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海天展望
推荐阅读: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农民将军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东汉不三国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蜀汉章武四年(公元265年)冬末,南中之地迎来了一个罕见的暖冬。持续近两年的北疆血战,随着魏国朝堂疑似生变(司马昭病重、禅让传闻四起)的消息经由海陆两路不断传来,前线魏将诸葛绪的攻势明显趋缓,转入战略守势。鹰愁涧的压力骤减,姜维大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而在东南海疆,随着林邑通好、海路渐通,来自海外物资源源不断的输入,极大地缓解了南中的物资匮乏。永昌、楪榆、牂柯三郡在“南中一体”的方略下,内政趋于稳固,民心渐附。这个偏安一隅的流亡政权,在经历了立国之初的颠沛流离、内忧外患的严峻考验后,竟意外地步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甚至隐现生机的发展时期。值此承前启后之际,一场关乎政权未来走向的顶层战略会议,在永昌不韦城王府内悄然举行。此次会议,规格极高。北地王刘谌亲自主持,卫将军诸葛瞻自博南前线奉召返京,安南将军霍弋、秘书令郤正、光禄大夫谯周等核心重臣悉数在列。更令人瞩目的是,宜都王刘琏与协理海务的诸葛尚,也首次奉诏自楪榆港回京参与朝议。这意味着,海上战略的重要性,已提升至与陆上防务、内政外交同等的高度。会议的议题,便是基于当前“北线暂稳,海路初通”的新局面,全面总结第二卷期间的得失,并谋划未来,尤其是确定第三卷的战略总方针。
会议伊始,刘谌面带难得的舒缓之色,首先言道:“去岁至今,赖诸位爱卿同心戮力,将士用命,我朝始于存亡之际,终开此南中局面。北疆将士浴血,堪堪抵住强魏;楪榆、牂柯新政渐入佳境;海上通途,更见曙光。然,居安思危,继往开来。今日召集群贤,便欲共商大计:我大汉未来之路,当如何前行?”
秘书令郤正率先出列,呈上厚厚的卷宗,系统禀报了内政成果:“殿下,据各郡统计,去岁至今,永昌、楪榆屯田增垦千顷,粮产较南迁之初增三成;楪榆海盐年产出已足敷三郡之用,且有盈余可供贸易;官营铁坊、工坊渐次设立;‘兴汉学宫’学子已逾五百,夷汉俊才,多有可造之材。三郡户口略有增长,流民渐附,府库岁入,已可支撑现有军民用度。” 数据详实,令人振奋。
安南将军霍弋接着禀报军事:“北线大将军所部,虽经苦战,兵力折损三成,然骨干犹存,士气未堕,且历经战火,更为精悍。永昌、楪榆可战之兵,经整训补充,维持万五千人。牂柯郡龙骧所部义军,经整编,可得精兵八千。永昌水师(靖海营)已扩至千人,大小战船二十余艘,可巡弋近海。” 军事力量得以保存并有所调整。
宜都王刘琏与诸葛尚则汇报了海事进展:“楪榆港已成规模,岁入关税颇为可观。海路南向,已稳定通至林邑乃至更南海域,可换回大量急需物资。与林邑秘密盟约初步落实,得其承诺,必要时可提供港口便利。然,东吴水师巡逻日益频繁,摩擦风险增大。” 机遇与风险并存。
光禄大夫谯周听罢,持笏出列,依旧是谨慎语调:“殿下,诸公所报,确是喜人。然老臣不得不泼以冷水。北线魏军虽暂退,然根基未损,若其内乱平息,必卷土重来。海路之利,实赖天时,风波难测,且东吴虎视在侧,一旦截断,则顿失所依。我朝现状,不过偏安暂稳,实未到高枕无忧之时。老臣仍主‘内修文德,固本守成’,不可轻言进取,虚耗国力。” 他的观点,代表了一部分求稳守成的势力。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自会议开始便静坐沉思的卫将军诸葛瞻。他深知,此次会议的核心,在于定调未来。是满足于偏安一隅,还是积极进取?进取的方向,又在何方?
诸葛瞻缓缓起身,向刘谌及众臣一揖,声音沉稳而有力:“殿下,诸位同僚。郤令君、霍将军、宜都王所陈,乃我等呕心沥血所得之基业;谯大夫所忧,亦是老成谋国之言。然,瞻以为,当今之势,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满足于‘偏安守成’,则终将被魏、吴吞噬。唯有‘积极进取’,方能于死地求生,为汉室争一线天命!”
他走到巨大的天下舆图前,手指先重点敲击北方的中原之地,语气凝重:“北望中原,司马氏篡魏之心,已昭然若揭。无论其内部如何动荡,其势已成,必不容我汉室正统存于世间。北疆之防,非为苟安,实为存亡之盾,万不可懈!大将军处,需继续支持,固守险要,待天下之变。” 接着,他的手指移向东南大海,“而东顾沧海,孙吴割据,与我虽无大战,然利益冲突日显,其水师之患,迫在眉睫。海上之路,关乎资源命脉,未来生机,绝不能弃!”
分析至此,他目光灼灼地扫过众人,抛出了核心论断:“故,瞻愚见,我朝未来大战略,当定为:‘北固南拓,陆海并举,积力待时’!”
他详细阐释这一战略构想:
“北固,非仅固守,更需‘固中带刺’。北线以姜大将军为支柱,依托鹰愁涧天险,实行精兵简政,轮番戍守,保持对魏军的军事压力。同时,广派细作,深入中原,散播‘司马氏篡逆,汉室犹存’之舆论,联络心向汉室之遗民忠臣,等待其国内生变之良机。此乃‘僵持待变’之策。
“南拓,其意有三。一为继续深耕牂柯,彻底消化,将其真正变为我之腹地。二为强化与建宁爨谷之盟好,稳东翼。三,也是最关键者,全力向海图强!”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浩瀚的南海之上,“海路,是我朝打破地理封锁、获取战略资源、延伸影响力的唯一捷径!未来数年,需举朝之力,投入海疆:扩建水师,造大舰,习水战,不仅要能自卫,更要能护航万里;拓宽贸易网络,南下通商,西联诸蕃(指印度洋方向),不惜重金,换取战马、良铁、书籍、人才;借助林邑等跳板,探听江东、中原消息,乃至……将来或可遣使远航,结好远方大国,共抗魏吴!此乃‘开生门’之策。
“陆海并举,即陆上防御与海上进取,相辅相成。陆上稳,则海上拓有根基;海上通,则陆上守有资源。二者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积力待时,则是核心。所有一切,非为即刻北伐或与吴决战,而是积蓄力量——积粮、积兵、积船、积人才、积外援、积声望!耐心等待那个‘时’的到来——或是魏国内乱大起,或是吴国发生巨变,亦或是……海上传来重大契机。一旦时机成熟,则挥师北向,光复中原,或可期也!”
诸葛瞻的这一番“海天展望”,格局宏大,思路清晰,将防守与进取、陆地与海洋、当下与未来紧密结合,为这个流亡政权描绘了一幅立足南中、依托海洋、积攒实力、以待天时的长远战略蓝图。这已远超简单的军事防御,而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发展战略。
刘谌听罢,激动得站起身来:“善!卫将军之论,高瞻远瞩,洞悉全局!‘北固南拓,陆海并举,积力待时’,正合孤意!便以此十二字,为我朝未来之国策!” 霍弋、郤正、刘琏、诸葛尚等纷纷附议,连谯周也默然点头,不再反对。
大政方针已定,后续的具体部署迅速展开:
- 军事上:确认姜维为北线总帅,授予临机专断之权;霍弋负责永昌、牂柯防务及练兵;水师(靖海营)升格为“靖海水军”,由陈舟统领,刘琏遥制,加速舰船建造与人员训练。
- 内政上:继续深化三郡一体化治理,鼓励农桑,推广工学,兴教化民。特别设立“海政司”,隶属行台,由郤正兼管,统筹一切海事相关事宜。
- 外交上:加强对林邑的联系,尝试接触更远的“扶南”等国(柬埔寨古国);对东吴,保持警惕,避免直接冲突,但加强沿岸侦察。
- 人才上:大力选拔培养通晓军事、政务、海事、夷情的年轻官员,委以重任。
会议结束后,诸葛瞻与诸葛尚并肩立于王府高台,眺望南方。夕阳的余晖洒向遥远的海平面,波光粼粼。
“父亲,此策若成,我大汉是否真能如潜龙出渊,一飞冲天?”诸葛尚充满期待地问。
诸葛瞻目光深邃,缓缓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策虽佳,然前路必多艰险。北魏东吴,岂会坐视?海路风波,更是难测。唯有戒骄戒躁,步步为营,内修德政,外结善缘,强兵足食,方能在乱世中,为我汉室,保留这星星之火,以待燎原之势。”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而坚定:“而这‘海天展望’之第一步,便是要确保我们能稳稳地站在这里,站稳这南中之地,并让我们的目光,越过重山,抵达那更遥远的海洋与未来。”
此次定策,标志着蜀汉流亡政权完成了从挣扎求存到有计划发展的战略转型。一个以永昌为根、楪榆为眼、牂柯为盾,陆海协同、积极进取的新格局初步确立。
http://www.c8e.cc/48413/1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