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海疆永固下
推荐阅读:
花豹突击队
医毒狂妃路子野
我娘子天下第一
高武大明:从小太监到九千岁
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孙承宗带来的不仅是圣旨与魏忠贤倒台的消息,还有两百名从大明工部调来的能工巧匠——其中有擅长造船的船匠、精通玻璃烧制的匠人,甚至有几位专门研究天文历法的官员。当这些人带着工具与图纸登上巴达维亚码头时,宋应星几乎是一路小跑着迎上去,攥着为首老工匠的手不肯松开,连声道:“终于盼来了!有你们在,新战船的龙骨铸造、望远镜的镜片打磨,都能再快三成!”萧如薰与孙承宗并肩站在城堡城头,望着下方忙碌的景象:工匠们正围着新搭建的玻璃作坊调试窑火,阳光透过尚未完工的玻璃雏形,在地面投下斑斓的光斑;不远处的造船厂,新调来的船匠正与南洋本地工匠讨论“镇海号”姊妹船的改进方案,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批注铺满了整张木桌。
“皇上这次下了狠心,”孙承宗指着那些工匠,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知道南洋是大明的海上门户,特意从工部、兵部挑了最得力的人手过来。魏忠贤倒台后,朝中再没人敢阻拦南洋的事务,以后你要什么支持,只管往京城递折子,老夫在朝中帮你周旋。”
萧如薰点头,目光落在码头边的一队士兵身上——那是孙承宗带来的三百名神机营士兵,个个背着最新式的燧发鸟铳,腰间还挂着短柄弯刀。“有这些精锐相助,南洋的防务更稳妥了。”他顿了顿,忽然想起澳洲的铁矿,“对了孙大人,澳洲发现了大片铁矿和优质港口,宋应星说那里的铁矿能支撑十年的战船建造,我打算明年春天派一支商队带着工匠过去,正式建立通商据点,您看如何?”
孙承宗眼睛一亮,从怀里掏出张折叠的舆图,展开后铺在城头的石桌上——这是张最新绘制的南洋舆图,澳洲的轮廓已经被大致勾勒出来,上面还用红笔标注了几处可能的港口位置。“老夫在京城就听说了澳洲的事,特意让兵部画了这张图。”他指着澳洲西海岸的一处海湾,“这里叫‘达尔文湾’,探子回报说水深足够停战船,周围还有淡水,是建立据点的好地方。你派商队去时,最好带些种子和农具,澳洲土地肥沃,说不定能种出大明的庄稼。”
两人正说着,张万邦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份通商文书,脸上满是喜色:“大人!印度莫卧儿王朝的使者来了!说想跟咱们建立通商关系,用印度的棉花和宝石,换咱们的丝绸和铁器!他们还带来了样品,您快看看!”
张万邦递过来的锦盒里,装着几匹雪白的棉花和两颗鸽卵大的红宝石,棉花纤维细长,一看就是上等品;红宝石色泽浓郁,在阳光下泛着深邃的红光。“莫卧儿王朝的棉花可是好东西,”孙承宗拿起棉花摸了摸,“大明的棉纺作坊一直缺优质棉花,要是能打通这条商路,江南的纺织业能更兴旺。”
萧如薰当即决定接见莫卧儿使者。次日清晨,使者带着一队随从来到城堡,为首的使者穿着华丽的丝绸长袍,头戴镶嵌宝石的头巾,见到萧如薰和孙承宗,恭敬地行了个礼:“尊敬的南洋侯大人、孙大人,我是莫卧儿王朝的使者卡里姆,奉沙贾汗皇帝之命,前来与大明建立友好通商关系。我们愿意每年向大明提供十万担棉花和五千颗宝石,换取五万匹丝绸和两千件铁器,不知大人是否愿意?”
“合作可以,但我们有两个条件。”萧如薰语气沉稳,“第一,莫卧儿王朝需保证大明商队在印度的安全,不许有部落或官员骚扰;第二,大明的工匠要在印度设立铁器作坊,教当地工匠铸造农具,你们需提供场地和原料。”
卡里姆毫不犹豫地答应:“大人放心!沙贾汗皇帝已经下令,沿途所有部落都要保护大明商队,场地和原料也会尽快准备好!”
双方很快签订通商合约,卡里姆离开时,还特意邀请萧如薰派使者去莫卧儿王朝的都城阿格拉,参加即将举行的皇宫庆典。萧如薰答应下来,决定让张万邦带着商队前往,顺便考察印度的棉花产地和宝石矿。
送走卡里姆后,孙承宗看着合约,笑着说:“贤弟这一步走得好!打通印度商路,不仅能获取棉花和宝石,还能借助莫卧儿王朝的力量,牵制荷兰人在印度的势力——荷兰人在印度果阿的舰队,一直靠莫卧儿王朝提供粮食,现在咱们与莫卧儿建交,荷兰人就少了个重要的补给来源。”
萧如薰点头,心中已有了新的计划:“等张万邦从印度回来,我就派水师去澳洲达尔文湾,正式建立据点。到时候,澳洲的铁矿、印度的棉花、南洋的香料,就能形成一条完整的贸易链,大明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能再上一个台阶。”
接下来的一个月,孙承宗走遍了南洋的主要据点。在苏门答腊的学堂里,他看到马来族孩子用汉语背诵《论语》,周先生正拿着戒尺,耐心地纠正他们的发音;在爪哇的铁矿场,矿工们正用大明的工具开采矿石,旁边的冶炼炉里,铁水顺着沟槽流入模具,凝结成一根根坚实的铁锭;在马六甲的通商点,来自欧洲、印度、南洋的商人挤在商铺里,用大明的铜钱或银锭交易,汉语、马来语、葡萄牙语混杂在一起,却丝毫不显混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贤弟,你在南洋做的这些事,比老夫在北方整顿边军更有意义。”孙承宗站在马六甲的城头上,望着远处往来的商船,语气里满是赞叹,“北方是抵御外敌,南洋是开拓未来。等南洋的根基再稳固些,大明的疆土,说不定能延伸到澳洲甚至更远的地方。”
萧如薰望着海平面,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孙承宗说得对,南洋不是终点,而是大明走向海洋的起点。只要继续努力,用不了多久,大明的战船就能航行到更远的海域,大明的文化和商品,也能传遍世界各地。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这天清晨,了望手突然向萧如薰报告,在马六甲海峡以东发现一支庞大的舰队,挂着荷兰的橙白蓝三色旗,数量足有二十艘,正朝着马六甲港驶来。
“荷兰人果然来了!”萧如薰立刻召集陈麟、孙承宗等人召开军事会议。会议上,陈麟汇报说:“根据探子回报,这支舰队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主力,由荷兰海军少将范·迪门率领,船上不仅有盖伦船,还有几艘专门用来运输士兵的补给船,估计有五千名荷兰士兵。”
孙承宗看着舆图,手指在马六甲海峡的位置轻轻敲击:“马六甲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咱们可以在这里设伏。让水师的战船隐蔽在海峡两侧的红树林里,等荷兰舰队进入海峡,先用火箭筒攻击他们的补给船,断了他们的粮食和淡水,再用佛郎机炮轰击盖伦船,打乱他们的阵型。”
萧如薰点头,补充道:“另外,让苏门答腊和爪哇的联防队在沿海巡逻,防止荷兰人从侧翼偷袭;宋应星立刻将库存的火箭筒和神威大将军炮运到马六甲的城头,加强防御;张万邦负责组织商队和百姓撤离,避免无辜伤亡。”
命令很快传达下去,南洋的水师、联防队、工匠和百姓都行动起来。水师的战船悄悄驶入红树林,士兵们将炮口对准海峡入口,等待荷兰舰队的到来;联防队的青壮们拿着鸟铳和弯刀,在沿海的了望塔上站岗,眼睛紧紧盯着海面;宋应星带着工匠,用大象将沉重的神威大将军炮运到城头,炮口对着海峡,随时准备开火。
次日中午,荷兰舰队终于驶入马六甲海峡。范·迪门站在旗舰“荷兰东印度号”的甲板上,望着远处的马六甲港,脸上满是傲慢。他认为,荷兰的舰队实力远超大明,拿下马六甲港易如反掌,甚至能趁机攻占巴达维亚,将大明的势力彻底赶出南洋。
“开炮!”范·迪门一声令下,荷兰舰队的炮口喷出火光,铁弹呼啸着飞向马六甲港的城头。然而,城头早有准备,神威大将军炮立刻反击,铁弹精准地命中荷兰舰队的一艘盖伦船,船身被轰出个大洞,海水汹涌而入,很快就倾斜着往下沉。
范·迪门大惊失色,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海峡两侧的红树林里突然冲出十几艘大明战船,火箭筒发射的火油箭像火龙般窜出,精准地命中荷兰的补给船。补给船瞬间燃起大火,火借风势,很快就蔓延到整个船身,荷兰士兵们惊呼着跳海逃生,粮食和淡水在火中化为灰烬。
“不好!有埋伏!”范·迪门大喊着下令撤退,然而,大明的战船已经将荷兰舰队包围。“镇远号”“海晏号”“定海号”三艘主力战船从正面进攻,佛郎机炮的铁弹密集地砸向荷兰的盖伦船;两侧的辅助战船则用鸟铳和火箭筒攻击荷兰士兵,甲板上的荷兰人成片倒下,鲜血顺着船舷流入海中,将海水染成暗红色。
激战从中午持续到傍晚,荷兰舰队的二十艘战船中,有十五艘被击沉,三艘被俘,只有两艘侥幸逃脱。范·迪门在混乱中被明军的鸟铳击中,当场身亡,荷兰士兵们见主帅已死,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当最后一艘荷兰战船被击沉时,马六甲港响起了震天的欢呼声。士兵们举着武器高喊“大明万岁”,百姓们也挥舞着旗帜,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萧如薰站在马六甲的城头,望着海面上漂浮的荷兰战船残骸,心中松了口气——这场胜利,不仅彻底打垮了荷兰在南洋的势力,还让大明在南洋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孙承宗走到萧如薰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贤弟,这场仗打得漂亮!荷兰人经此一败,短时间内再也不敢来南洋了,南洋的海疆,终于可以安稳了。”
萧如薰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海平面。夕阳正缓缓落下,将海水染成一片金红,海鸥在浪尖上盘旋,发出清脆的鸣叫。他知道,这场胜利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但他有信心,有南洋的将士和百姓支持,有大明的强大后盾,他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让大明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洋的天空下,让南洋成为大明最坚固、最富庶的海疆,为大明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几天后,萧如薰派人将荷兰战俘押往京城,向天启帝禀报胜利的消息。同时,他还写了一份奏折,详细阐述了南洋未来的发展规划——在澳洲建立永久据点、扩大与印度和欧洲的通商、在南洋各地开设更多的学堂和冶铁作坊。他相信,只要按照这个规划努力,用不了多久,南洋就会成为大明的“海上粮仓”和“贸易中心”,为大明的强盛奠定坚实的基础。
孙承宗在南洋待了一个月后,准备返回京城。萧如薰在码头为他送行,两人依依不舍。“贤弟,老夫在京城等你的好消息。”孙承宗握着萧如薰的手,“若是南洋有需要,老夫随时会向皇上请命,再来南洋助你一臂之力。”
萧如薰点头:“孙大人保重!等南洋的据点都稳固了,我一定去京城看望您。”
战船缓缓驶离码头,孙承宗站在船头,挥手向萧如薰告别。萧如薰站在码头上,望着战船渐渐远去,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自己在南洋的使命还没有完成,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会一直坚持下去,守护好这片他为之奋斗的土地,让大明的旗帜永远在南洋的海空飘扬。
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萧如薰转身走向城堡,他要继续投入到南洋的建设中,为大明的海上霸业,为南洋百姓的幸福生活,不懈努力。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洋一定会成为大明最耀眼的明珠,而他,也会成为大明历史上,最值得铭记的海疆守护者之一。
喜欢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http://www.c8e.cc/17572/3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