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第243章 情愫渐生,心意相通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43章 情愫渐生,心意相通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花儿的染坊试验,因为那几匹明黄、靛蓝、茜草红的彩布成功染出。

  在青石村,又掀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

  那些平日里只见过本色麻布的妇人姑娘们。

  瞅着那些在阳光下晾晒的、色彩鲜亮却又柔和自然的彩布。

  一个个都围在张家后院那简易的染坊外头,啧啧称奇,羡慕不已。

  “哎哟,花儿这手艺,可真是神了!”

  “这布染得,比那画儿上画的还要好看呢。”

  “这要是做成衣裳穿在身上,那得多体面,多招人喜欢啊。”

  花儿听着这些夸赞,心里头甜滋滋的。

  脸上也总是带着一抹自信而又满足的笑容。

  她知道,这都离不开爹爹张大山的指点。

  也离不开巧巧嫂嫂和那些帮工姐妹们的齐心协力。

  当然,还有那个平日里话不多,却总能在关键时刻,给她提供莫大帮助的清秀青年。

  周文轩。

  自从上次成功染出那几匹彩布之后。

  周文轩在“花儿布坊”和这个小小的“花儿染坊”里,便有了一个不成文的“差事”。

  他不再仅仅是帮着石头核算那些全村公用的作坊账目。

  每日里,总会抽出那么一两个时辰,来到这飘着淡淡草木清香的染坊。

  帮着花儿,仔仔细细地记录那些五花八门的染料配方。

  比如,哪种草木,在哪个时节采摘,颜色最为浓郁。

  哪种媒染剂,与哪种染料搭配,能产生出最鲜亮、也最牢固的色泽。

  熬煮染液时,火候如何控制,时间如何拿捏。

  浸染布匹时,温度是高些好,还是低些妙。

  这些看似琐碎,却又直接关系到染色成败的关键细节。

  周文轩都用他那手漂亮的簪花小楷,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

  记录在那本特制的大本子上。

  有时候,花儿她们在试验一种新的染材。

  尝试一种更复杂的套染工艺时。

  遇到了难处,比如颜色总是不对劲,染出来的布料出现了斑驳的色花。

  急得团团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周文轩便会放下手中的笔墨。

  和她们一起,对着那些失败的样品,仔细地琢磨。

  他会翻看之前记录下来的那些数据。

  帮着花儿分析,是哪个环节出了岔子。

  是染液的浓度不对?

  还是媒染剂的用量失当?

  亦或是浸泡的时间和温度没有掌握好?

  他虽然不懂具体的染色技艺。

  可他那份读书人特有的细心、耐心和条分缕析的本事。

  却也常常能给花儿她们,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启发。

  让她们能更快地找到问题的症结,少走不少弯路。

  花儿也渐渐发现。

  这个平日里看起来有些沉默寡言。

  甚至带着几分落魄书生酸气的周家哥哥。

  其实心思是那么的细腻,为人是那么的体贴。

  而且,他还懂得那么多自己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大学问”。

  比如,他会告诉她,有些植物的汁液,之所以能染出不同的颜色。

  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他还从周先生那里借来一些关于草木药性的古旧医书。

  指着上面一些关于植物颜色和药性的记载,跟她一起探讨。

  看看能不能从中,也寻摸出一些新的、可以用来染色的好东西。

  这些在旁人听来可能有些枯燥乏味的“道理”和“学问”。

  花儿却听得津津有味,也受益匪浅。

  她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染色的手艺。

  更像是在探索一个充满了未知和奇妙的新世界。

  而周文轩,便是那个能为她推开这扇大门、并与她一同前行的知心人。

  每日里,两人在布坊和染坊的日常事务中,接触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有时候,花儿在织布机前。

  琢磨着如何将那些新染出来的彩色麻线,巧妙地搭配起来。

  织出更别致、也更具青石村特色的提花图案。

  周文轩便会安静地站在一旁,帮她递送梭子。

  轻声地,提出一些自己从书本上看到的、关于古代织锦纹样的建议。

  “花儿妹妹,你看,这卷草纹。”

  “若是用那新染的靛蓝色做底。”

  “再配上几缕槐黄色的细线勾边,会不会显得更清雅一些?”

  “还有这方胜纹,寓意吉祥。”

  “若是用那茜草红和明黄色交织。”

  “想必会很受那些待嫁姑娘的喜欢吧?”

  有时候,花儿在染缸边,忙得香汗淋漓。

  额前的碎发都被汗水浸湿了,粘在光洁的额头上。

  周文轩便会不动声色地,递上一块干净的布巾。

  在她因为反复试验而有些疲惫和沮丧时。

  用几句温和而又带着鼓励的话语,让她重新振作起来。

  “花儿妹妹,莫急。”

  “这染色的活计,本就是个慢工出细活的差事。”

  “咱们今日不成,明日再试。”

  “只要用心,总能把这颜色给它调理顺了。”

  两人之间的对话,虽然大多时候都只是围绕着这些纺织染色的技艺。

  言语间,也始终保持着那份应有的分寸和礼节。

  可那份在共同劳作和探讨中,渐渐滋生的默契和欣赏。

  却如同那春天里悄然生长的藤蔓一般。

  在不知不觉中,便已将两颗年轻的心,紧紧地缠绕在了一起。

  花儿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听周文轩用那带着几分江南口音的、温润的嗓音。

  跟她讲解那些书本上的道理。

  也越来越习惯,在遇到难题时,下意识地,就想去寻求他的帮助和建议。

  她甚至会偷偷地,在周文轩伏案记录染方。

  帮她整理那些杂乱的彩色麻线时。

  用眼角的余光,去打量他那清秀的侧脸。

  和他那因为专注而微微蹙起的眉头。

  心里头,也如同揣了只小兔子似的,怦怦乱跳。

  脸上也不自觉地,就泛起一抹淡淡的红晕。

  而周文轩呢,也同样在这些日常的相处中。

  被花儿那份对技艺的执着热爱。

  那份身为主管却依旧亲力亲为的勤勉踏实。

  以及那份待人接物的温柔善良,所深深地吸引和打动。

  他觉得,这个外表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姑娘。

  内心却蕴藏着一股子不输于任何男儿的坚韧和创造力。

  能与她一起,将这些看似平凡的麻线和花草。

  变成一匹匹赏心悦目、也能给村里人带来福祉的美丽布匹。

  是他此生,在经历了诸多苦难之后,所能遇到的,最美好的事情。

  他也会在花儿因为一次成功的染色而欢呼雀跃时。

  在一旁,用那双清澈而又带着笑意的眼睛,默默地注视着她。

  那眼神里,充满了欣赏,充满了温柔,也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爱慕。

  虽然,两人谁也没有将那份深藏在心底的情愫,明明白白地向对方道出。

  可那份默契,那份懂得,那份彼此眼中只有对方的专注。

  却早已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王氏和巧巧这两个过来人,自然是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喜在了心头。

  她们也常常会借着各种机会,给这两个年轻人,制造一些独处的机会。

  在闲聊时,有意无意地,在对方面前提起另一个人的好。

  比如王氏会跟花儿说。

  “花儿啊,娘瞅着文轩那孩子,真是个好后生。”

  “人勤快,知书达理,心眼儿也好。”

  “咱们家能有他帮衬着,可真是省了不少心呢。”

  巧巧也会在周文轩帮着她和花儿搬运染缸时,笑着打趣道。

  “文轩兄弟,你这力气可是越来越大了。”

  “往后咱们这染坊里,可就指望你这壮劳力了。”

  每当这时,花儿和周文轩,便都会不约而同地红了脸。

  然后又会有些慌乱地,低下头,岔开话题。

  那份青涩而又美好的情愫,就在这善意的调侃和彼此的小心翼翼中,悄然地,却又坚定地,滋长着。

  张大山呢,对此也是乐见其成。

  他虽然嘴上不说,可心里头,对周文轩这个勤勉踏实、知书达理。

  又对自己闺女明显有着一往情深的“便宜子侄”。

  也是越看越顺眼,越看越满意。

  他知道,自家闺女花儿,是个好姑娘。

  也到了该议亲的年纪了。

  这周文轩,虽然眼下是落魄了些,可那人品才学,却都是上上之选。

  若是两人真能成就一段好姻缘。

  那对他张家,对花儿自己,对周先生来说,那都是一桩天大的喜事。

  他甚至都开始在心里头盘算着。

  等过些日子,布坊和染坊的营生再稳定一些。

  周文轩在村里也彻底扎下根来了。

  是不是就该请周先生出面,正式把这两个孩子的亲事,给它定下来了。

  毕竟,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也是人之常情嘛。
  http://www.c8e.cc/17536/24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