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攻坚克难
推荐阅读: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农民将军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东汉不三国
红色莫斯科
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第三百八十章:攻坚克难夜幕低垂,玻璃厂深处的会议室却灯火通明。王超坐在长条会议桌的首位,面前摊开一本厚厚的生产记录。雷师傅、张老头分坐两侧,其余七八个技术骨干围坐一圈,人人面前都摆着个搪瓷茶缸,里面泡着浓茶。
都到齐了,咱们开门见山。王超合上记录本,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百货大楼的订单是政治任务,必须完成。但现在咱们遇到了坎儿。
他拿起粉笔,转身在身后的黑板上写下几个数字:这是上周的生产数据。平板玻璃的合格率从85%跌到了78%,药瓶的日产量也比预期少了三百个。问题出在哪儿?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能听见窗外机器的嗡鸣声。最后还是雷师傅先开了口,他粗糙的手指敲着桌面:厂长,不是大伙不尽力。那台老式切割机,齿轮磨损得厉害,切出来的玻璃边总是毛糙。打磨工序就得返工,一来二去,效率就下来了。
退火窑的温度控制也不准。张老头补充道,时高时低,药瓶的应力不均匀,次品率就上去了。这些老设备,实在是......
设备老化,这是事实。王超打断他的话,但任务不等人。今天把大家找来,就是要集思广益,不管用什么办法,先过了眼前这一关。
他环视众人,语气坚定:咱们厂从濒临倒闭到现在能接地区重点工程的订单,靠的是什么?就是这股不服输的劲头。现在困难来了,咱们更不能退缩。
会议室里的气氛渐渐活跃起来。一个年轻技术员怯生生地举手:厂长,我有个想法。切割机齿轮磨损,咱们能不能先用砂轮手工修整?虽然慢点,但能保证切割质量。
这个法子可行。雷师傅眼睛一亮,我带着几个老伙计,轮流值守切割工序,保证每一块玻璃都经过仔细修整。
退火窑的问题,我琢磨着可以增加测温点。另一个老师傅说,用土办法,在窑壁不同位置开几个观察孔,随时监控温度变化。
建议一个接一个地提出来。有人提议调整班组作业时间,错峰使用关键设备;有人建议在现有设备上加装简易的稳定装置;还有人提出可以优化工艺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工序。
王超认真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等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他站起身:好,就这么办。从现在开始,成立三个突击小组。
第一组,雷师傅负责,重点攻关切割和打磨工序。就用刚才说的土办法,确保每一块出厂的玻璃都符合标准。
第二组,张师傅带队,解决退火窑的温度控制问题。需要什么材料,直接找后勤科。
第三组,由生产科长老刘负责,重新编排生产计划,最大限度提高设备利用率。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从明天开始,所有管理人员下一线,我带头。食堂二十四小时供应热饭热菜,不能让同志们饿着肚子干活。
会议结束时已是深夜。王超最后一个离开会议室,他没有回家,而是径直走向车间。
深加工车间里,夜班的工人们正在忙碌。看到王超进来,大家都有些意外。王超什么也没说,径直走到切割机旁,接过工人手中的砂轮:我来试试。
他仔细端详着齿轮的磨损情况,然后小心翼翼地开始修整。砂轮与金属摩擦发出的刺耳声音在车间里回荡,火星四溅。工人们围在一旁,看着厂长亲自上手操作,眼神中都流露出敬佩。
这一夜,王超几乎没合眼。他在各个车间之间穿梭,时而帮忙调整设备,时而与工人讨论技术细节。凌晨时分,他让食堂煮了一大锅米粉,亲自给夜班的工人们送去。
厂长,您去歇会儿吧。雷师傅看着王超通红的眼睛,忍不住劝道。
没事,挺得住。王超摆摆手,等这批订单完成,我请大家好好吃一顿。
天亮时分,新的生产方案开始实施。雷师傅带着几个老工人守在切割机旁,对每一个齿轮进行手工修整。张老头则在退火窑旁搭了个简易的工作台,带着年轻人反复测试温度控制。
效果立竿见影。当天下午,切割工序的次品率就下降了两个百分点。虽然速度慢了些,但质量明显提升。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连续高强度运转,一台关键的传送带突然断裂,导致整个生产线停滞。
怎么办?新配件最快也要三天才能到。生产科长急得满头大汗。
不能等。王超当机立断,找维修班,看看能不能自己加工一个临时配件。
维修班里,老师傅们围着断裂的传送带研究半天,最后想出了个土办法:用加固的帆布带暂时替代,虽然使用寿命不长,但足以撑到新配件到货。
就这样,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又一个接一个地被解决。工人们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和韧性:用废弃的零部件改造出简易的检测工具,用土办法解决精密设备才能完成的工作,甚至自己动手加工急需的配件。
王超几乎住在了厂里。白天他在生产一线指挥调度,晚上就和技术骨干们研究解决方案。累了就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打个盹,醒来又继续工作。
这种拼命的精神感染了全厂上下。有老师傅主动要求加班,年轻人更是抢着干最累的活。食堂的炊事员想方设法改善伙食,今天熬一锅骨头汤,明天蒸一笼米糕,确保工人们有足够的体力。
三天后的深夜,王超正在办公室核对生产报表,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雷师傅推门进来,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厂长,成功了!新的温度控制方法很有效,药瓶的次品率已经降到5%以下!
紧接着,张老头也兴冲冲地进来:切割工序的效率提升了20%,而且质量比之前还好!
王超长长舒了一口气,多日来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他站起身,望向窗外:车间里灯火通明,机器的轰鸣声比以往更加有力。
走,去看看。王超披上外套,大步走向车间。
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忙碌。看到王超进来,大家都露出笑容。一块块晶莹剔透的平板玻璃从生产线上下来,在灯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旁边的药瓶生产线也在有序运转,一个个药瓶整齐地排列在传送带上。
厂长,照这个进度,月底前完成百货大楼的订单没问题。生产科长兴奋地汇报。
不能松懈。王超虽然这么说,但脸上的笑容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质量关一定要把住。
他在车间里巡视了一圈,不时停下来和工人们交谈。这些天来,他几乎能叫出每个夜班工人的名字,了解他们家里的情况。
凌晨时分,王超让食堂准备了夜宵。工人们轮流到食堂吃饭,热气腾腾的米粉配上几样小菜,虽然简单,但在深夜里显得格外温暖。
厂长,您也吃点吧。炊事员给王超盛了一碗。
王超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一天没正经吃饭了。他接过碗,和工人们坐在一起吃起来。
等这批订单完成,我向局里申请,给大家发奖金。王超对工人们说。
厂长,奖金不奖金的不打紧。一个老工人笑着说,能看到厂子重新红火起来,比什么都强。
这话引起了工人们的共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厂子这些年的变化,从濒临倒闭到现在的生机勃勃,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
天亮时分,王超终于回到办公室。他站在窗前,看着晨曦中的厂区:烟囱里冒出的白烟,车间里忙碌的身影,还有工人们脸上充满希望的表情。
这一刻,他深深体会到:困难压不垮人,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这股在困境中迸发出的力量,比任何先进的设备都更珍贵。
http://www.c8e.cc/40479/4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