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五大三粗的还玩阴谋,有趣
推荐阅读: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农民将军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红色莫斯科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东汉不三国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更关键的是,蒙恬拿到了完整的参与者名单,以及他们在朝会上发难的具体流程——何时起身、何人领头、喊什么口号,甚至王离已暗中调动京城戍卫部队以备接应的动向,都被他一一掌握。
时机成熟,收网时刻已至。蒙恬在最后一次情报传递中,将逼宫计划的所有细节全盘告知扶苏与赵高。
二人震惊之余,迅速制定了“请君入瓮”的反击计划:
1. 明松暗紧:朝会照常筹备,不露出丝毫破绽;
2. 控制核心:蒙恬在大朝前夜,以商议细节为名,扣押王离等核心头目;
3. 精准打击:朝会当日,对方发难前,扶苏下令,按名单当场抓捕所有参与者;
4. 分化瓦解:对态度摇摆者从轻发落,重点惩处首恶,避免军方动荡;
5. 舆论造势:提前公布王离等人劫掠贡品、密谋逼宫的罪证,占据道义高地。
大朝前夜,蒙恬派人送帖:“明日逼宫事关重大,需与将军最后敲定细节,恳请移驾大将军府一叙。”
王离不疑有他,带着两名核心头目欣然前往。
酒过三巡,蒙恬突然将酒杯重重掷在地上。
早已埋伏好的甲士一拥而入,瞬间将三人按倒在地。王离挣扎着怒吼:
“蒙恬!你竟敢出卖我们!”
蒙恬缓缓站起身,褪去了数月来的伪装,眼神冰冷如铁:“王离,我蒙氏世代忠秦,从未背叛。背叛大秦、背叛陛下的,是你们这些乱臣贼子!”
次日大朝,不知情的参与者们按计划发难。
一名宗室率先出列,高声怒斥:“赵高奸佞,新政祸国,恳请陛下罢黜赵高,归政太上皇!”
话音刚落,其余人纷纷附和,朝堂瞬间一片混乱。
扶苏猛地一拍龙椅,冷冷打断:“尔等阴谋作乱,还敢在此叫嚣!”
他将蒙恬提供的名单和密信副本掷于殿前,“劫掠官服、密谋逼宫,罪证确凿,还有何话可说?”
早已待命的宫廷侍卫和蒙恬的嫡系部队立刻冲入殿中,按名单抓人。
他们那些打算逼宫的将领正在集结造反队伍,被赶去的蒙毅制服。
“等着吧你赵高,抓住我没用,我不怕死,蛊惑陛下,你迟早下去陪我……”
蒙毅传信来,内侍上乘扶苏。
“陛下,谋逆者已经伏诛,其他军士已经控制起来。”
“念,让这满朝文武听听。”
扶苏声音雄浑。
身旁的涓人开始大声念着蒙毅的信。
朝野震惊。
淳于越愤怒的骂道:“这种畜牲,不知报君上之恩,竟敢做此等之事,恳求陛下诛杀此僚。”
儒家和法家齐声附和:
“请陛下诛杀。”
刚才还气势汹汹的官员武将,此刻面如死灰,有的瘫软在地,有的哭嚎求饶。
整个朝堂被雷霆般的手段掌控,秩序瞬间恢复。
这场“请君入瓮”,以王离集团彻底覆灭告终。
首恶被下狱严办,牵连者按情节惩处。
经此一役,扶苏的权威空前巩固,赵高的地位愈发稳固,而蒙恬则以忠勇与智谋,赢得了皇帝更深的信赖。
大秦的“文治”时代,在一场惊心动魄的内部清洗后,终于得以稳步推进。
只是深宫中,暂居丞相府的太上皇嬴政正与刘季玩着斗鸡。
“诶诶诶,大将军去那里,南边,北边。”
“唉,这都能输,我这大将军竟比不过你那草莽出身的英雄。”
“陛下言重了,胜负乃兵家常事”
“我要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会不会暴起给我两刀”
正说着,刘邦的仆从禀报,看了眼始皇帝。
“说吧。”
“今日朝会,王离等一干武将伏法………”
“哦,刘季眼线倒是广?”
刘季紧张起来。
“何不如此呀?”
嬴政走过来拍拍刘季。
得知这一切后,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无人能懂的复杂情绪。
如何处置这群昔日功臣、今日叛臣,成了文治皇帝扶苏亟待决断的难题。
朝堂之上,严惩之声此起彼伏,尤以长期被武将集团压制的文官,
及新政的既得利益者最为踊跃,皆言当以重刑儆效尤。
扶苏在偏殿召见赵高时,案上已堆起厚厚一叠罪证卷宗。
他指尖轻叩纸页,语气沉得像压了铅:
“丞相,王离等人罪证确凿,依律当诛。
可此事牵涉太广,其中不乏昔日为国征战的宿将。处置稍偏,便可能动摇军心。
朕思来想去,此事交予你全权处置,最为妥当。”
这份信任重逾千斤,赵高心中明镜似的——扶苏是要借他之手平衡各方:
既要维护律法威严,又要保全军队士气,更要借此时机牢牢巩固皇权。他俯身接旨,声音平稳无波:
“老臣,领旨。”
赵高在拟定处置方案时,蒙恬来了。
他卸下了常年披身的甲胄,身着素色常服,眉宇间拧着一团化不开的郁结,连平日里挺拔的脊背都微微佝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屏退左右后,这位以刚正闻名的大将军,竟对着赵高深深一揖:
“丞相,王离虽罪该万死,可他祖父王翦、父亲王贲,皆是为大秦立下不世之功的功臣。
末将斗胆恳请,看在王家往昔功勋的份上,留他一条性命,哪怕废为庶人、圈禁终身也好……”
数月来与王离虚与委蛇,本是为国锄奸,可亲眼见昔日同僚(纵是理念不合)走向覆灭,
蒙恬终究过不了心里那道坎,尤其对王翦、王贲的香火之情,让他实在硬不起心肠。
赵高看着他这番模样,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却没立刻应声。
恰在此时,蒙毅奉事入府,撞见这一幕,脸色骤沉如铁。
“你糊涂!”
他声音里带着毫不掩饰的责备,转而对赵高拱手,字字铿锵:
“丞相明鉴,王离密谋作乱,证据确凿,乃十恶不赦之罪!
岂能因往日功勋或私交徇情枉法?
律法之下,无分贵贱,更不论旧情!兄长身为大将军,本该深谙此理!
今日饶了王离,他日何以震慑宵小?律法威严、朝廷纲纪,又置于何地?”
这番话像一盆冰水,浇得蒙恬瞬间清醒。
他想起卧底时所见王离的嚣张野心,想起那些颠覆朝廷的阴谋,心底那点不忍,终究被对帝国律法的敬畏压了下去。
他长叹一声,对赵高道:“是末将一时糊涂。
丞相秉公处置便是,末将再无他言。”
赵高点点头,对蒙毅投去一抹赞许,转而对蒙恬道:“蒙将军重情重义,老夫理解。
但蒙毅上卿所言,才是治国正道。
王离之罪,不在反对新政,而在目无君上、图谋不轨,此风绝不可长。老夫自有分寸,既不牵连无辜,也绝不姑息养奸。”
蒙恬默默颔首,转身离去时,背影添了几分沉重。
数日后,处置结果公布,朝野震动却无多少非议:
- 王离及两名核心头目,以谋逆罪判处斩刑,家产抄没,但族中未参与者不予牵连,保留部分田宅以维持生计;
- 其余主要参与者,依情节轻重,或流放边陲,或革职夺爵,或降级罚俸;
- 部分被裹挟、情节轻微者,予以严厉申饬,暂留原职以观后效。
这份处置既彰显了律法威严,又避免了大规模清洗,尤其保留了王家香火,稍稍安抚了军功贵族集团,朝野上下皆称妥当。
封赏环节接踵而至。扶苏在朝堂之上,对平叛有功者大加赏赐。
可轮到首功的赵高与蒙恬时,两人竟默契地一同出列推辞。
“陛下,老臣身为丞相,肃清朝纲本是分内之事,不敢居功。”赵高躬身拱手,语气谦卑却沉稳。
蒙恬亦抱拳躬身:“末将为国除奸,亦是本分,岂敢邀赏?”
二人深知,自己已位极人臣,再受封赏恐有“功高震主”之嫌,主动推辞反倒能彰显气度,更得圣心。
扶苏明白他们的苦心,不强求,只是当众盛赞二人忠勇体国,堪为百官表率。
随后,他目光转向一直兢兢业业、在平叛中默默承担协调后方之责的赵成。
“中郎将赵成,”扶苏的声音温和却有力,“恪尽职守,勤勉王事,于国有功。
特进封你为易安伯,赐金千镒,帛五百匹,以彰其功!”
赵成猛地出列跪倒,膝盖重重磕在金砖上,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哽咽,眼眶泛红:
“臣!谢陛下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而非仅仅是兄长的余荫——挣得了爵位,让老赵家真正光宗耀祖。
一场惊天动地的政治风波,终告尘埃落定。
王离集团的覆灭,沉重打击了保守势力,为新政推行扫清了障碍。
扶苏的权威彻底树立,赵高与蒙恬的地位愈发稳固,而赵成的封伯,更标志着赵氏家族的势力再进一步。
大秦朝堂历经血与火的洗礼,暂入平稳。
“真是的,推个改革,咋就那么多事呢?”
王离集团的覆灭,如同一次彻底的外科手术,清除了帝国肌体上最大的一个毒瘤。
朝堂风气为之一肃,至少在明面上,再也无人敢公开质疑或阻挠新政。
赵高抓住时机,全力推进各项改革。
九品中正制在清除了地方豪强与旧官僚的刻意阻挠后,开始在更多郡县铺开。
虽然仍难免有中正官徇私、门第观念作祟等问题,但毕竟为许多出身寒微却有真才实学之士,
打开了一条相对公平的晋升通道,帝国的人才选拔机制,开始发生缓慢而深刻的变化。
官服改制已全面完成,各级官员身着新式袍服,朝会之上秩序井然,威仪赫赫,成为“文治”盛世最直观的象征。
http://www.c8e.cc/48424/1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