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还是要种田
推荐阅读: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农民将军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东汉不三国
红色莫斯科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议事厅的喧嚣如同潮水般退去,留给陈默的,是走廊里空洞的回响和一股子散不掉的、属于失败者会议的浑浊气息。那些文臣武将们或愤慨、或忧惧、或麻木的脸,以及申阳最后那疲惫而挣扎的眼神,像是用烧红的烙铁,深深地烫在了他的脑海里。他几乎是凭着本能,拖着那具依旧有些虚浮的身体,回到了分配给自己的那间僻静客舍。小仆役见他脸色比出去时更差,识趣地没有多问,只是默默端来一壶微烫的茶水,又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掩上了门。
“吱呀——”
门轴转动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刺耳,仿佛隔绝出了一个独立于外界风雨的、短暂的避难所。然而陈默知道,这安宁假象薄得像层窗户纸,洛阳城外任何一个方向传来的马蹄声,都可能轻易将其踏碎。
他没有点灯,任由黄昏最后的光线透过窗棂,在室内投下长长的、扭曲的阴影。他瘫坐在案几后的席子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凉的漆面。白日里强行压下的恐慌、荒谬以及一种深沉的无力感,此刻如同挣脱牢笼的野兽,咆哮着反扑上来。
“战?降?他妈的……这有得选吗?”陈默对着空气,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声音沙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
熊启那帮武将,脑子里长的恐怕都是肱二头肌,以为靠着对项羽的盲目信仰和洛阳这几面破墙就能挡住刘邦?彭城之战的消息就算传得再走样,刘邦能一路势如破竹打到让天下诸侯心惊胆战,其麾下军队的战斗力岂是申阳这群东拼西凑的杂牌能比的?硬抗的下场,参考一下前世那些负隅顽抗最终被碾成齑粉的小Boss就知道了,死得快还特别不环保。
至于公孙忌那帮文臣的劝降论……听起来理智,实则天真。投降就能有好果子吃?他陈默轮回九世,见过的卸磨杀驴、过河拆桥还少吗?尤其是对申阳这种首鼠两端、毫无骨气的墙头草,刘邦或许会暂时接纳以显示宽大,但一旦局势稳定,清算起来绝不会手软。到时候,他们这些“前朝余孽”,最好的结局大概就是被夺去官职,打发回乡,搞不好还得作为不稳定因素被暗中处理掉。更何况,谁能保证投降过程中不出幺蛾子?万一项羽突然神兵天降,或者刘邦那边哪个愣头青将领非要拿他们的人头当军功呢?
战是速死,降是缓刑,而且缓刑期间还得看两位大佬的心情。这根本就是个死局!申阳这艘破船,从他被项羽封在这四战之地当缓冲垫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沉!区别只是早沉晚沉,以及船上的人是怎么个死法。
一股邪火在陈默胸中左冲右突,无处发泄。他猛地站起身,在逼仄的房间里像困兽一样踱步。粗糙的席子边缘硌了他的脚一下,疼得他龇牙咧嘴,这微不足道的疼痛反而让他混乱的思绪清晰了一瞬。
“种田……对,种田流……”他喃喃自语,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尽管这根稻草看起来如此纤细。
他重新坐下,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像前世熬夜赶项目计划书一样,他开始在脑海中疯狂构建逻辑框架。
核心目标: 不是助申阳成就霸业(那比让公鸡下蛋还难),也不是帮他选对主子(选哪个都是火坑),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拖延河南国这台破机器散架的时间,为自己争取更长的存活周期,并在这期间,尽可能降低死亡过程的痛苦指数和滑稽程度。 直白点说,就是让这艘船沉得慢一点,并且争取在沉没前能捞到个救生圈,而不是被桅杆砸死或者被漩涡卷走。
战略方针: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九个字在他脑中发光,尽管他知道在这片盐碱地上践行这九字真言,难度堪比在沙漠里养海带。
高筑墙(伪): 洛阳的城墙算不上坚固,大修不现实,劳民伤财还容易引起刘邦项羽的警惕。但可以做做样子,比如加固一下城门、清理一下护城河(如果还有水的话)、在关键地段多设些鹿角拒马。重点是向外展示一种“我不好惹,打我要付出代价”的姿态,让潜在的进攻方觉得啃这块骨头有点硌牙,从而优先选择更软的柿子。说白了,就是吓唬人,赌对方不愿意付出不必要的损失。
广积粮(有限): 河南地处中原,本是产粮区,但连年战乱,民生凋敝,府库估计也空虚得很。大规模屯粮不现实,但可以想办法:第一,严厉(但可能无效)打击军队和权贵的贪污克扣,确保有限粮草用到刀刃上;第二,尝试与周边相对安稳的地区进行小规模、低调的贸易,用可能积攒的布帛、铜器换点粮食回来;第三,鼓励(也可能是空头支票)流民回乡生产,哪怕只是种一季快熟的豆菽也好。核心是尽量让城内军民不至于很快饿肚子,饿肚子是最快导致崩溃的原因。
缓称王(已晚,但可补救): 申阳已经称王了,这步棋臭不可闻。但现在能做的,就是极力低调,削弱自己的政治存在感。减少对外挑衅性言论,对项羽继续表示恭顺(但别太积极以免被拉去当炮灰),对刘邦释放非敌意信号(但别主动凑上去以免被当成挑衅)。把自己伪装成一个人畜无害、只想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的土财主,降低在两位大佬心中的优先打击顺位。
潜在风险与应对(纯属自我安慰):
1. 项羽不满? 解释:大王,我们在为您稳定后方,防止刘邦渗透,同时积攒力量,等待您召唤一起痛击汉军!(实际上:苟着,望风。)
2. 刘邦来攻? 解释:……(好像没啥好解释的,只能指望“高筑墙”的威慑力和刘邦觉得招降更划算。)
3. 内部瓦解? 最大的风险!申阳的愚蠢、权贵的贪婪、军队的废柴……这些都是不定时炸弹。只能靠……靠忽悠?靠画饼?靠他陈默这三寸不烂之舌和微薄的“默先生”人设去缝缝补补?想想就绝望。
思路渐渐清晰,一个在理论上似乎能逻辑自洽的“河南国续命计划(草案)”在脑中成型。但这计划就像用稻草搭建的摩天楼,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比如申阳突然抽风想表现忠诚去捅刘邦一下,或者某个将领受不了清苦劫掠百姓引发内乱,都会让整个结构瞬间崩塌。
“唉……”陈默长叹一声,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他知道这计划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更像是一个溺水者在窒息前徒劳的划水。但这是他目前唯一能想到的、不是原地等死的方向。
他铺开一卷空白的竹简,取过笔。窗外天色已彻底暗下,他摸索着点燃了一盏昏暗的油灯。豆大的火苗摇曳着,将他的影子投在墙壁上,放大了数倍,显得孤独而扭曲。
笔尖蘸饱了墨,却悬在竹简上方,迟迟未能落下。
这计划,写出来,呈上去,会有什么结果?申阳能看懂几分?会被采纳多少?会不会刚送上去就被熊启那帮人当成惑乱军心的妖言?
更重要的是——这他妈不还是得靠忽悠吗?! 本质上,和他昨天那套“固本”的废话没有区别,只是包装得更精美、细节更丰富而已!他陈默第九世,难道注定就是个高级一点的废话文学大师?
一种深沉的荒谬感攫住了他。他仿佛看到未来的史书上,如果真有他这么一号人的话,可能会有一行小字:“有门客默者,尝献‘种田’之策于河南王,王不能用,旋亡。”
【叮!检测到宿主正在进行高强度的无效脑力活动。战略规划模块分析中……方案理论可行性:0.5%。方案执行成功率:0.05%(考虑到君主智商及团队执行力等因素)。系统点评:亲,您的精神值得鼓励!用现代项目管理思维给原始部落规划登月计划,这份勇气可歌可泣!建议您将方案命名为《论如何在即将喷发的火山口种植有机蔬菜》,或许能冲击一下下辈子的幽默感成就。】
系统的吐槽精准得令人发指。陈默嘴角抽搐了一下,最终,那支饱含墨汁的笔,还是重重地落在了竹简上。
无论如何,总得写点什么。哪怕只是为了告诉自己,这一世,他曾经“努力”过,而不是纯粹躺平等死。
灯光摇曳,映照着伏案疾书(实则是艰难刻字)的身影。夜还很长,而洛阳城的未来,似乎比这夜色更加黑暗。
“种田……”他一边刻着那些自己都不太相信的文字,一边苦涩地自嘲,“但愿别他妈刚播下种子,就被路过的大军当草料给啃了。”
http://www.c8e.cc/48256/2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