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腴仙踪:于潜白术传奇》(下卷)
推荐阅读:
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
这个反派有点良心,但是不多!
狂浪:龙战女儿国
全民领主:我的天赋有亿点强
诸天:从斗罗开始落墨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屠龙之前就读过龙族的路明非
从超神学院开始的氪星人
呢喃诗章
牧者密续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第五卷:云腴远寄 南北相辉于潜县令王启年,素来仰慕墨先生的医术,更知云窝谷白术的珍贵。这年冬末,他听闻北方疫病流行,多是脾胃受损、湿邪内蕴之症,便想到于潜白术或能解此危难。于是亲自到云窝谷,向墨先生求取上品白术,欲寄往北方疫区。
墨先生取出窖藏的白术,皆是三年生的老根,经冬藏之后,质地更为坚实,断面如脂似玉,药香清醇。“王大人仁心,此乃苍生之福。”他将白术仔细挑选,用桑皮纸包裹,再以松脂密封,防止药性走失,“白术性温味甘,入脾经,能燥湿健脾,北方气候干燥,但疫病多夹湿邪,与白术之性相合。”
王县令看着这些“云腴”,想起厉鹗诗中“满把云腴手自封”的句子,感慨道:“先生可知‘南参北术’之说?北方之人称北术能补阳,南方则赞于潜白术能滋阴,实则皆是一物,应地应时而已。”墨先生点头:“参补元气,术健中焦,本是阴阳相济。北术得寒地之气,性偏燥烈;于潜白术得南方湿润之气,性偏温润,恰如人之南北体质,用药需顺势而为。”
白术寄往北方后,果然不负所望。疫区医者以白术配伍附子、干姜,温阳燥湿,救治了许多危重病人。北方医家回信赞叹:“于潜白术,质如凝脂,力能回春,真乃南地神药也!”消息传回于潜,百姓更觉云窝谷的白术是天地赐予的珍宝,墨先生却告诫众人:“药无贵贱,贵在对症。白术能救人,亦需配伍得当,若用之不当,反助湿邪,此乃‘七情’中‘单行’之弊,需谨记‘相须’‘相使’之妙。”
开春后,北方医家遣人送来北地人参,感谢于潜白术之助。墨先生取人参、白术各少许,置于药碾中研磨,对弟子说:“参甘温大补元气,术甘温健脾益气,二者相须为用,补而不滞,此乃‘土金相生’之理——脾土得健,肺金得养,元气自充。”说着,他为一位气虚乏力的老妇人开方,正是参术配伍,果然收效甚捷。
第六卷:歧途险象 相杀相畏
于潜白术声名日盛,竟引来了一些投机之徒。有外地药贩见白术价高,便采挖邻县的劣质白术,以硫磺熏制,使其颜色洁白,冒充于潜白术售卖。镇上张屠户买了这种假白术,煮水服用后,非但没有缓解腹胀,反而口鼻干燥,大便秘结,急忙来找墨先生。
墨先生见张屠户舌苔焦红,脉数有力,皱眉道:“你这是误用了经硫磺熏制的白术,硫磺性大热,燥伤津液,与白术本有的温润之性相悖。”他取来真白术,断面黄白相间,有自然的油润光泽,而假白术断面惨白,闻之有刺鼻气味。“辨白术真伪,一观其形,真者有云头鹤颈之态;二闻其气,真者清香微甘;三尝其味,真者甘淡而有粘性。”
为解张屠户的燥症,墨先生用真白术配伍麦冬、玉竹,既能健脾,又能润燥,此乃“相畏”之法——用麦冬之凉润,制白术(经硫磺变质)之燥烈。三日后,张屠户的症状果然缓解。此事传开,墨先生便教百姓辨识白术之法,又请王县令立碑云窝谷,严禁采挖未成熟的白术,更不准以硫磺熏制。
“草木有灵,若强夺其性,必遭反噬。”墨先生对药农说,“白术需三年方得成药,第一年生根,第二年长叶,第三年聚气,若一年便采,性轻浮,力不足,这便是违背‘秋收冬藏’之理。”药农们听后,更觉采药需顺天时,不可贪利。
第七卷:瘟疫考验 和合之妙
乾隆年间,于潜一带遭遇罕见的湿热大疫,患者多发热身重,呕吐腹泻,舌苔厚腻如积粉。王县令请墨先生主持救治,墨先生诊后道:“此乃湿温之疫,湿邪困脾,运化失司,需以健脾燥湿为主,辅以清热。”
他开出的主方,便是以白术为君,配伍苍术、厚朴、茯苓、滑石。“白术甘温健脾,苍术辛温燥湿,二者相须,能化中焦之湿;厚朴行气,助白术运化,是为相使;茯苓淡渗利湿,导湿从小便出;滑石清热,制湿邪之热,此乃‘七情和合’之妙。”墨先生一边配药,一边讲解,“湿温之病,最怕闭门留寇,故需健脾与利湿并举,温化与清利同用,阴阳相济,方能奏效。”
药煎好后,色如琥珀,气香而不燥。患者服用后,多数人当日便腹泻减轻,三日后身重渐消。但有一位老妇,服药后反而胸闷加重,墨先生诊之,发现其体虚过甚,白术性偏温,恐难承受,便在方中加了一味西洋参。“西洋参与白术相伍,一补肺气,一健脾气,气足则能化湿,又能制白术之温,此乃‘相制’之法。”果然,老妇服药后,症状渐缓。
这场大疫中,于潜白术因疗效显着,声名更盛。王县令感其功绩,便在县衙旁建了一座“白术亭”,请墨先生题字。墨先生挥毫写下“天地为炉,草木为药”,旁注:“白术得于潜山水之精,合五运之数,应六气之变,非独药也,乃天地与人相通之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八卷: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
墨先生年近七旬时,将医术传给了弟子青禾。青禾聪慧勤勉,却总觉得白术的配伍之法过于繁复。一日,有位产妇产后恶露不尽,面色苍白,气短乏力,青禾想用白术补气,又怕其性温燥伤血。
墨先生便教他:“此乃脾虚血亏,白术虽温,但配伍当归、熟地,便能健脾生血,温而不燥。你看,白术得当归之润,如春雨入土,既能化湿,又能生血,此‘土能生血’之理也。”青禾依法用药,产妇果然日渐康复。
青禾随墨先生去云窝谷,见药农们仍用祖辈传下的法子种植白术:春分播种,用草木灰驱虫;夏至培土,防雨水浸渍;秋分采挖,选晴天无云之时;冬至窖藏,埋于黄土三尺之下。“这些法子,医书上未必全载,但却是世代实践得来的真知。”墨先生说,“比如窖藏白术时,需与艾叶同放,艾叶辛温,能驱虫防腐,又能助白术温性,这便是‘口传知识’的珍贵。”
墨先生临终前,将一本手写的《白术要录》交给青禾,书中不仅记载了白术的性味归经、配伍方法,更记录了历年云窝谷的气候、白术的长势与疗效的关系,甚至还有药农们的谚语:“云窝谷里雾蒙蒙,白术三年成药翁;若遇庚子风不止,加些防风效力雄。”
“医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墨先生最后说,“白术能活人之病,而人能识白术之性,这便是天人合一。你要记住,草木有性,人有心性,心性合于草木之性,方能成医。”
结语
于潜白术的传奇,从神农尝百草的远古,到厉鹗题诗的清代,再到代代医者的传承,从未停歇。它生于云窝谷的沃土,吸四季之气,合五运之数,应六气之变,以甘温之性,健脾胃,化湿浊,护佑苍生。
这株看似平凡的草木,藏着中国传统医学的大智慧:顺天时,应地利,合人情;既重文献记载的精微,也尊口传心授的实践;以阴阳五行为纲,以四气五味为目,以七情和合为法,将自然之道与生命之理,融于方寸药石之中。
正如厉鹗诗中所赞,它是“云腴”,是天地的馈赠;是“灵踪”,是医道的见证。而那些种植它、辨识它、配伍它的人们,也在与草木的相守中,读懂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法则,悟透了“天人合一”的生命真谛。
赞诗
云窝深处蕴灵根,
三载凝脂得气纯。
甘温能补脾虚损,
燥湿还消浊湿屯。
南参北术皆同脉,
七情和合见真魂。
神农留有延年语,
代代相传护万民。
尾章
如今,云窝谷的白术依旧在春雨中萌芽,在夏阳下生长,在秋露中成熟,在冬雪中潜藏。青禾已成为于潜名医,他常带着弟子来到云窝谷,讲述墨先生的故事,传授白术的辨识与配伍。
药农们仍用草木灰驱虫,用艾叶窖藏,那些祖辈传下的法子,与医书中的理论相互印证,在岁月中流转。而远方的医者,仍会寄来书信,求取于潜的“云腴”,信中常说:“得此白术,如获良友,健脾化湿,效如桴鼓。”
这株草木的传奇,还在继续。它不仅是一味药,更是一座桥,连接着天地与人心,过去与未来,让中医的智慧,如于潜的苕溪水,生生不息,流淌千年。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http://www.c8e.cc/19896/18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