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火箭的暂缓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子夜的御书房,只剩下一盏鲸油灯亮着,灯芯爆出的灯花不时落在灯台上,发出细微的 “噼啪” 声。烛火将李世民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火药军器图谱》的 “火箭” 篇上,影子随着烛火晃动,像一个沉默的巨人在守护着秘密。

  那一页画着支带着尾翼的箭矢,箭矢的箭杆是用坚韧的柘木制成,上面缠着细细的麻绳,以防受潮;尾翼是用轻薄的桦木制成,呈三角形,角度经过精确计算;火药筒上的细孔密密麻麻,像蜂房一般,能让火焰均匀喷出,产生持续的推力。旁边标注的 “射程三百步” 被红笔描了又描,墨迹浓得发黑,几乎要将纸背穿透。

  朱砂笔悬在 “火箭” 二字上方,笔尖的红墨在烛火下泛着诡异的光,像一只蓄势待发的眼睛。李世民的手指轻轻转动笔杆,象牙笔杆上的云纹在光线下流转,忽明忽暗,仿佛在演绎着一场无声的博弈。他的目光落在图谱角落的小字备注上 ——“需岭南高纯度硝石百石,工匠五十名专司提纯”,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案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与窗外巡逻禁军的甲叶碰撞声遥相呼应。

  前日李杰在御花园演示的火箭模型,此刻仍清晰地烙印在他脑海中。那支三尺长的箭矢被安置在特制的木架上,尾部的火药筒裹着浸过桐油的麻布,李杰亲自点燃引信时,火星顺着药线攀爬的速度快得惊人。“咻” 的一声锐啸划破晴空,火箭拖着黄白色的尾焰直刺苍穹,越过宫墙时竟还在加速,最终落在百丈外的苗圃里,炸开的火光将半亩梨花树染成了金红色。当时站在一旁的兵部尚书侯君集惊得脸色煞白,下意识地按住了腰间的佩剑 —— 这等射程与威力,早已超出了传统军械的范畴。

  “此物威力太大,” 李世民忽然开口,声音在寂静的书房里仿佛带着回音,“云州城头每日消耗二十枚火球弹,突厥人的攻城槌已撞裂了西墙的三道门闩,尉迟恭昨日的奏报说,守城的士兵连吃饭都得轮班,连弓都快拉不开了。” 他顿了顿,朱砂笔在 “火箭” 二字上又悬高了半寸,“若此时分精力造火箭,岭南的硝石要分一半去提纯,工匠要抽走三分之一,火球弹的产量必然骤降。到时候火箭造不出来,守城的利器又断了供,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李杰垂首侍立,青色官袍的褶皱里还沾着新械坊的炭灰。他看着皇帝指尖那支朱砂笔,笔锋的红墨已凝结成珠,却迟迟不肯落下。他比谁都清楚火箭的潜力 —— 三百步的射程意味着能在突厥人的投石机射程外从容打击,尾翼的稳定设计能让箭矢精准落在敌军的粮草堆或营帐区,若是再配上燃烧弹,足以让十万骑兵不战自溃。但他更懂李世民此刻的顾虑,案头那叠弹劾自己的奏折还没来得及批阅,御史台的言官们早已在私下议论 “李杰掌火器之术,恐成国之隐患”,连李泰都托人递话,想让魏王府侍卫参与新械坊的守卫。

  “一口吃不成胖子。” 李世民终于落笔,朱砂笔在 “火箭” 二字旁划出一道平直的横线,然后写下 “暂缓,先保火球弹与地雷” 九个字。每个笔画都力透纸背,横平竖直如刀削斧凿,“等云州解围,突厥人退到漠北去舔伤口,有的是时间琢磨这火箭。到时候别说三百步,便是五百步,朕也准你去试。”

  他将笔搁在缠枝莲纹的笔山上,笔锋滴落的红墨在砚台里晕开,像一朵骤然绽放的红梅。“新械坊的火箭图纸,明日起交由兵部封存。” 他补充道,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一件寻常政务,“库房的钥匙由王德和侯君集各执一把,要想看图纸,得两人同时在场。没有朕的手谕,哪怕是一片废纸,也不能带出库房半步。”

  李杰躬身应道 “臣遵旨”,眼角的余光却瞥见图谱上被朱砂笔圈住的 “三百步” 三个字。那红色的圆圈像一道枷锁,却锁不住他脑海里的改进方案 —— 尾翼的角度还能再调三度,火药筒的孔径可以缩小半分,若是用皂坊的蜂蜡给箭杆防潮,或许能在潮湿的天气里保持射程稳定。这些念头在他胸中翻腾,像被压抑的火种,只待时机便要燎原。

  李世民合上《火药军器图谱》时,封面上的烫金 “军器” 二字在烛火下泛着冷光。他忽然想起武德九年的玄武门,那时自己手里只有三张弓和二十支箭,却靠着精准的时机把握扭转了战局。如今面对这些足以改变战争规则的火药武器,更要拿捏好分寸 —— 既要用其锋芒,又要防其反噬。就像当年推广贞观犁时,明知曲辕犁效率更高,却仍让各地先试种再推广,为的就是避免技术迭代太快引发动荡。

  “你可知为何要暂缓?” 李世民忽然问道,目光如炬,直直射向李杰。案几上的青铜爵杯里还剩着半杯残酒,酒液在烛火下晃动,映出他鬓角新生的白发。

  “臣明白。” 李杰的声音平稳如常,“眼下云州战事最急,火球弹与地雷是守城的根本。火箭虽利,却需时日打磨,不如先集中精力解决燃眉之急。” 他没有说出口的是,自己早已让王二悄悄打造火箭的尾翼模具,用的还是造球形皂模的边角料,藏在皂坊废弃的地窖里,谁也不会想到。

  李世民微微颔首,端起爵杯将残酒一饮而尽,酒液的辛辣在舌尖炸开。“明日让户部给云州送三十石糙米,二十头活羊,告诉尉迟恭,朕的火炮弹壳,三日之内必到。” 他将爵杯重重放在案上,杯底与桌面碰撞的脆响,像在为这场决定武器优先级的谈话画上句号。

  御书房外,月光终于挣脱云层的束缚,倾泻在石阶上,将青石板照得如同覆了层白雪。《火药军器图谱》被王德小心翼翼地收起,“火箭” 篇所在的页码恰好被书脊压住,在封面上投下道细长的阴影,像一头蛰伏的猛兽蜷起了利爪。李杰走出宫门时,回头望了眼那扇紧闭的朱漆窗,窗纸上映着皇帝伏案批阅奏折的身影,烛光将其拉得很长,像一座沉默的山。

  朱雀街的石板路被月光洗得发亮,巡逻禁军的长矛在地上拖出 “沙沙” 的声响。李杰摸了摸袖中那张折成方块的麻纸,上面用炭笔勾勒着火箭的改进草图,边角处还记着 “尾翼角度调至四十五度,药筒孔径缩为三分” 的小字,墨迹被汗水洇得有些模糊,却依旧清晰可辨。他知道,这 “暂缓” 二字不过是帝王的权宜之计,只要云州城头传来捷报,那支朱砂笔迟早会再次落下,而那时的火箭,必将带着更惊人的威力刺破苍穹。

  走到新械坊的巷口时,里面突然传来风箱的 “呼嗒” 声,夹杂着铁锤敲打铁砧的闷响。李杰挑亮灯笼,光晕里映出李四的身影 —— 这个总爱穿着补丁短打的工匠正蹲在熔炉旁,用根细铁棍拨动着炉膛里的炭火,火光将他的侧脸照得通红。旁边的木架上,摆着十几个打磨光滑的牛角筒,里面装着不同配比的火药样品,标签上的字迹是李丫儿写的,娟秀工整。

  “李大人?” 李四抬起头,脸上的汗珠顺着皱纹往下淌,在下巴处汇成水珠滴落,“您看这新焙的硫磺,雪白得像盐,比上次的纯度又高了两分。” 他用铜铲舀起一勺硫磺粉,在月光下扬起,粉末闪烁着细碎的银光。

  李杰看着那些跳动的火光,突然觉得胸口的郁结消散了许多。无论是暂缓的火箭,还是眼下的火球弹,本质上都是让大唐变强的工具。就像当年推广胡椒种植时,旁人笑他小题大做,却不知那些不起眼的胡椒籽,最终成了打通西域商路的钥匙。如今这些在熔炉边闪烁的火星,迟早会燎原成改变时代的烈焰。

  他接过李四递来的硫磺粉,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粉末细腻得像滑石。“明日开始,按新配比焙炒,” 李杰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咱们先把守城的家伙造得结结实实,等打退了突厥人,再琢磨飞得更远的物件。”

  熔炉的火光在两人眼中跳跃,风箱的 “呼嗒” 声与远处更夫的梆子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正在酝酿的战歌。巷口的灯笼被晚风吹得轻轻摇晃,光晕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照亮了新械坊门前那块刻着 “精工报国” 的石碑,碑上的字迹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青光,仿佛在诉说着工匠们的誓言。

  天边已露出鱼肚白,第一缕晨曦正从终南山的方向漫过来,将长安城的角楼染成了金红色。李杰转身走向工坊深处,那里的工匠们已经开始忙碌,王二正在用卡尺测量新铸的弹壳,赵五在打磨引信的药线,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专注的神情。而那支决定着无数人命运的朱砂笔,此刻正静静躺在御书房的案上,笔尖的红墨早已干涸,却在图谱的字里行间,埋下了改变大唐命运的伏笔。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http://www.c8e.cc/37060/6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