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社办厂升级设备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初夏的阳光透过社办加工厂老旧的木格窗棂,在弥漫着粉条酸浆和熟油混合气味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机器轰鸣,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汗水浸湿了他们的粗布衣衫。
但此刻,负责管理工厂的赵振华,却站在那台主要用来搅拌淀粉浆的老式木制搅拌机旁,眉头紧锁,脸上没有丝毫夏日的暖意,只有化不开的愁容。
诛皎刚走进车间,赵振华就快步迎了上来,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皎哥,你来得正好!你看看,这老家伙又闹脾气了!”
他指着那台吱呀作响、仿佛随时会散架的搅拌机。
“轴承磨损得太厉害,转速不稳,搅出来的浆糊时稠时稀,直接影响后面漏粉的均匀度!还有那边,”他又指向榨油坊的方向,“那两台老式螺旋榨油机,出油率本来就不高,现在油线还不稳,杂质也多,王师傅他们调整了好几次,效果都不理想。”
他拿起一根刚刚压制出来、粗细不甚均匀的粉条,又舀起一小勺新榨出来、略显浑浊的菜籽油,递到诛皎面前。
“你看这品相!现在周边几个公社也都建起了小加工厂,竞争比以前激烈了。
咱们要是再不提升品质,别说开拓新市场,连以前的老主顾怕是都保不住!仓库里已经积压了一些次品了。”
诛皎接过粉条,轻轻一掰,粉条应声而断,断面粗糙。
他又看了看那油,色泽暗淡,沉淀物隐约可见。
他的脸色沉静如水,但眼神深处却掠过一丝锐利。
这种情况,他早有预料。
社办工厂的设备,大多是当初白手起家时,利用废旧材料拼凑改造,或者购买的国营大厂淘汰下来的二手货,技术落后,效率低下。
能够维持生产已属不易,想要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扩大规模,这些“老伙计”已经力不从心,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
升级设备,势在必行。
但在这个计划经济、物资匮乏的年代,想要弄到先进的、合适的工业设备,谈何容易?
全新的进口设备想都别想,那需要国家调拨和外汇指标,根本不是一个小小的公社加工厂能够奢望的。
国内大厂的新设备也同样是香饽饽,排队都轮不到他们。
唯一的希望,就在“特殊渠道”上。
而这,正是诛皎一直在暗中筹谋和等待的机会。
他拍了拍赵振华的肩膀,语气沉稳:“振华,别急。机器老了,出问题是正常的。设备升级的事情,我已经有眉目了。”
赵振华眼睛猛地一亮,如同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真的?皎哥,你有办法弄到新设备?”
“不是全新的,”诛皎微微摇头,压低了些声音,“是通过一些关系,能找到几台国外……主要是苏联那边,替换下来的二手设备。
虽然是二手的,但技术比我们现有的要先进一代,维护得当,再用个十年八年没问题。”
“苏联的二手设备?”赵振华倒吸一口凉气,脸上满是震惊和难以置信。
在这个封闭的年代,任何沾上“国外”、“进口”字眼的东西,都带着一层神秘而高不可攀的光环。
哪怕只是二手的!
“皎哥,这……这能行吗?手续会不会很麻烦?而且,这得花多少钱啊?”赵振华的声音带着激动和忐忑。
“钱的问题,我来想办法。”诛皎目光扫过车间里那些充满期盼的工人,语气坚定,“公社这几年有了一些积累,加工厂自身也有一部分利润。
不够的部分,我去找王书记和刘社长沟通,争取公社的支持。
至于手续……”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走的不是明面上的外贸渠道,是……一些特殊的交流渠道,有中间人帮忙运作,文件会做得齐全,确保合法合规。你只管做好准备,等设备到了,带着技术骨干尽快熟悉、安装、投产!”
他没有明说这“特殊渠道”具体是什么,但赵振华知道,这必然是诛皎动用了不为人知的深厚关系,其中定然耗费了无数心血和代价。
他看着诛皎那沉稳而自信的脸庞,心中的焦虑瞬间被一股巨大的信任和干劲所取代。
“皎哥,你放心!只要设备能来,我赵振华就是不吃不睡,也保证把它们伺候好,让咱们的粉条和油,换个模样!”
接下来的日子,诛皎变得更加忙碌。
他首先找到了王建国书记和刘福贵社长,详细汇报了加工厂面临的困境和设备升级的迫切性。
并提交了一份详尽的可行性报告,报告中隐去了设备来源的具体细节,只说明是通过“技术交流渠道”获得的二手先进设备,并附上了初步估算的资金预算。
王建国对诛皎的能力一向信任,尤其是在水利工程和拒绝浮夸风两件事后,更是对他刮目相看。
虽然对设备的来源有些疑虑,但在诛皎保证手续绝对合法合规,并且详细阐述了设备升级后可能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后,他最终表示了支持。
刘福贵虽然心里还有些嘀咕,觉得风险不小,但看到王建国已经点头,加上诛皎立下的军令状——设备投产后,半年内实现利润翻番,他也只好勉强同意从公社积累中划拨一部分资金。
资金问题初步解决。
诛皎又动身去了一趟省城,通过李主任留下的一条隐秘的人脉关系,联系上了一个专门从事“特殊物资”流通的渠道商。
在一处不起眼的招待所房间里,诛皎见到了那位姓金的中年渠道商。
金先生穿着朴素的中山装,话不多,但眼神精明。
诛皎没有过多寒暄,直接说明了来意,并递上了一张清单,上面列明了他需要的设备型号和大致技术要求——这些要求,是他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和空间资料里对下一代小型食品加工设备的描述综合拟定的,既不过于超前,又能显着提升现有水平。
金先生仔细看了清单,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诛社长要的这些东西,不好弄,但也不是完全没办法。苏联那边一些轻工业厂确实在更新设备,替换下来的二手货,通过一些友好协会的渠道,可以运作过来。不过,这价格……”
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虽然远超国内同类二手设备,但相比于其可能带来的价值,诛皎认为值得。
定金支付,合同签订(一份表面符合规定、细节模糊的特殊合同),剩下的就是等待。
一个月后,一个傍晚。
几辆覆盖着厚重帆布的解放牌卡车,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开进了百家镇公社加工厂的后院。
诛皎、赵振华以及几名核心技术人员早已等候多时。
帆布掀开,露出了里面用木箱和防撞材料严密包裹的机器。
虽然经过长途运输,沾满了灰尘,但依然可以看出这些设备与厂里那些老旧的家伙截然不同。
金属外壳虽然有些划痕,但结构紧凑,设计明显更合理,上面还残留着一些看不懂的俄文铭牌和标识。
“快!小心点!抬到准备好的车间里去!”赵振华声音颤抖地指挥着,激动得像个孩子。
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宝贝”卸下车,搬进已经打扫得一尘不染的新车间。
打开包装,对照着随设备带来的、同样是俄文的简易说明书(诛皎提前“翻译”了关键部分),技术员们围着这些陌生的机器,既兴奋又有些手足无措。
那是一台不锈钢内胆的自动控温搅拌罐,取代了老旧的木制搅拌机;
一套精密的多级过滤和沉淀系统,用于淀粉浆的净化;
一台半自动的液压漏粉机,可以精确控制粉条的粗细和成型;
还有两台明显更先进的箱式榨油机,带有初步的过滤和控温装置。
这些设备,在几十年后看来可能平平无奇,但在此刻的百家镇,不,在整个地区的公社一级工厂里,都堪称是“尖端”装备!
“这……这真是好东西啊!”一位老技术员抚摸着冰凉光滑的不锈钢罐体,喃喃自语。
诛皎看着眼前这些费尽周折才弄来的设备,眼中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这只是第一步。
设备来了,能否发挥出应有的效能,还要看接下来的安装、调试和工人的掌握程度。
但他相信,有了这些“利器”,百家镇公社的社办企业,必将迎来一次质的飞跃。
而由此带来的,将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是一种信心的提振,一种眼界的开阔。
他仿佛已经看到,更加晶莹剔透、柔韧爽滑的粉条,和更加清澈透亮、香气纯正的食用油,将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社办工厂的升级之路,正式开启。
http://www.c8e.cc/36278/1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