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新征程(下)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价格战”的硝烟散去,市场重新回归理性。那些依靠资本烧钱、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餐饮平台,在补贴退潮后,迅速暴露出产品力不足、服务体验差的短板,如同潮水退去后裸露的礁石,客流锐减,不少甚至陷入经营困境。而“何记”凭借对品质的坚守、对价值的深耕,不仅稳固了基本盘,品牌美誉度和客户忠诚度更是跃上新台阶。这场逆风局的胜利,让何晓及其团队更加坚信,“何记”的核心竞争力,根植于其历经数十年打磨、无法被轻易复制的“价值创造”体系。

  然而,站在这轮周期博弈的胜利高点上,何晓眺望远方,心中并无多少轻松,反而充满了更深的紧迫感。他清醒地看到,上一轮竞争,本质仍是传统商业逻辑下的“红海”厮杀。而真正决定“何记”未来命运的新战场、新规则、新玩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另一片被称为“数字原生代”的广阔天地中加速成形。这片疆域的主导者,是那些与互联网一同成长、思维模式、消费习惯、价值判断皆与前辈迥异的“Z世代”(指1990年代末至201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他们即将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而“何记”与他们之间,似乎横亘着一条无形的“数字鸿沟”与“认知代沟”。

  市场调研数据触目惊心:在18-25岁的年轻消费群体中,“何记”的品牌认知度不低,但“品牌偏好度”和“消费频率”却远低于一些新兴的、擅长社交媒体营销、主打“国潮”、“快时尚”、“打卡经济”的餐饮品牌。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关于“何记”的讨论,常常与“老爸最爱”、“宴请专用”、“有点老气”等标签相关联。

  危机感,并非来自当下的业绩下滑(事实上,“何记”的基本盘依然稳固),而是源于对未来话语权可能旁落的深层忧虑。 何晓意识到,如果不能跨越这条“代沟”,赢得下一代消费者的心智,那么“何记”即便拥有再辉煌的过去和再坚实的当下,也难免在时代的浪潮中逐渐“边缘化”。这已不是一场可以靠传统营销或价格策略应对的战役,而是关乎企业基因能否与时俱进、实现“代际传承”的生存考验。

  他将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命名为“新程”战略的终极篇章——“数字彼岸”。 目标不仅是吸引年轻客户,更是要推动“何记”完成一次深刻的“数字化重生”与“品牌年轻化”蜕变,使其成为一个能跨越年龄、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长寿品牌”。

  1. 组织变革:注入“Z世代”基因

  何晓深知,欲变市场,先变自身。他力排众议,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组织调整:

  ? 成立“数字原生业务事业部”(dNb):将其提升至集团一级战略部门,与传统的餐饮业务部平行。事业部负责人破格提拔了年仅28岁、对Z世代文化有深刻洞察、曾成功运营多个网红品牌的市场奇才林薇。何晓赋予dNb极大的自主权,允许其采用完全独立于母体的组织架构、考核方式和工作流程(如敏捷开发、oKR考核、弹性工作制)。

  ? 推行“逆向导师制”:硬性规定所有总监级以上高管,必须与一名dNb部门的年轻员工结成“对子”,定期交流,学习年轻人的语言、思维和消费习惯。何晓本人也与林薇结对,虚心请教。

  ? 设立“创新孵化器”:在集团内部发起“Z计划”创新大赛,鼓励年轻员工提出针对新生代的餐饮解决方案,优胜项目可获得种子资金和资源支持,独立运营。

  2. 产品与体验创新:打造“数字原生”触点

  dNb部门在林薇的带领下,避开与“何记”主品牌的直接关联,以“创客”姿态,推出了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举措:

  ? 子品牌“何味NExt”:推出定位“新中式轻食”的子品牌,门店设计充满科技感和国潮风,主打低卡、健康、高颜值、适合分享的创意菜品和小食。点餐全程数字化,鼓励社交分享,并引入AR互动游戏,增强线下体验的趣味性。

  ? 虚拟偶像“小何师傅”:打造了一位热爱美食、擅长烹饪、充满活力的虚拟偶像,作为“何记”的青年文化使者。通过短视频、直播、虚拟直播等形式,教授简单易学的家常菜,分享饮食文化冷知识,与年轻人建立情感连接。

  ? 元宇宙“味道奇境”: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了一款轻量级的元宇宙体验应用。用户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参观“何记”食材基地、体验名菜制作过程、甚至参加线上美食派对,将品牌体验从线下延伸到线上虚拟空间。

  3. 沟通方式变革:用“新语言”讲“老故事”

  何晓亲自指导品牌部,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传播姿态,学习用年轻人的语言和方式,重新诠释“何记”的核心价值。

  ? b站“考古计划”:将“何记”历史影像资料、老师傅口述历史进行数字化修复和二次创作,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考古”、“情怀”视角发布,引发强烈共鸣,弹幕纷纷刷起“致敬匠心”。

  ? 跨界联名“破圈”:与热门国漫、电竞Ip、潮流品牌进行联名合作,推出限定产品,吸引圈层粉丝关注。

  ? 发起“全民家常菜大赛”:在社交媒体鼓励用户晒出自家拿手菜,并邀请“何记”厨师点评互动,淡化品牌距离感,强化“家”与“传承”的共鸣点。

  然而,变革之路从未坦途。“数字彼岸”战略的推进,遇到了内外部的巨大挑战。

  内部,“两种文化”的冲突日益尖锐。 传统业务部门的老臣子,看不惯dNb部门“散漫”的工作风格和“烧钱”的营销方式,质疑其投入产出比。而dNb的年轻人,则觉得老部门“僵化”、“不懂用户”。一次关于是否将“何味NExt”的一款网红产品引入主品牌菜单的争论,几乎导致两个团队的对立。

  外部,初期的试水也并非一帆风顺。 “何味NExt”的首家快闪店虽成打卡热点,但复购率不佳,被质疑“形式大于内容”;虚拟偶像“小何师傅”被部分网友批评“人物设定不够立体”;元宇宙项目则因技术体验尚不完善,关注度有限。

  质疑声四起,压力再次聚焦于何晓。 就连最初支持他的董事会成员,也开始担忧战略是否过于激进。

  关键时刻,何晓再次展现出其作为领袖的定力与智慧。 他没有强行压服,也没有匆忙转向,而是采取了“搭建桥梁,数据说话,长期主义”的策略。

  他亲自组织了数次“新老对话”工作坊,让林薇团队用详实的用户行为数据、生动的案例,向老臣子展示Z世代的消费逻辑和未来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也请老师傅们分享一道经典菜品背后蕴含的功夫与情感,让年轻人理解“何记”品牌的厚重底蕴。他强调:“dNb不是要取代传统,而是要为‘何记’探索新的可能性,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传统业务是我们的压舱石,dNb是我们的探路船,两者缺一不可。”

  同时,他要求dNb团队更加聚焦于“产品力”这个根本,虚化营销必须建立在过硬的口味和品质之上。他给林薇的指示是:“可以试错,但要快速迭代;可以创新,但不能背离‘好吃’这个餐饮的本质。”

  转机,在坚持中悄然到来。

  经过几个月的快速试错和优化,“何味NExt”2.0版本的门店,在保留高颜值和社交属性的基础上,大幅提升了菜品口感和性价比,复购率稳步提升。“小何师傅”通过持续输出优质内容,逐渐积累了核心粉丝,其推荐的同款食材包在电商平台销量喜人。更重要的是,这些面向年轻人的举措,开始产生“反哺效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何味NExt”或“小何师傅”知道了“何记”,并对主品牌产生了好奇,带动了主品牌在年轻群体中的关注度和好感度。

  最终,让所有人信服的,是一组关键数据: 最新季度财报显示,“何记”在25岁以下消费者中的营收占比,实现了成立以来的首次显着提升。虽然绝对值仍不高,但增长曲线极为陡峭。这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数字彼岸”战略方向的正确性。

  至此,内部的质疑声逐渐平息,共识重新凝聚。 大家认识到,拥抱数字原生代,不是可选动作,而是生存必需。何晓成功地将“危机感”转化为了“共识力”和“行动力”。

  站在新的起点,何晓没有庆祝,而是陷入了更深的思考。 跨越“数字鸿沟”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何记”这艘传统的巨轮,真正具备在数字海洋中持续航行的能力,实现“代际传承”的永续发展,才是更艰巨的课题。他意识到,这需要一场更为深刻的、关乎权力交接、人才结构和创新机制的系统性变革。

  几天后,何晓做出一项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 他宣布,将集团cEo的日常运营职责,移交给经过多年培养、已成熟练、且对数字化转型有深刻理解的coo(首席运营官),自己则仅保留董事长职务,将更多精力专注于集团长期战略、核心技术布局、企业文化传承以及……寻找和培养下一代领军者。

  他在内部信中写道:“‘何记’的航船,需要能够驾驭不同风浪的船长。我的责任,是确保这艘船不仅有坚实的龙骨,更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能够引领它驶向更远的未来。”

  这一决定,标志着“何记”正式进入了“后何晓时代”的筹备期。 它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征程的开始。何晓的目光,已经超越了当下的市场得失,投向了如何构建一个不依赖于任何个人、能够自我驱动、不断进化的“生命型组织”。

  “新程”的战略蓝图,在经历了市场的锤炼、组织的蜕变和代际的碰撞后,变得愈发清晰和坚实。前方的海洋,依然浩瀚无边,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何记”这艘巨轮,在何晓的掌舵下,已然完成了又一次关键的升级与转向。它携带着传统的深厚底蕴,也焕发着数字时代的蓬勃朝气,正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破浪前行。

  传奇的下一页,将是关于传承与新生、坚守与变革的永恒故事。而这部史诗,正由新一代的“何记”人,接过笔,继续挥毫。
  http://www.c8e.cc/39811/2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