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暗流与定盘星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第三百七十二章:暗流与定盘星

  王超切割玻璃充产量的决策,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玻璃厂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表面上,厂区秩序井然,药瓶生产线与综合利用小组并行不悖,机器轰鸣,切割声不断,似乎一切都围绕着那个看似取巧却又无奈的目标高效运转。然而,水面之下,不同的看法和担忧,正如同暗流般悄然滋生、涌动。

  后勤科副科长马卫东,便是这暗流中最不安分的一股。他是个原则性极强的老派干部,在玻璃厂干了十几年,主要负责仓库管理和物资调配,资历颇老。他为人刻板,笃信规章制度,对上级指示向来是毫不打折扣地执行。王超回来后的一系列举措,他虽然看在眼里,也承认确实稳住了局面,但内心深处,总觉得这个年轻人路子太,少了些。

  这次应对指标的方法,更是触碰到了马卫东的底线。

  这简直就是胡闹!在自己堆满账簿的办公室里,马卫东对着前来核对物资出库单的保管员,忍不住拍了桌子,把废玻璃切小了充数?这算什么增产?这是弄虚作假!是欺骗组织!

  保管员是个年轻姑娘,被吓得一哆嗦,小声说:马科长,您消消气。王厂长这不也是被逼得没办法吗?吴局长那个指标,根本就是完不成的任务......

  完不成就能弄虚作假了?马卫东打断她,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我们是国营工厂!要对国家财产负责,要对上级负责!王超这么干,一时是糊弄过去了,万一上面查下来,整个厂子都要跟着倒霉!这些积压玻璃在仓库台账上明明登记的是待处理品,现在切割了就要计入合格品产量,这不符合物资管理规定!我看他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他越说越气,指着仓库的方向:李光明是跑了,可他留下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就是这种不按规矩办事的风气,才把厂子害成这样!现在好不容易有点起色,难道又要走歪路?

  类似的不满情绪,也在部分老工人中间悄悄蔓延。装运班的老赵,就是个例子。他是个闷葫芦,干活卖力,但思想保守,最看不惯投机取巧的事。这几天看着仓库里那些切割好的小玻璃被计入产量,他心里就跟堵了块石头似的。

  休息时,他蹲在车间外的墙根下,抽着旱烟,对旁边几个相熟的老伙计嘟囔:咱们辛辛苦苦干一辈子,讲究的是实实在在。现在倒好,切点边角料就算产量了?这跟李光明那时候虚报产量有啥区别?我看啊,这么搞下去,迟早要出事。

  旁边有人附和:是啊,老赵说得在理。王厂长人是好,可这法子......总觉得不踏实。

  也有人反驳:那你说咋办?完不成指标,上面怪罪下来,大伙儿一起喝西北风?

  就是,现在能吃饱饭就不错了,管他什么法子......

  议论声不大,却像蚊子一样,在厂区的角落里嗡嗡作响,传递着一种不安的情绪。

  这些议论和担忧,自然逃不过王超的耳朵。张涛私下里向他提过马卫东的激烈反应,雷师傅也在闲聊时说起老师傅们的一些顾虑。王超听完,只是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但心里却像明镜一样。

  他知道,这种内部的疑虑和分歧,如果放任不管,迟早会酿成大问题。它会在关键时刻动摇人心,削弱凝聚力,甚至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必须尽快统一思想,至少要让大多数人理解并支持目前的应对策略。

  这天下午,王超没有事先通知,信步走进了综合利用小组工作的旧仓库。

  仓库里光线有些昏暗,空气中漂浮着细密的玻璃粉尘。雷师傅正带着十几个老师傅和辅助工忙碌着。有的在小心翼翼地划线,有的在屏息凝神地切割,发出的清脆声响,有的则在用砂轮仔细打磨着玻璃边缘,火花四溅。

  王超没有打扰他们,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观看。他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人,戴着手套,将一块切割好的小玻璃对着光线仔细检查,然后用粗粝的手指抹去上面的粉尘,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对待一件艺术品。他也看到两个年轻的辅助工,合力将一筐打磨好的玻璃抬到指定区域码放,额头上满是汗珠。

  厂长,您来了。雷师傅看到王超,放下手中的工具走了过来,用毛巾擦了擦汗。

  来看看大家。王超的目光扫过仓库里堆积的、正在被化整为零的积压玻璃,又落回到工人们身上,怎么样,老雷,还顺利吗?

  顺利!雷师傅脸上带着干劲,就是这老库房通风不好,灰大了点。不过大伙儿都没怨言,都明白这是在给厂子找出路呢!

  王超点点头,走到那位刚才检查玻璃的老工人身边,拿起他刚放下的一块小玻璃。玻璃切割得很规整,边缘打磨得光滑圆润,透光度也很好。

  老师傅,手艺真好。王超由衷地赞道。

  老工人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干了半辈子玻璃,也就这点手艺了。厂长,说实话,刚开始听说要切这些,我心里也直打鼓,觉得是瞎折腾。可干着干着就明白了,这些东西切好了,是真能派上用场的!总比堆在库里生锈强!咱们这是在废物利用,不丢人!

  对,不丢人!旁边一个正在磨边的工人抬起头,插话道,咱们一没偷二没抢,靠自己的手艺把这些没人要的东西变成有用的,心里踏实!

  王超心中一动,他等待的契机来了。

  他站到仓库中间一块稍高的空地上,拍了拍手,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老师傅们,同志们,大家都停一下手里的活,我说两句。王超的声音在略显空旷的仓库里回荡。

  工人们都停下动作,围拢过来,脸上带着好奇和些许疑惑。

  王超举起手中那块刚刚看过的小玻璃,朗声说道:我刚才听到有老师傅说,我们这是在废物利用,不丢人!说得太好了!

  他环视众人,目光诚恳:我知道,厂里最近有些议论,说我们切玻璃充产量,是弄虚作假,是走歪路。

  这话一出,仓库里顿时安静下来,不少人都低下了头,或互相交换着眼色。马卫东站在仓库门口,本来是想来确认下领用砂轮的数量,听到王超的话,也停住了脚步,脸色复杂地听着。

  今天,我就在这里,跟大家交个底,说说我的心里话。王超的语气沉稳而有力,上级给我们下了增产指标,这个指标,按照我们现在的条件和市场情况,正常途径根本完不成!如果硬要完成,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像李光明时期那样,不顾设备损耗,不顾产品质量,不顾工人身体,搞突击,搞蛮干!结果是什么?大家还记得吗?

  工人们沉默着,脸上露出了沉重和愤慨的神情。李光明时期的混乱和最终的崩溃,是他们心头一道尚未愈合的伤疤。

  我们不能再走那条老路了!王超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斩钉截铁的味道,那条路,只会把咱们玻璃厂再次拖进深渊,把大家重新推回没饭吃的境地!

  他顿了顿,语气缓和下来,指着周围那些积压玻璃和正在工作的老师傅:那我们怎么办?坐以待毙?等着上面来处分?不!我们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更好!所以,我们想到了这个办法——把这些原本浪费的资源利用起来,让它们产生价值!

  有人说这是弄虚作假。王超的目光扫过门口的马卫东,马卫东下意识地避开了他的视线,我不这么认为!我们切割出来的,是不是合格的、能用的玻璃?我们有没有把这些玻璃当优质品高价卖出去欺骗群众?没有!我们只是用一种更灵活的方式,来应对一个不切实际的指标,同时,我们还清理了库存,盘活了资产!这怎么能叫弄虚作假?这叫做实事求是,叫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他的话语,像一把锤子,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不少原本心存疑虑的工人,眼神逐渐变得明亮起来。

  我们的根子是什么?王超再次强调,是药瓶生产线!是保证质量,稳定生产,让咱们厂有持续的收入,让大家有稳定的工资和饭吃!切割玻璃,是为了应付眼前的难关,是为了给药瓶生产争取时间和空间!这两条腿,我们都要站稳,都不能丢!

  他看向雷师傅,看向每一位在场的工人: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玻璃厂好,都希望自家的日子能越过越踏实。我们现在做的,也许不符合某些条条框框,但我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这几百号工人和他们的家庭!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守住质量底线,稳住生产大局,上级迟早会明白我们的苦心和努力!

  王超的话,情理交融,既说明了现实的无奈,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更给予了大家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仓库里安静了片刻,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傅们用力地拍着手,脸上的疑虑和不安被理解和坚定所取代。

  厂长说得对!咱们这是在救厂!

  对!总比等着厂子垮了强!

  跟着王厂长干,心里有底!

  马卫东站在门口,看着群情振奋的工人们,又看看站在中间、神情坦荡坚定的王超,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默默地转身离开了。他知道,在人心这道坎上,自己已经输了。王超用他的和担当,赢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而他这个后勤副科长,再坚持所谓的,倒显得不合时宜了。

  王超看着重新投入忙碌工作的工人们,心中稍稍松了口气。他知道,内部的暗流暂时被压下了,但远未平息。马卫东和少数人的心结不是一次谈话就能解开的,上面的压力也依然悬在头顶。

  他走出仓库,八月的夕阳依旧炽烈。玻璃厂这艘船,在他的掌舵下,虽然暂时找到了应对风浪的方法,但前路依旧莫测。他必须像一颗定盘星,无论暗流如何涌动,都要稳住方向,带领大家穿越这段充满不确定性的航程。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第三百七十二章 完)
  http://www.c8e.cc/40479/4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