,直接对皇帝负责,拨付专款,扩大规模。院内不仅汇聚了天下能工巧匠,更正式聘请那些在“明算”、“明工”等领域有真才实学、却无意或无缘科举的学者,授予官职品阶,使其能安心钻研。

  格物院的大门上,新悬了一副朱标亲笔题写的楹联:“格物致知探寻天地奥秘,巧思利匠福泽社稷苍生”。这明确昭示了格物院的方向——既是探索自然之理的研究机构,也是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推动引擎。

  院内,分科更为精细,研究氛围浓厚。水力锻锤的轰鸣声与计算行星轨道的沙沙声交织;绘制海图的房间隔壁,是正在试验新式纺织机的工坊。朱标甚至下令,从国子监及各地官学中,选拔对格物之学有兴趣的生员,入格物院观摩学习,试图将这股“实学”新风,吹入传统的教育体系之中。

  朝野反响,暗流明澜:

  科举新策的诏书草案和格物院升格的消息,如同两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朝野引起了巨大反响。

  广大寒门子弟和那些擅长实务而非纯粹经学的读书人,看到了新的晋身之阶,欢欣鼓舞,将朱标誉为“千古明君”。许多地方官员也对此表示支持,他们早已苦于手下缺乏精通钱谷、刑名、水利的干才。

  然而,阻力亦不容小觑。部分坚守程朱理学的清流官员和依靠传统经学起家的士大夫,对此深感忧虑,认为这是“重术轻道”,动摇国本。私下里,非议之声不绝。甚至有几位老臣联名上疏,恳请太子“恪守祖制,尊崇理学,勿为奇技淫巧所惑”。

  面对这些声音,朱标一方面态度坚决,表示改革决不动摇;另一方面,也注重策略,亲自召见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耐心解释:“理学修身,固是根本。然治国平天下,需经纬万端。朕增设新科,正是为了更好的‘致用’,以实学辅翼正道,而非偏废。譬如人之双手,焉能独存一掌?”

  他的诚恳与雄辩,加之北伐胜利与开海成功的巨大威望,使得反对的声浪虽在,却难以形成真正的阻碍。

  春晖沐浴,万象更新:

  改革的春风,已然吹拂帝国。各地的社学、义学中,除了《三字经》,也开始出现简单的算学歌诀和地理图志;一些有远见的书香门第,开始让子弟兼习算学、律法;格物院刊印的一些浅显的农工技术书籍,也开始在民间流传。

  科学与技术的星星之火,在朱标有意识的呵护与引导下,正试图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形成可以燎原之势。帝国的文教事业,不再仅仅局限于经史的传承,而是开始向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务实、更加充满探索精神的方向拓展。朱标深知,这才是支撑一个真正长久盛世最深厚的智力根基。他站在格物院新建的观星台上,望着满天繁星,心中勾勒的,是一个文理并重、百家争鸣的崭新文明图景。
  http://www.c8e.cc/49001/1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