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炉火照汗青
推荐阅读: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农民将军
东汉不三国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第三百七十七章:炉火照汗青地区百货大楼订单的消息,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南水县玻璃厂的肌体。连日来笼罩在厂区上空的彷徨与压抑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违的、热火朝天的战斗气息。王超在家庭中汲取的温暖与力量,也尽数化为了带领工厂前行的决断与行动力。
“百货大楼玻璃供应专项工作组”迅速进入高效运转状态。厂部那间简陋的会议室墙上,挂起了一张手绘的巨幅生产进度表,各项任务、时间节点、责任人一目了然。王超深知,要打好这一仗,必须人尽其才,各司其职。
他将雷师傅和张老头这两位厂里的技术顶梁柱请到办公室,三人对着那张进度表,进行了一次关键的分工。
“雷师傅,”王超指向进度表上“平板玻璃深加工”这一核心板块,语气郑重,“您是厂里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技术底子最扎实,这次大平板玻璃的生产和深加工任务,就全权拜托您了!您牵头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负责所有筛选出的大尺寸积压玻璃的切割、打磨、抛光、质检,确保每一块交付的玻璃都符合甚至超过标准!”
雷师傅胸膛一挺,脸上带着技术骨干接到重要任务时的专注与决心:“厂长放心!我老雷在机械行当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最不怕的就是钻研新技术!这块硬骨头,我啃定了!保证不给咱厂子丢人!”
王超点点头,目光转向另一位头发花白、但眼神依旧矍铄的老者:“张师傅,药瓶生产线是咱们厂目前稳定收入和工人吃饭的保障,是咱们的大后方,决不能有任何闪失。这条线,就请您继续坐镇,确保产量稳定,质量过硬!同时,也要配合好雷师傅这边,如果需要临时抽调个别熟练工支援,您这边要协调好。”
张老头那是玻璃厂的定海神针,真正和玻璃打了一辈子交道,性格沉稳,做事极有章法。他扶了扶额角,声音沉稳有力:“厂长,药瓶线交给我,您就甭操心了。保证稳当当地转着,不断炊!老雷那边需要人手、需要场地,随时言语,我这边全力配合!”
“好!”王超看着眼前这两位可以倚重的前辈,心中踏实了大半,“那生产这一块,就仰仗二位老师傅了!雷师傅主攻,张师傅维稳,咱们双线并进!”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雷师傅立刻带着他挑选出的十几个技术尖子,一头扎进了那个临时改造的“深加工车间”。他们将工业局送来的厚厚一沓技术参数和要求贴在墙上,逐条研究、消化。那些尘封已久、被重新筛选出来的大块平板玻璃,被工人们用草绳和厚棉絮小心翼翼地包裹、搬运过来,如同对待易碎的珍宝。
车间里,金刚石玻璃刀划过玻璃表面的“刺啦”声,砂轮打磨边缘的“嗡嗡”声,以及老师傅们不时响起的简短交流声,交织成一曲紧张而有序的生产交响乐。
雷师傅凭借其扎实的机械基础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快速掌握了玻璃深加工的技术要点,亲力亲为,拿着卡尺和放大镜,对每一块切割后的玻璃进行严格的初检,不时指出问题:“这里,边角还有点毛刺,再打磨光滑点!”“这块中间有个极小气泡,虽然符合标准,但用在橱窗显眼位置不行,标记下来,看看能不能用在内部隔断。”
而另一边的药瓶生产车间,在张老头的坐镇下,依旧保持着稳定的节奏。机器的轰鸣声均匀有力,工人们手法熟练,一个个棕色、透明的药瓶在流水线上诞生、检验、装箱。
张老头背着手在车间里缓缓踱步,目光如炬,时不时停下来,拿起一个刚出模的药瓶对着光看看,或者检查一下退火窑的温度记录。他的存在,本身就给人一种安定的力量。当雷师傅那边临时需要两个搬运工帮忙移动一块特大号玻璃时,张老头只是略一沉吟,便从自己线上协调了人手过去,确保了那边关键工序的顺利进行。
生产的重担落在了雷师傅和张老头肩上,而王超则将自己的精力聚焦于更高层面的统筹和最关键的原材物料供应上。他深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稳定的、高质量的原料,一切雄心壮志都是空谈。
他几乎每天都往县工业局跑,盯着吴海涛局长承诺的“特事特办”的原料指标落实情况。他拿着张涛核算出的详细清单,反复与局里生产科、物资科的同志沟通、协调,软磨硬泡,力求尽快将宝贵的纯碱、石英砂等计划内指标拿到手。
同时,他也没有完全依赖计划指标。利用之前“以物易物”建立起的关系网,他让销售科长老刘带着人,再次深入各个公社和周边县镇,探寻是否有计划外的小批量优质原料可以调剂。他自己也几次亲自出马,去拜访县里其他可能有原料库存或者门路的单位负责人,哪怕能弄到一点点,也能缓解燃眉之急。
此外,后勤保障也必须跟上。他找到后勤科副科长马卫东,明确要求他必须确保深加工车间和药瓶生产线的各类辅料、工具、劳保用品供应充足、及时。经历过上次风波,马卫东虽然依旧沉默寡言,但执行起任务来却丝毫不敢怠慢,将仓库管理得井井有条,单据清晰,尽力配合着前方的生产。
那些天,王超的身影穿梭在厂区、工业局、乃至县城的各个角落,常常是天不亮就出门,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李秀兰看着儿子明显消瘦的脸颊,心疼不已,只能在饮食上尽量调剂,把有限的粮油票证用在刀刃上,每晚都留下一盏灯、一锅温在灶上的汤。
全厂上下,真正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人叫苦叫累,因为每个人都明白,这份订单对于玻璃厂意味着什么。食堂的饭菜似乎也比往常更香了,工人们吃饭时讨论的都是技术难点、进度快慢,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昂扬的斗志。
时间在紧张的忙碌中飞快流逝,终于,在雷师傅带领的团队夜以继日的奋战下,第一批经过精挑细选、深加工后完全符合百货大楼要求的大尺寸平板玻璃,成功通过了最后的质检。
这一天下午,阳光正好。几块最大的、用作临街橱窗的玻璃,被工人们用厚厚的稻草绳和木质框架小心翼翼地包装起来,如同为出征的勇士披上战甲。它们表面光洁如镜,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几乎看不到任何瑕疵。
雷师傅用粗糙的手掌,最后一次抚过那光滑冰凉的玻璃表面,眼中满是攻克难关后的欣慰与自豪。他转身对站在一旁的王超和张老头等人,声音洪亮:“厂长,张师傅,第一批,装箱完毕!请指示!”
王超看着那几箱凝聚了全厂心血和希望的玻璃产品,心中百感交集。从被迫切割边角料充产量,到今天能生产出如此高质量、用于地区门面工程的产品,这其中的艰辛与转变,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深刻体会。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周围每一张流淌着汗水、却写满激动与期待的脸庞,朗声说道:“同志们,辛苦了!这是我们玻璃厂迈出的坚实一步!装车!按计划,发往地区!”
“装车!”雷师傅洪亮的声音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工人们立刻行动起来,配合默契地将沉重的木箱稳稳地抬上早已等候在旁的、铺满了软垫的卡车上。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仿佛在对待稀世珍宝。
当卡车的引擎轰鸣着,载着这第一批凝聚着南水县玻璃厂新生希望的产品缓缓驶出厂门时,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很快,掌声连成一片,响彻在厂区上空。
王超、雷师傅、张老头,以及所有在场的工人、干部,都目送着卡车远去,直到它消失在道路的尽头。夕阳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与厂房、烟囱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幅描绘着奋斗与希望的生动画卷。
炉火依旧在熊熊燃烧,汗水依旧在尽情挥洒。这第一批产品的成功发出,只是一个开始。但所有人都相信,只要保持着这股齐心协力的劲头,玻璃厂一定能在这时代的熔炉中,淬炼出属于自己的、更加璀璨的光芒。
(第三百七十七章 完)
http://www.c8e.cc/40479/4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