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琉璃(十)
推荐阅读:
花豹突击队
高武大明:从小太监到九千岁
医毒狂妃路子野
我娘子天下第一
军工科技
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1627崛起南海
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
老爸让我从十个女神中选一个结婚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这天,瑾潼正在文化馆里整理新收集的文物,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她走出馆门,看到一群穿着中原服饰的人正在和村民们交谈,为首的是一个戴着纱帽的女子,气质优雅。“请问,这里是贺兰村吗?”女子看到瑾潼,走上前问道,声音温柔。瑾潼点点头:“是的,请问您是?”女子取下纱帽,露出一张清秀的脸庞:“我是来自江南的苏婉,听闻贺兰村的文化交流做得极好,特地来拜访。”瑾潼将苏婉请进文化馆,向她介绍了馆内的文物和贺兰村的发展历程。苏婉一边听,一边点头赞叹:“没想到在这丝路之上,还有这样一个文化交融的好地方。我在江南经营着一家丝绸坊,这次来,是想跟你们合作,用你们的玫瑰精油染丝绸,想必会受到江南女子的喜爱。”瑾潼眼前一亮:“这是个好主意!我们的玫瑰精油品质极好,若是能用来染丝绸,一定能做出独特的产品。”
两人越谈越投机,当即就定下了合作的初步计划。苏婉决定先留在贺兰村,学习制作玫瑰精油的方法,再将染丝绸的技术教给村民们。接下来的日子里,苏婉每天都泡在香料坊,跟着赵叔学习提取玫瑰精油,她还带来了江南的丝绸样本,和村民们一起研究如何将玫瑰精油与染料结合。经过多次试验,他们终于成功染出了一种淡粉色的丝绸,上面还带着淡淡的玫瑰香气,取名为“贺兰粉绸”。
“贺兰粉绸”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江南商队的青睐,苏婉更是一次性订了五百匹,说要带回江南售卖。村民们看到“贺兰粉绸”如此受欢迎,都十分高兴,纷纷加入到染丝绸的队伍中。李默和瑾潼又在村里建了一座丝绸坊,专门用来生产“贺兰粉绸”,还雇了苏婉带来的几个江南工匠,指导村民们的生产。
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扎赫拉终于带着于阗商队回到了贺兰村,她不仅顺利完成了合作任务,还带回了一大批和田玉料,以及于阗国王写给贺兰村的书信,信中希望能与贺兰村建立长期的贸易往来。村民们看到扎赫拉平安归来,都十分开心,李默和瑾潼还特意为她举行了一场欢迎晚宴。
晚宴上,扎赫拉向大家讲述了她在途中的经历:“我们在路过敦煌的时候,遇到了沙尘暴,多亏了驿站的人帮忙,才顺利度过难关。到了于阗国,国王亲自接见了我们,还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玉矿,那里的和田玉真的太漂亮了!”她还拿出一块小巧的和田玉,递给莱拉:“这是我给你带的礼物,你可以把它做成玉佩。”莱拉接过玉,开心地笑了。
随着与江南和于阗的合作不断深入,贺兰村的经济越来越繁荣,名声也传遍了丝路沿线。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贺兰村,有的是为了做生意,有的是为了学习文化,还有的是为了体验这里的生活。李默和瑾潼又在村外建了一片新的住宅区,专门用来安置外来的移民,还办了一所新的学堂,让移民的孩子也能接受教育。
这年冬天,贺兰村下起了第一场雪。雪花落在玫瑰园的枯枝上,像是给玫瑰穿上了一件白色的衣裳。瑾潼和李默站在贺兰山脚下,望着远处白雪皑皑的山峰,以及村里错落有致的房屋,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你看,咱们的贺兰村,越来越好了。”瑾潼靠在李默肩上,轻声说道。李默握住她的手,温柔地说:“是啊,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咱们还要让贺兰村成为丝路之上最耀眼的明珠。”
雪越下越大,村里的灯笼亮了起来,温暖的光芒透过窗户,映照在雪地上,形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丝绸之路文化馆里,游客们正围着壁炉,听讲解员讲述丝路的故事;丝绸坊里,工匠们还在忙着染制“贺兰粉绸”,希望能赶在年前多做一批;客栈里,商人们正举杯畅饮,谈论着来年的生意计划。
在这个雪夜,贺兰村没有因为寒冷而沉寂,反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的人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却因为贺兰村走到了一起,共同努力,共同创造着美好的生活。而李默和瑾潼,就像这贺兰村的守护者,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繁荣与和谐,也守护着丝路上这份珍贵的文化交融。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贺兰村的人们相信,只要他们继续携手并进,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让贺兰村的故事,在丝路上永远流传下去,让这份繁兴,续写更多的篇章。
http://www.c8e.cc/18596/6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