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第121章 她一开口,整个系统都抖了三抖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21章 她一开口,整个系统都抖了三抖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正午的阳光斜照进省厅听证会会场,玻璃幕墙反射出冷白的光。

  苏霓坐在列席席位上,一身剪裁利落的浅灰色西装,领口别着一枚小小的蜂巢徽章——那是“共述会”成立那天,赵小芸亲手给她戴上的。

  会议已进行过半。空调低鸣,气氛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当议题推进到《民间影像采集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时,一名身着深蓝色条纹衬衫的男人缓缓起身。

  他是智言科技副总裁周世钧,也是此次提案背后最大的推手之一。

  “各位领导、专家。”他声音沉稳,带着体制内惯有的腔调,“我们支持智慧治理,但必须强调一点:信息发布的权威性与社会稳定性。民间随意录制、传播影像,极易断章取义,引发公众误解甚至恐慌。我建议,所有涉及公共事务的记录行为,应由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统一采集、审核、发布。”

  话音落下,几名官员微微点头。

  苏霓垂眸,指尖在平板边缘轻轻一划。

  她早知道这一天会来。

  从陆承安电话里那句“他们已经开始替你站岗了”,她就明白,真正的战场不在街头巷尾,而在这些冠冕堂皇的会议室里。

  但她等的就是这一刻。

  她起身,动作不疾不徐。

  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湖心,瞬间激起涟漪。

  “我同意周总关于‘权威’和‘稳定’的说法。”她开口,嗓音清亮如钟,“可我想问一句——谁来定义什么是‘恐慌’?又由谁决定哪些声音该被听见,哪些该被抹去?”

  全场静了一瞬。

  她没给任何人打断的机会,指尖轻点,主屏幕骤然切换。

  左侧画面是智言科技的宣传片:整洁的服务大厅,微笑的市民,人工智能语音温柔提示:“您的诉求已成功录入,请对本次服务做出评价。”背景音乐舒缓得近乎催眠。

  右侧却是另一番景象——昏暗的社区服务中心,一个中年男人对着智能终端反复喊话:“我说了八遍‘我要见领导’,它一直让我评价服务态度!”他额头青筋暴起,声音颤抖,“我老婆住院三天没人批救助金,你们要我怎么打五星?!”

  两段影像并列播放,讽刺得刺眼。

  “这位市民最终通过‘蜂巢节点’上传视频,四十八小时内获得回应。”苏霓转向周世钧,目光如刃,“您口中可能‘引发恐慌’的内容,恰恰是推动问题解决的第一步。那么请问,您真正想封锁的,究竟是秩序,还是真相?”

  会场哗然。

  主持人急忙上前:“苏代表,发言请注意措辞!”

  可已经晚了。

  直播弹幕如潮水般炸开——

  【她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那个男的明明在扯皮,苏姐直接撕开遮羞布!!】

  【右边那个大哥是我邻居!!

  他女儿后来做手术了,全靠这视频曝光才走绿色通道!!】

  有人截图转发,有人录屏上传,短短十分钟,#苏霓听证会质问#冲上本地热搜榜首。

  而在后台监控室,许文澜盯着不断跳动的数据面板,眉头忽地一皱。

  “信号被动了。”她低声说。

  技术员迅速排查:“三个地市的直播流被降码,画质模糊,疑似人为干预。”

  许文澜冷笑一声,手指飞快敲击键盘。

  “既然想藏真相,那就让真相自己长腿跑出去。”

  她启动应急预案——三百个社区微信群同步推送高清分流链接。

  更绝的是,每条链接前都自动附加一段语音提示:“本视频由公民共同守护,任何中断均为人为干预。”

  而最隐秘的一招,是她提前埋入的隐藏字幕流:一旦画面卡顿,屏幕下方便会缓缓浮现真实投诉内容,像是某种幽灵低语——

  “孩子上学被拒,因户籍不在本地。”

  “物业收钱不办事,打了十七次热线没回音。”

  “我妈摔倒在医院走廊,等了两个小时没人扶。”

  这些原本沉默的声音,此刻竟借着“故障”,完成了最锋利的控诉。

  与此同时,会场外百米处,赵小芸正指挥团队架设便携式直播设备。

  十位曾通过“陈述亭”维权成功的普通人排成一列,准备开启“平行直播间”。

  第一位是一位菜贩大叔,粗糙的手掌攥着话筒,眼圈发红:“以前我说理没人听,现在我把视频往桌上一放,市场管理员立马改口……这不是神,这是理该有的公道。”

  直播峰值突破百万。

  网友自发发起话题#让每个人都能说话#,热度飙升。

  就在舆论风暴席卷全城之际,苏霓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未署名的快递通知:档案馆签收,寄件人:老张。

  她心头微动,抬眼望向窗外。

  暮色渐起,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如同无数双不肯闭上的眼睛。

  而在某个无人注意的角落,一台老旧摄像机静静躺在木盒之中,磁带标签上写着一行褪色小字:

  1993·国企改革·裁员实录第121章 她一开口,整个系统都抖了三抖(续)

  直播信号中断的那一刻,会场内灯光忽明忽暗。

  有人低语,有人离席,更有官员脸色铁青地合上文件夹,仿佛刚才那场风暴只是幻觉。

  但苏霓知道——它真实发生过。

  她缓缓坐下,指尖仍抵在平板边缘,像握着一把尚未收鞘的刀。

  心口剧烈起伏,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兴奋。

  二十年来,她第一次感到,话筒真正属于人民,而她,不过是那个把话筒递出去的人。

  周世钧没有再发言。

  他盯着屏幕上那条不断攀升的热搜词条,眼神阴沉如墨。

  可苏霓已不再看他。

  她的目光掠过主席台,落在角落一台不起眼的摄像机上——那是老张亲手改装过的老式录像设备,机身斑驳,镜头却干净得发亮。

  散会后,陆承安等在走廊尽头。

  他没穿律师袍,只一身深灰大衣,站在逆光里,轮廓分明如剪影。

  “你打了一场不该由你打的仗。”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疼惜。

  “可总得有人打。”苏霓抬眼,唇角微扬,“而且我赢了。”

  “不,”陆承安走近一步,将一份加密U盘塞进她掌心,“你只是掀开了盖子。接下来,他们会用更隐蔽的方式反扑——行政审查、资金冻结、舆论抹黑……你要准备的是持久战。”

  她点头,指节收紧。她从不怕战争,怕的是沉默。

  当晚,雨点敲打着窗棂,像是无数人在轻叩门扉。

  苏霓推开公寓门,湿冷空气裹挟着记忆扑面而来——门口静静躺着一只旧帆布包,边角磨损,搭扣生锈,却是她再熟悉不过的模样。

  这是她十年前在电视台当临时工时背着上下班的那只包,后来不知何时遗失,竟在此刻重现。

  她蹲下身,手指微微发颤地拉开拉链。

  没有杂物,只有一叠整整齐齐的打印信件,用麻绳捆扎,最上面压着一张泛黄纸条:

  “你说不必谢你,可我们得记住第一个敢说话的人。”

  她吸了口气,打开第一封信。

  “苏姐,我是河南焦作的李桂芳,去年冬天我儿子被工地拖欠工资三个月,包工头耍赖。我照您教的‘五步法’,先录音取证,再上传蜂巢节点,第三天劳动监察就上门了……我现在成了社区调解员。”

  第二封:“苏老师,我在广州做外卖骑手,平台突然降权派单少了一半。我把您说的‘留痕—对比—公开’流程走了一遍,晒出数据后,客服当天道歉恢复权限……原来我们也有武器。”

  第三封、第四封……来自东北雪原、西南山区、西北戈壁——每一个字都粗粝而滚烫,像煤渣里烧出来的火星。

  她一页页翻着,眼底渐渐发烫。

  这些不是感谢信,是战书。

  是千万普通人以笔为枪,向不公宣战的回音。

  窗外雨渐歇,晨光刺破云层,洒在桌角那枚蜂巢徽章上,折射出细碎金芒。

  她终于起身,走向书桌,打开电脑,新建文档。

  光标闪烁,如同心跳。

  她凝视着空白页面,良久,指尖落下,在标题栏郑重写下七个字:

  《公民记录权法案》草案初稿》

  可她没有继续写下去。

  而是轻轻合上电脑,将那一摞信件小心摊开,铺满桌面。

  清晨的光线温柔拂过每一张纸,照见那些歪斜却坚定的字迹,照见藏在褶皱里的泪痕与希望。

  她拿出扫描仪,开始一页一页,录入这时代的证词。
  http://www.c8e.cc/37077/3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