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举一反三,孤例难证
推荐阅读:
花豹突击队
医毒狂妃路子野
我娘子天下第一
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高武大明:从小太监到九千岁
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
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什么叫劫富济贫,浚河修路享受最大利益的,难道不是需要缩短运输成本,减少灌溉压力的商绅和地主大户吗?普通人家一亩三分地,自己挑水都能满足需求,一辈子可能走不出乡镇去,而普通人家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只要花钱商绅就有得赚,赚钱的时候,他们怎么不嫌普通老百姓穷呢?】朱元璋到底是年纪大了,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不如朱标。
朱标听完这话,已经会举一反三,想到了开海后要收的“海平税”。
商人重利!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就能说服商绅按照英儿所设定的缴纳税款。
而将赋税加派到商绅的头上,哪怕有什么地方产生了漏洞,或是地方官府作威作福,私增税目,商绅群体也能有效的揭发出来。
看似商绅交税交得多,可人口一旦爆增,他们所卖的东西会增加,收入也会随之增加,而商品流通性增强,需求量增加,那么手工业制造者的工农,也会相应的得到更多的收入!
“父皇!”
玉阶下的文武百官,正等着陛下在儿子和孙子之间说的话做选择。
朱标突然喊了一声,差点把他们三魂七魄给吓得当场离体。
朱元璋也被吓了一跳,但他知道标儿这是有了主意,连忙笑着比划。
“快说!”
文武百官愕然地看向陛下。
陛下和太子殿下刚才有过什么交流吗?
怎么给人一种,当着他们的面,交流了许多他们不知情内容的感觉呢?
朱标可不管那些朝臣怎么想的,他把英儿所想的,还有他所想的,融合过后,和盘托出。
“儿臣认为,在登记黄册时,丈量全国耕地以及可开荒的田地,登记在册,往后将所有赋税全部折算成银两送至户部统计,这样就能减轻地方官府为收税奔波的麻烦,为了减轻百姓们的负担,增加人口与商品的需求数量,从此不再征收人头税,只收有主的田税,并且按拥有多少田地亩数的档次来收税。”
无论是百姓还是官绅,都无一例外。
这话朱标默默地按在了心底,没有说出来。
不再收人头税,并且按田地亩数来收税以后,只要落实到底,再无百姓造反之事发生。
那么,士农工商,就只剩下官绅两大群体。
历来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想要让新税法推行下去,不能一下子对这两大群体动手。
就像松江府的事一样,支持杨家而打压沈家,借力打力的同时,让朝廷来当他们发生冲突的判官。
等商绅群体习惯了新税法,再对官员手里拥有的大量田地清查,该抄家的抄家,该交税的交税,相信到了那时,得到朝廷大力扶持发展商贸的商绅们,一定会乐意推动官员交税,从而减轻他们的赋税。
就算减轻不了,多交的税用于修桥铺路,增加军费支出,保障他们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经营商贸,也会乐意站在朝廷这一方的。
“陛下,老臣认为太子殿下的想法,顺应民意,陛下可以考虑。”
刘基率先站出来,提出支持。
另外,他还专门补充了两点得罪人的细则。
“老臣认为,既然由朝廷统一造黄册,那么各项杂税,盐糖酒等物由朝廷统一负责,剩余的商税则由地方官府按当地情况来收,徭役也由朝廷统一管理;凡征召徭役,必按工时付钱,一应支出则由浚河修路的船税和商税里统管。”
这样一来,地方官府虽然没有了统一税收的权力,但有管理各项赋税用法的余量。
在新税法实施的时候,反抗的压力就会大大降低了。
朱标听到刘基的补充过后,当即朝着刘基拱手行了一礼。
不愧是曾辅助父皇,在新朝建立之初,继承宋、元定制改制的刘老先生,一下子就把利益点平衡好了。
最重要的是,这两点提出来,特别容易得罪人,由朱标来提的话,便没有了缓和了余地,但由刘基来提,朝廷在实施的过程里,还能试用与探索。
刘基这分明是以一己之身,托举新税改的实施。
【妙哇!】
就连朱雄英都忍不住,给刘基鼓了鼓掌。
“老先生说得好!”
文武百官朝着玉阶之上的软椅里看去。
见小小的皇太孙,竟一脸激动的鼓着手掌,根本不像是外行看热闹,反倒像是内行看门道一样,大家心中一震。
皇太孙可真是天纵奇才,竟真听得懂他们所议之事的干系。
那么,方才皇太孙找太子殿下的茬,就是故意的。
本来陛下加上太子殿下,父子两代人,就足以将大明国诈支撑半百而不衰退,如今再加上皇太孙,大明,说不定能重复当年盛唐荣光!
这一刻,无论谁心里对这个新的税法,有任何的反对心思,哪怕目光长远的,看得出太子殿下绝不仅限于,提高对富商与地主的税收,还可能会冲着别人去,在祖孙三代齐心协力的情况下,也只能收起自己满心的小算盘,跟着国策往前走。
“陛下,臣认为太子殿下所说的新税法,可以一试!”
“臣附议!”
朱元璋每次改制,都会遭遇到一些人的反对。
唯有这一次,明明撬动了许多人的利益,但他们还是愿意配合。
官场风气清朗,确实能够事半功倍啊。
等到附和声落下,朱元璋哈哈一笑。
“好,那咱就把这件事,交给太子去办,老先生辅佐,先推进试点,这试点嘛,一事不烦二主,就选在松江府,大家认为如何?”
之所以选松江府,除了地方太医分院已在稳步构建中,土改翻案进行得差不多了,改稻为桑能够增加当地商绅收入以外,更重要的是松江府有出海口,而且河道水渠还没疏通完。
正好可以当作税改后,自百姓到商绅,自下至上,虽然有人多拿了税,但集体收入全部暴增的正面例子。
谁知就在这时,朱雄英又开口了,还往朱元璋头上泼了一盆冷水。
“爷爷,孤例难证。”
文武百官刚放下的心,再次悬了起来。
童言无忌。
皇太孙可比皇太子敢说多了!
希望皇太孙往后还是少上朝吧,不然他们迟早吓出心病来。
不过,皇太孙所言倒是有理。
而朱元璋对于别人当面提出不同的意见,只要是对大明有利的,他是愿意虚心接受的,更何况提意见的还是自己的乖孙。
“乖孙,那你认为,还要选哪处当试点?”
京城?
还是……
喜欢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http://www.c8e.cc/17980/6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