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生态学家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林夏的登山靴踩过腐叶层时,总能避开藏着箭毒蛙的苔藓洼地。清晨五点,亚马逊雨林的雾气还没散,他蹲在一棵巨大的绞杀榕下,手里的红外相机刚捕捉到一只三趾树懒——这个动作迟缓的小家伙正抱着树干啃食嫩叶,爪子上的倒钩在树皮上留下细小的划痕。

  “林老师,您看这个!”身后传来研究生阿凯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阿凯举着样方框,框内的腐殖土里爬着几只通体透明的跳虫,“我们连续监测了一周,终于在这个样点发现了跳虫的繁殖痕迹,这说明这片次生林的土壤生态正在恢复!”

  林夏站起身,小心地接过样方框。阳光透过雾气洒在腐殖土上,跳虫的卵粒像细小的珍珠,嵌在湿润的土壤缝隙里。“记录下坐标和土壤湿度,”他从背包里掏出笔记本,快速写下“北纬3°12′,东经60°58′,土壤湿度68%,跳虫卵密度12粒/㎡”,“跳虫是分解者中的关键物种,它们的繁殖情况能直接反映土壤的肥力和微生物活性,这比单纯测土壤养分更有说服力。”

  这片次生林是林夏团队的重点观测区域。五年前,这里还是片被过度砍伐的荒地,地表裸露着风化的岩石,连最耐旱的茅草都难以存活。如今,绞杀榕的气生根已经扎进土壤,箭毒蛙在积水洼里产卵,卷尾猴偶尔会从树冠层扔下成熟的果实——这些细微的变化,都是林夏和团队用五年时间一点点“拼”起来的生态拼图。

  阿凯把样方框收好,有些担忧地看着远处的伐木区:“昨天我看到有伐木工人在边界活动,他们的砍刀都快砍到我们的监测桩了,要不要跟当地保护区管理处反映一下?”

  “已经联系过了,”林夏蹲下身,拨开腐叶查看监测桩的编号,“管理处会派巡逻队加强值守,但更重要的是让当地村民意识到保护的重要性。下周我们要在附近的村落办生态知识讲座,你准备好跳虫分解枯枝的科普视频,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讲清楚——保护雨林不是不让砍树,而是要让树砍了还能再长,让土里的虫子能继续工作。”

  上午十点,林夏带着团队来到雨林深处的溪流监测点。这条溪流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水源,也是美洲豹偶尔饮水的地方。林夏拿出水质检测仪,将探头插入水中——pH值6.8,溶解氧7.2/L,氨氮含量0.03/L,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

  “奇怪,”阿凯突然指着溪流中央的枯木,“上周我们来的时候,枯木上还附着着大量的淡水贻贝,今天怎么少了这么多?”

  林夏顺着阿凯指的方向看去,枯木表面只剩下零星的贻贝壳,不少贝壳还带着被啃咬的痕迹。他立刻让团队展开扇形搜索,自己则沿着溪流岸边查看。很快,在一块巨石后面,他发现了美洲豹的脚印——脚印边缘清晰,趾垫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旁边散落着几片贻贝壳。

  “应该是美洲豹捕食时碰掉的,”林夏测量了脚印的尺寸,“脚印长度15c是只成年雌性美洲豹,它的活动范围刚好覆盖这片溪流区。淡水贻贝是滤食性生物,它们的数量变化能反映水质,但偶尔的捕食不会影响整体种群,我们继续监测就行。”

  中午十二点,林夏和团队在临时营地休息。阿凯煮着脱水米饭,林夏则打开卫星电话,给远在国内的妻子苏晚打了个电话。

  “这边情况怎么样?有没有遇到危险?”苏晚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带着一丝担忧。上次林夏在雨林里遇到暴雨,山洪冲毁了临时营地,他抱着监测设备在树上待了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巡逻队发现。

  “一切都好,”林夏看着远处的树冠层,“今天发现了跳虫的繁殖痕迹,溪流的水质也很稳定,就是阿凯有点担心伐木工人的事,不过已经解决了。念念最近怎么样?有没有按时交作业?”

  “你放心,念念很乖,”苏晚的声音柔和了些,“她昨天在学校画了幅画,题目叫《爸爸的雨林》,画里有你教她认识的箭毒蛙,还有一棵特别大的树,她说那是绞杀榕,要等你回来一起看。”

  林夏笑了笑,眼眶有些发热:“等这次监测结束,我就回家陪你们,带念念去植物园看热带雨林温室,给她讲跳虫怎么分解枯枝。”

  挂了电话,阿凯递过来一碗热米饭:“林老师,您跟师母每次都聊这么久,要是师母能来雨林看看就好了,她肯定会
  http://www.c8e.cc/48307/3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