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刷视频:震惊古人 >第546章 始皇卖地搞钱粮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546章 始皇卖地搞钱粮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当然,对于那座巍然矗立的大秦钟楼,六国诸王私下里没少嚼舌根。

  他们信誓旦旦地宣称:那钟楼,除了外面那几根会动的指针是真的,里头压根没啥精妙机械,全特娘的是人力在暗处吭哧吭哧推着转!

  直接骂嬴政?

  算了算了,大家如今都是咸阳的“高级囚徒”。

  嬴政那家伙小心眼得很,还是别触这霉头。

  暗搓搓地骂骂墨家就行了。

  毕竟指桑骂槐的精髓,就在于明着嘲讽墨家技艺不精,暗地里讽刺嬴政好大喜功、虚张声势。

  偏生你嬴政还没法因为这等误会就发作收拾他们。

  我们骂的是墨家,又没骂你!

  你自己上捡着挨骂,这怪谁?

  这就好比小时候对骂,你喊别人“儿子”,别人回一句“儿子说谁?”,你怎么接话都是自认倒霉。

  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拳头怼他脸上。

  但嬴政显然没必要为这点嘴皮子小事动怒。

  毕竟这几位,可是他的大金主啊!

  拿了人家的钱,让人家过过嘴瘾,怎么了?

  嬴政此番不仅请来了山东六王,更是把西周、春秋、战国以来所有被灭、但尚有余财或故土影响力的诸侯后代全搜罗来了。

  正所谓:地图开疆,海外封国。

  嬴政直接将后世提供的全球地图甩给他们看:“交钱!只要钱到位,大秦就派兵助诸位前往域外建立封国!”

  当然,这计划目前纯属画饼。

  时间未定,方案暂无,突出一个空手套白狼。

  但对于这些早已亡国的诸侯后裔而言,嬴政不就是想要钱嘛?

  花钱保平安,这道理他们懂。

  尤其那位名叫刘季的始皇义子,挨个拜访时说得直白:“这位君王,您也不想陛下‘不得已’找个罪名,给您来个抄家灭族吧?”

  非山东六国的诸侯们积极响应,花钱消灾。

  何况嬴政虽然脸厚、不要脸,但只要大秦不倒,他的承诺应该还是管点用的。

  真等能在域外封国之时,这个承诺不就派上用处了吗?

  其中,早在许多年前就已彻底臣服、成为秦国附庸的卫国最为踊跃,堪称“哄抬物价”的急先锋。

  卫国就是营销号常说的“秦未灭全”的诸侯国,理由诸如“商鞅是卫人、吕不韦是卫人,始皇念旧情”纯属扯淡。

  真实原因是卫国早就躺平认怂,称臣纳贡,毫无威胁,秦国懒得特意去灭而已。

  秦昭襄王五十五年,魏国囚杀卫怀君,继任卫君是魏国的女婿,卫国成了魏国的附庸国。

  秦王政六年,秦取濮阳等地,之后秦国在此基础上设立东郡。

  秦王政八年,嬴政将卫元君迁往野王,卫国此时已名存实亡。

  卫国成为秦国的附庸,仅存野王一城以祭祀先祖,因国小而独存。

  商战历来搞对手,谁闲得蛋疼先捅自己一刀?

  当然,嬴政也清楚欧洲、新大陆等地过于遥远,光画饼不够,得拿出点“现货”勾着,否则六国宁愿被抄家也不愿当冤大头。

  于是,朝鲜、倭岛、南越沿海这些相对近便的土地被拿了出来,公开拍卖,价高者得。

  六国诸王私下串联,达成“价格联盟”,约定统一出价,绝不内卷,只给嬴政一点甜头,但绝不多给。

  他们算盘打得响:除了我们六国,还有哪个冤种能出得起大价钱?

  然而,卫国代表跳了出来:“我们虽穷,但人多势众!”

  “咱们联合集资,先把地拍下来,再按出资比例分。”

  “地再小,也是个王啊!”

  “难道你们还想继续在中原寄人篱下?”

  一村之国王,那也是国王,不是村长。

  国王可以按照国君礼仪修炼宗庙,祭祀祖先,但村长不行!

  是在中原寄人篱下,按照普通百姓的礼仪祭祀祖先,还是去当一村国王,让祖先得以享受国君血食?

  对诸位早已灭国多年的诸国后裔来说,并不难选。

  更狠的是,嬴政承诺:拍得土地者,可迁移适量故国人口前往封国。

  这一招直击要害。

  战国七雄的版图都是不断征服扩张来的,若让嬴政把忠于六国的青壮和遗民都迁走了,将来还造个屁的反!

  不过,楚、燕、齐三国相对淡定。

  他们根基深厚,乃是周初之封国。

  而且消化了征服地多年,不怕几百年前的故主后裔还能有多大号召力。

  突然冒出一个几百年前的诸侯,说某地百姓是他们的国人,你不给足够多的利益,你看百姓认不认?

  所以,他们仍坚持压价策略。

  要我们买土地可以,但这价格得由我们定!

  但这对韩、赵、魏三国简直是晴天霹雳。

  因为嬴政……把晋国后人给请出来了。

  历史上,秦晋都有联姻,嬴政大谈秦晋之好。

  秦晋乃亲戚之国,虽然晋国现在落魄了,但秦国不能不管穷亲戚,于是借了二十万金给他们,让他们参与拍卖。

  然后嬴政又说自己是华夏第一个皇帝,并且还是千古一帝。

  后世晋朝的皇帝把晋这个国号的名声毁了,自己作为第一个皇帝、千古一帝,理应有责任替后世皇帝补偿,又借了二十万金给晋国后人,五十年免息。

  韩、赵、魏三家顿时坐不住了。

  尤其是智氏、中行氏、范氏等家族也支持晋国后裔。

  当初,三家合力将他们掀翻,才有韩赵魏三家分晋。

  若让晋国复辟成功,这还得了?

  如今距离晋国消失不到两百年,晋国旧地上认这笔账的人可不少。

  让韩赵魏的人跟秦国走,他们可能不愿意。

  但若是跟“正统”晋国后人走,利益足够的话,响应者恐怕不少。

  于是,韩赵魏也慌忙加入战局,绝不能让晋国复国。

  山东六国的价格联盟,如同他们历史上所有的同盟一样,瞬间土崩瓦解。

  韩赵魏想要朝鲜,再来一次三家分晋的剧本。

  那地虽小,却也能容下三个国家。

  但燕国也想要,毕竟离得近,四舍五入也算故土复国。

  几家争得面红耳赤,价格节节攀升。

  这时,又一个意想不到的竞拍者加入了战局。

  此人正是箕子朝鲜的国王本人!

  还记得之前被始皇和巨子派去冰天雪地试验“火药在极度寒冷情况下威力”的那群人吗?

  这群胆大包天的墨家子弟和秦兵,他们到了燕地,准备开始实验。

  但是三个普通人都必出一个点子王,更何况一群胆大包天之徒。

  点子王说:燕国不够冷、不够冻,既然都到了燕国,不如去更冷的朝鲜。

  顺便还可以“友好访问”一下,给朝鲜国王带来大秦的问候。

  于是,这群人“一不小心、稍不注意”,差点把朝鲜王宫给炸上天。

  这群人有多大胆呢?

  这么说吧,也就是火药不够,否则他们高低得试试能不能把长白山炸平。

  朝鲜国王吓破了胆,连夜跑到咸阳,哭诉:“始皇陛下,这国家您想要就直说。”

  “是郡县,还是分封,随您便。”

  “我祖上是箕子,您祖上是恶来,大家都是商人后裔,都为商王流过血,是实在亲戚加并肩与共的战友啊!”

  “这朝鲜,您要是想要,我们立马奉上,别派人用火药吓唬我们了。”

  嬴政一脸正气地拒绝:“朕若要你的土地,自会堂堂正正派兵取之,岂会用此下作手段?”

  “皆是手下人自作主张,朕深表歉意!”

  “大家不仅是亲戚,在商朝还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朕绝不会要你的土地!”

  一套标准官话之后,朝鲜国王心里更毛了。

  没有你点头,手下敢这么干?

  事后还好吃好喝伺候着?

  手下私自做主,按你嬴政的脾气,不得把他们宰了?

  私下做主、深表歉意,你特么骗鬼呢!

  忧心忡忡的他在咸阳街头“偶遇”刘季。

  刘季给他指了条明路。

  参与竞拍,把朝鲜买下来。

  朝鲜国王怒极:“欺人太甚!既要我的国,还要我的钱?”

  刘季笑嘻嘻:“此言差矣。”

  “您若拍到了,那大秦只是要了您的钱,没要您的国。”

  “您若没拍到,那大秦只是要了您的国,没要您的钱。”

  “怎么能说大秦既要钱又要了国呢?”

  朝鲜国王:无语凝噎,然后悲愤地加入了竞拍行列。

  竞拍规则很刁钻。

  第一轮:暗标,报价最高的十家入围。

  第二轮:暗标,取前五。

  第三轮:暗标,取前三。

  第四轮:明拍,三家现场竞价,价高者得。

  原则上,每轮竞价不设底线,第二轮可以比第一轮低。

  但众所周知,原则上可以,约等于不可以。

  大家工作中,应该经常会遇到你去向领导请示某件事可不可以做。

  领导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就告诉你原则上可以,让你仔细研究,再决定做不做。

  领导为什么不直接说行或者不行,反而要给一个模棱两可的话?

  因为在工作中,功劳一定要蹭上,过错一定要躲开,躲不开也不要成为主要承担者。

  你做成功了,领导也有功劳。

  因为领导说了:原则上可以。

  是他顶住压力,支持你放手去做。

  你失败了,难道不是因为你没坚持原则、没有仔细研究、没有走访调研,才做错的吗?

  因为领导说了:原则上可以,但要仔细调研。

  你没听领导的话,一意孤行。

  领导有过错,但过错不大。

  领导们深谙此道。

  功成必须有我,功错必定无我。

  诸王也不是傻子,都能听懂始皇话里的含义。

  况且,三轮暗标只公布谁入围,不公布具体价格。

  所以每轮竞价,诸王填的价格都不低于前一轮。

  诸王其实很想钻这个漏洞的,毕竟是嬴政自己说的不设底线。

  但第一,人心不齐,互相不信任。

  比如大家商量好不超过两万,结果来个混蛋报了两万一,怎么办?

  第二,最后一轮明拍,嬴政说的是仿照后世规则。

  那特么后世拍卖都是有个底价的,我们也看天幕,你特么以为我们不懂?

  三轮暗标的最高者,万一不符合始皇的底线,他直接在最后一轮拍卖设个心满意足的底价,大家又有什么办法呢?

  与其如此,还不如每一轮都投高点,给嬴政留个好印象。

  山东六国……说是六国,其实不太准确,因为田齐王室被始皇分家了,从第一分到第八。

  八家都有资格参与投标,重建齐国。

  但各家稍微一商量,如果分开,肯定斗不过其他五国。

  还是团结起来,先把土地买到,大不了到时候学周朝嘛,谁出的钱多谁占的土地就多,大家挂着齐国国号,各过各的。

  当然,严格来说,虽然分家,但也算齐国。

  之所以说不太准确,是因为还有姜齐。

  姜齐虽然被田齐取代,但后人自认也是大国后裔,想加入六国联盟。

  但六国联盟拒绝了。

  姜齐,你去和那群亡国几百年的一块玩去。

  山东六国准备互相帮助,把三块地一起拿下。

  大家凑合、将就一下,这三块地是能容下六个国家的。

  但其他亡国集团在愤怒的姜齐后人的撺掇下,急眼了、愤怒了!

  特么的,当年被你们灭国,那是我们军事能力不行。

  如今纯拼钱的事,再拼不过你们,我们干脆一头撞死算了!

  所以,价格被一次次推高。

  更绝的是,嬴政规定了付款方式:三分之一现金,三分之一用土地抵,三分之一用粮食抵。

  金银铜铁可以算作钱,但什么古董、宝物免谈,你们爱卖给谁卖给谁,朕一件都不要。

  同时,粮食按照大秦官方粮价核算。

  这个说法就很灵性,不是民间物价,而是官方粮价,可操作空间极大。

  不过,嬴政也没有那么无耻,稍微要了点脸。

  按照官方粮价,如果值一枚下币的粮食,付款的时候就可以当做两枚下币用。

  嬴政的本意就是逼他们用粮食付款。

  这就像减肥悖论一样,减肥时候少吃一点,就会有人说不吃饱,怎么减肥?

  但恰恰是,吃饱了,就不想减肥了。

  因为越减,越吃,越吃越减,最后的结果,还不如不减肥。

  同样的,不吃饱哪有力气造反?

  但吃饱了,才不会造反。

  只有吃不饱,才会想着造反!

  把六国王室和忠心他们的潜在造反者送走,释放土地。

  修改秦法,不压榨民力,让百姓比之前吃的饱一点。

  大秦不说稳如泰山,也不至于遍地烽火。

  更何况有了天幕启迪,百姓也没那么傻,被人一忽悠,就要推翻大秦。

  知道此时的倭岛不咋样,也没啥粮食,所以嬴政也没催徐福加快进度,赶去倭岛抢一波。

  始皇对那破地唯一的安排就是,挖金银,然后多分封些国度,让他们成为中原的粮食供应地。

  至于那地适不适合种粮食?

  呵,这就是诸位被封过去的诸王考虑的事了。

  诸王肯定不会饿死自己。

  随封的国民,诸王也不会饿死他们。

  那谁会被饿死呢?

  只有当地土人咯。

  这都是夏君夷民政策实施中,所要经历的阵痛。

  至于会不会有人以此骂嬴政暴虐?

  嬴政不在乎,难道他们平时没骂朕暴虐?

  其次,嬴政已经命人整理周公事迹。

  当年周公搞夏君夷民的时候,比朕还狠。

  朕完全是按照周公的理念,学习他的操作,根据先贤的先进经验做的。

  要骂朕,你们先骂周公。
  http://www.c8e.cc/20255/5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