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切割的“智慧”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第三百七十一章:切割的“智慧”

  吴海涛局长离开后,那份沉重的指标任务,像一块巨石压在了玻璃厂每个人的心头。下午的班组长会议上,当王超将指标要求传达下去时,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百分之一百二十?这不是要人命吗!”一个性子急的班组长当场就拍了桌子,“李光明那时候的产量怎么来的,大伙儿心里没数吗?那是拿设备寿命和产品质量硬堆出来的!现在机器都老掉牙了,原料也紧巴巴,拿什么去增产?”

  “就是!他李光明拍拍屁股走了,留下这烂摊子,现在倒好,还拿他那时候的产量来当标杆?这不是存心不让人活吗!”另一个老工人气得脸色通红,声音都有些发颤。提到李光明,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咒骂声。

  “那个杀千刀的!要不是他胡搞,厂子能成这样?”

  “他倒好,一走了之,留下咱们在这儿替他擦屁股,还要挨这冤枉指标!”

  “真是害死人不偿命啊!”

  群情激愤,怨气几乎要掀翻屋顶。张涛和雷师傅看着这一幕,脸色也十分难看,他们理解工人们的心情,但更担心如何渡过眼前的难关。

  王超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大家的发泄。他知道,工人们需要这样一个渠道来宣泄压抑已久的愤怒和对未来的焦虑。直到议论声稍歇,他才敲了敲桌子,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

  “骂,解决不了问题。”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指标是死的,人是活的。吴局长要的是数字,是‘产量翻一番’的成绩。那我们,就想办法给他这个‘成绩’。”

  众人一愣,疑惑地看向王超。

  “厂长,您的意思是……”张涛迟疑地问。

  王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雷师傅:“老雷,咱们库房里,是不是还有一批李光明时期生产、但因为质量瑕疵或者尺寸不对一直积压着的大块平板玻璃?”

  雷师傅想了想,点点头:“是有不少,厚薄不均,还有气泡,边角也不齐整,大的小的都有,堆在废料库房角落里占地方,一直没法处理。”

  “好。”王超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把这些玻璃都搬出来。组织人手,按照咱们常用的小规格玻璃,比如窗户格子、镜框、相框玻璃的尺寸,进行切割、磨边。”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缓缓说道:“一块大平板,按照不同尺寸要求,可以切割成十几块甚至几十块合格的小玻璃。原来,这块大平板,在统计产量时,只算‘一块’。现在,我们把它切割成二十块合格的小玻璃,在报表上,就可以算作‘二十块’!这样,我们的‘产量’,在数字上,是不是就能实现‘翻一番’,甚至更多?”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王超这个大胆又……取巧的想法给镇住了。这分明是钻了统计口径的空子!

  “这……这能行吗?”一个班组长喃喃道,“这不是……糊弄上面吗?”

  “糊弄?”王超看向他,语气沉稳,“我们切割出来的,是不是实实在在、能够使用的玻璃?我们有没有偷工减料?有没有以次充好?我们只是把原本无法使用、积压在仓库里的废品,通过二次加工,变成了有用的产品,既清理了库存,又‘增加’了产量。这怎么能叫糊弄?”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外面忙碌的厂区:“同志们,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活下去!是保住这个厂子,保住这几百号人的饭碗!上级要一个漂亮的数字,我们给他。但我们真正的根基,是药瓶生产线,是保证质量、稳定供货,是让工人们能吃上饱饭!我们不能为了一个虚浮的指标,就把这好不容易恢复的一点元气再次耗尽。”

  他转过身,目光坚定:“所以,我的决定是:药瓶生产线,一切照旧,稳扎稳打,质量和效率是第一位的。同时,组织一部分辅助人力和老弱工人,成立一个‘综合利用小组’,由雷师傅牵头,专门负责切割、处理那批积压的平板玻璃。这样,既不耽误主业,又能‘做出’产量,应付检查。”

  王超的话,像一道光,驱散了笼罩在众人心头的迷雾。虽然这个方法听起来有些“小聪明”,甚至有些冒险,但仔细一想,这确实是当前情况下,既能应对上级压力,又能保全厂子根基的两全之策。

  “厂长说得对!”雷师傅第一个表态,他搓着手,显得有些兴奋,“那些积压玻璃堆在那儿也是浪费,能切出有用的东西来,总比当垃圾强!这事我看行!”

  “对!咱们这是变废为宝!”

  “总比硬着头皮去增产,把机器搞坏、把工人累垮强!”

  “就这么干!”

  班组长们纷纷表态,一致通过了王超的方案。压在心头的大石仿佛被移开了一半,虽然前途依然未卜,但至少眼前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对策。

  散会后,王超立刻着手安排。雷师傅带着几个得力徒弟,去废料库房清点那批积压玻璃,规划切割方案。张涛则负责抽调人手,组建“综合利用小组”,主要是些年纪较大、不适合高强度流水线作业,但手艺仍在的老工人,以及一些负责后勤的辅助工。

  消息很快在工人中传开。起初,大家也是将信将疑,但听说不用改变现有的药瓶生产节奏,不用加班加点去追求那不可能完成的增产指标,只需要分出一部分人去处理那些“废玻璃”,人心很快就安定下来。甚至有不少老工人主动请缨,要去“综合利用小组”,他们对那些陪伴多年的机器有感情,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稳定。

  第二天,“综合利用小组”就在厂区一个通风较好的旧仓库里成立了。雷师傅带着人,小心翼翼地将那些落满灰尘、尺寸不一的大块平板玻璃搬运出来。工人们先用草绳和旧棉絮做好防护,然后按照画好的墨线,用金刚石玻璃刀仔细切割,再用砂轮将边缘打磨光滑,避免划伤。

  叮叮当当的切割声和砂轮摩擦的嗡嗡声,在旧仓库里回荡。空气中弥漫着玻璃粉尘的味道,工人们戴着简陋的口罩,汗流浃背,但干劲却很足。

  “嘿,你瞧这块,切出三块小窗户玻璃,品相还不错!”

  “老李头,手稳点,这块大的能切出好几块相框玻璃呢!”

  “这可比李光明那时候强多了,那时候光顾着出大板,不管好坏,切都不让切,全堆在仓库里生灰!真是造孽!”

  工人们一边干活,一边议论,言语间对李光明时期那种不顾实际、盲目追求产值的做法,依旧充满了愤慨。

  “要不是他,咱们厂能落到这步田地?现在好了,他跑了,留下这堆烂摊子,还得咱们来给他擦屁股!”

  “呸!别提那个名字,听着就来气!要不是王厂长回来,带着咱们想办法,咱们现在指不定在哪儿要饭呢!”

  “就是!还是王厂长有办法,这叫……叫什么来着?变废为宝!对,变废为宝!”

  王超时常会来到这个临时车间查看进度。他看到那些原本被认定为废品的大块玻璃,在老师傅们灵巧的手下,变成一块块规格整齐、边缘光滑的小型玻璃,被仔细地分类、包装,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这些切割后的小玻璃,虽然价值不高,但确实是合格可用的产品。将它们计入产量,虽然有些取巧,但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盘活了沉淀资产,总比那些玻璃一直堆在仓库里蒙尘要好。

  他叮嘱雷师傅,一定要注重安全和质量,切割后的玻璃必须经过严格检查,确保没有暗裂和锋利边角才能入库统计。

  与此同时,药瓶生产线依旧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机器的轰鸣声稳定而有力。食堂的炊烟准时升起,虽然饭菜依旧简单,但至少能让人吃饱。厂区空地上的蔬菜长势喜人,绿油油的一片,昭示着勃勃生机。

  王超站在厂区中央,看着一边是稳定主业的繁忙,一边是应对指标的“智慧”,心中感慨。在这个特殊的年代,有时候,直来直去未必是勇敢,而这种带着些许无奈的、迂回的“智慧”,反而成了保护集体、维系生存的必要手段。

  他知道,这件事瞒不住太久,上面迟早会看出端倪。但在那之前,他必须为玻璃厂争取更多的时间,让药瓶生产的根基扎得更稳,让工人们的生活更有保障。至于后续的麻烦……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夕阳西下,将玻璃厂的烟囱和厂房染上了一层暖金色。那切割玻璃的声音,仿佛也成了这个夏末傍晚,一曲独特的、带着韧性与希望的生存吟唱。

  (第三百七十一章 完)
  http://www.c8e.cc/40479/4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