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的发现、命名与使用
推荐阅读:
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
这个反派有点良心,但是不多!
狂浪:龙战女儿国
全民领主:我的天赋有亿点强
诸天:从斗罗开始落墨
屠龙之前就读过龙族的路明非
从超神学院开始的氪星人
呢喃诗章
牧者密续
春华引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一、最早发现时间白术作为独立物种的发现时间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在此之前,白术与苍术统称为“术”,未被明确区分。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首次从形态和药性角度区分两者,指出“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 。这一记载标志着白术作为独立药用植物被识别,其特征与现代白术(Atractylodes croceph)高度吻合。
此前的秦汉文献如《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中虽有“术”的记载,但据考证,当时所用的“术”实为苍术(Atractylodesncea)。例如,《五十二病方》中“术”的分布区域与苍术的生长环境一致,且未提及白术特有的健脾安胎功效 。因此,白术作为独立物种的发现应晚于苍术,其明确的植物学特征直到南北朝才被记录。
二、最早命名时间
白术作为独立名称的出现始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首次使用“白术”这一名称,并与“赤术”(苍术)并列记载 。这一命名依据白术的形态特征(根色较白)和药用特性(偏补),与苍术形成区分。
值得注意的是,陶弘景的记载中“白术”仍带有地域性特征,如提到“术以蒋山、白山、茅山者为胜”,这些产地与现代苍术的分布区域重叠。这表明南北朝时期白术的命名尚未完全脱离苍术的影响,其基原可能仍存在一定混淆。直到宋代,随着白术栽培技术的发展和药用需求的增加,“白术”才逐渐成为独立药材的正式名称。
三、最早使用时间
白术的明确药用记载始于南北朝之后,但实际应用可能更早。以下是关键时间节点:
1. 南北朝前的模糊使用:
秦汉文献中的“术”多为苍术,但部分方剂可能间接涉及白术。例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术”的应用(如五苓散、理中丸)在宋代校订时被统一改为“白术”,但原着中实为苍术。现代研究发现,部分汉代方剂(如《养生方》中的通便方)可能隐含白术的功效,但缺乏直接证据。
2. 南北朝至唐代的明确应用:
陶弘景之后,白术逐渐从“术”中分离,其健脾益气、安胎等功效被医家重视。唐代《千金方》中已出现以白术为主药的方剂,如白术散用于妊娠水肿 。此时白术的药用地位逐渐独立,但仍与苍术存在混用。
3. 宋代后的广泛使用:
宋代林亿等校订医书时,将前代文献中的“术”统一改为“白术”,推动了白术的普及。寇宗奭《本草衍义》记载:“今人但贵其难得,惟用白者”,反映白术在宋代已成为主流用药 。同时,白术的栽培技术发展(如浙江於潜白术)进一步保障了其临床供应 。
四、总结
- 发现时间:南北朝时期,陶弘景首次从形态和药性上区分白术与苍术。
- 命名时间: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正式使用“白术”名称。
- 使用时间:南北朝后逐渐独立应用,宋代因校订医书和栽培技术发展而广泛普及。
这一过程体现了古代对药用植物认知的深化,从早期混用到精准区分,最终形成白术独特的药用体系。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http://www.c8e.cc/19896/18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