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嫡庶论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武英殿的寒气尚未散尽,朱标那番“保全兄弟”的言论已在宫墙内掀起了暗涌。朱元璋回到乾清宫,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挥退了所有内侍,独自坐在龙椅上,指节无意识地敲打着紫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标儿……你究竟是真为兄弟着想,还是……生了别的心思?” 朱元璋的疑心病,如同蛰伏的野兽,稍受刺激便会苏醒。太子公然违逆父命,哪怕理由看似充分,也足以在他心中投下巨大的阴影。

  翌日,奉先殿偏殿。

  朱元璋召集了几位近臣,包括李善长、刘基(刘伯温),以及礼部官员,名义上是商议妃嫔丧仪后续,实则想借臣子之口,敲打一下昨日“行为出格”的太子朱标。朱标也被传唤到场,静立于一旁。

  果然,议事后,朱元璋话锋一转,目光如炬射向朱标:“太子,昨日灵前之事,你可知错?”

  气氛瞬间紧绷。李善长眼观鼻,鼻观心,刘伯温则垂眸不语,但耳朵都竖了起来。

  朱标心知,昨日只是第一回合,父皇绝不会轻易罢休。他若此刻服软,之前的一切坚持便前功尽弃,甚至会助长父皇日后更严苛的约束。既然退一步未必海阔天空,那便……进一步看看!

  他深吸一口气,非但没有请罪,反而挺直脊梁,迎上朱元璋的目光,声音清晰而坚定:“父皇,儿臣昨日所思所言,皆出于公心,并无过错。若真要论及礼法规制,儿臣倒有一事不明,请父皇与诸位大臣解惑。”

  “讲!”朱元璋语气森然。

  朱标朗声道:“儿臣乃父皇与母后(马皇后)嫡出,位居东宫,乃大明储君,国之根本。《周礼》有云,‘嫡长子,承宗庙,继社稷’。敢问父皇,历朝历代之礼法,可有强令一国储君,为庶母披麻戴孝、彻夜守灵之成例?”

  他顿了顿,不等众人反应,语速加快,言辞愈发锐利:“庶母虽尊,终是妾妃。儿臣身为嫡长,若行此等重孝之礼,置母后于何地?置嫡庶之辨于何地?若嫡庶不分,礼法何在?纲常何存?!”

  “嘶——”

  殿内响起一片压抑的吸气声。李善长猛地抬头,刘伯温也微微蹙眉。谁都没想到,太子不仅不认错,竟直接抛出了“嫡庶”这个更具爆炸性的议题!这话简直是在指责皇帝本人行事不合礼法了!

  朱元璋的脸色由青转红,再由红转白,显然怒极。他猛地一拍御案,霍然起身:“放肆!朱标!你竟敢如此对朕说话!孝道大于天!朕让你守灵,是教你懂得孝悌!你竟敢拿嫡庶来做文章,推诿孝行?!”

  面对父皇的雷霆之怒,朱标却仿佛豁出去了。他非但没有退缩,反而向前踏出一小步,目光灼灼,掷地有声:

  “父皇!孝有大小!对母后尽孝,乃固国本之孝!对庶母尽礼,乃人子之私孝!岂可因私废公,动摇国本?!若皇家自身都嫡庶混淆,礼法失序,将来何以治理天下,教化万民?!”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最后的,也是石破天惊的举动。他伸手,解下了腰间象征太子身份的玉带,双手托起,举过头顶,然后缓缓跪倒在地,但脊梁依旧挺得笔直。

  “父皇若坚持认为,大明储君必须为妾妃行此重孝,方合礼法。那儿臣……情愿不做这个太子!请父皇,收回这储君之位!儿臣,愿为一普通皇子,届时,自当遵循皇子本分,为庶母守灵,绝无怨言!”

  “哗——!”

  殿内彻底炸开了锅!几位大臣再也无法保持镇定,连刘伯温都露出了惊容。辞储位!太子竟然以辞储位来抗争!

  朱元璋如遭雷击,僵立在原地,死死地盯着跪在地上,却昂着头的长子。他托举玉带的手稳如磐石,眼神中没有一丝一毫的退缩与犹豫,只有一片坦荡的决绝。

  “你……你……” 朱元璋指着朱标,手指因极致的愤怒而微微颤抖。他一生杀伐果断,何曾被人如此顶撞,更何况是以放弃储君之位相胁!而且,朱标的话,句句敲打在他最在意的地方——礼法,纲常,国本。

  他可以用父亲的权威强行压制,但朱标搬出的“嫡庶之辨”、“国本之重”,恰恰是朱元璋自己极力维护的统治基石。若真强行让嫡长子为庶妃守重孝,传扬出去,士林会如何议论?史笔如铁,会如何记载?

  更重要的是,朱标是他倾注了无数心血培养的继承人,是他心目中唯一能承接大明江山的人选。他从未想过,也绝不能接受废黜朱标!此刻朱标主动请辞,反而像一盆冰水,浇熄了他一部分怒火,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一种复杂的震撼。

  这小子,何时有了如此魄力和……如此清晰的界限感?

  乾清宫内,死寂一片。只有朱标托举的玉带,在透过窗棂的光线下,反射着刺眼的光芒。

  朱元璋胸膛剧烈起伏,死死地盯着朱标,半晌,从牙缝里挤出一串冰冷刺骨的字:

  “好!好一个大明嫡长子!好一个……情愿不做太子!”

  “给咱滚!滚回你的东宫去!没有朕的旨意,不得踏出宫门半步!”

  他没有去接那玉带。

  朱标闻言,心中大石落地。他知道,自己赢了。他再次深深叩首,声音平静无波:“儿臣……领旨。谢父皇。”

  他站起身,将玉带重新系回腰间,动作从容不迫。然后,他看也没看一旁目瞪口呆的重臣们,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离开了奉先殿偏殿。

  望着长子离去的背影,朱元璋颓然坐回龙椅,一股难以言喻的疲惫和一种莫名的、对儿子刮目相看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

  这场由“守灵”引发的风波,已不再是简单的孝道之争,而是演变成了一场关于礼法、权力与原则的正面碰撞。经此一役,大明太子朱标,在所有人心中,留下了截然不同的、无比深刻的印象。

  而大明的未来,似乎也因这位强硬起来的储君,悄然偏转了方向。
  http://www.c8e.cc/4900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