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不能打,等我大秦回口血再战
推荐阅读: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农民将军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东汉不三国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他猛地站起身,动作太大,带倒了身后的木椅,椅子“哐当”一声砸在地上,发出刺耳的声响,却恰好打破了他心中最后的桎梏。
他对着赵高,也像是对着自己,沉声低吼,声音里带着压抑已久的郁气与重新燃起的怒火,仿佛要将所有烦闷都吼出去:
“丞相……教训的是!是末将……糊涂了!是末将忘了本分!”
他深吸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原本黯淡的眼神重新变得锐利如鹰隼,
那股属于帝国大将军的威严气势,如同沉睡的巨兽苏醒,瞬间充斥了整个书房。
他抬手抹去脸上的疲惫,握紧了拳头,指节发白,声音铿锵有力:
“匈奴……他们敢有异动,末将必亲率大军,踏平他们的王庭,让他们有来无回!
丞相,我们这就进宫,面见陛下,商议对策!”
赵高看着瞬间“满血复活”的蒙恬,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得逞笑意。
很好,忽悠……不,是激励,成功了。
“这就对了!”
赵高满意地点点头,拍了拍蒙恬的胳膊,语气里满是赞许,
“这才是我认识的蒙恬!走吧,蒙大将军,陛下还在宫里等着呢。
让那些以为我大秦经过内乱就好欺负的人看看,让那些躲在暗处窥伺的势力瞧瞧,帝国的战神,从未离开!”
他拉着还有些热血上涌的蒙恬,大步流星地走出书房。
蒙恬的步伐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稳健,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腰杆挺得笔直,仿佛已经看到了北疆的烽火,闻到了草原的风沙。
两人登车,马车向着皇宫疾驰而去。
车厢里,蒙恬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眼神坚定,握紧的拳头里,是重燃的斗志与必胜的信念。
而赵高则靠在车厢壁上,闭目养神,嘴角噙着一丝浅笑
两人并驾齐驱赶往扶苏的寝殿…
皇宫议事殿内,炭火盆的暖意漫过阶前,却驱不散殿中三人眉宇间的凝重。
御座之上,扶苏一身玄色龙纹常服,指尖轻叩着案几上的竹简,目光沉静地掠过阶下二人——
左手边,蒙恬一身银甲未卸,肩甲上还留着边关风霜的痕迹,腰间佩剑的剑穗垂落,随着他急促的呼吸微微晃动;
右手边,赵高身着深色朝服,垂眸而立,指尖无意识地捻着腰间的玉珏,眼底藏着旁人难察的算计。
“陛下,匈奴近期异动频发,各部族间的摩擦骤减,似有大单于暗中整合势力。”
蒙恬率先开口,声音里带着刚从边关赶回的沙哑,却丝毫不减锋芒,“更棘手的是,据边关斥候回报,匈奴使者频繁西出,恐是与西域诸国有所勾连。
若任由他们达成盟约,待其羽翼丰满,再举兵南下,我大秦北疆将永无宁日!”
他上前一步,单膝跪地,双手抱拳高举过顶,铠甲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眼神里燃着熊熊战意:
“末将愿率三十万精兵,北出长城,直捣匈奴王庭!
届时不仅要夺回河套以北的水草之地,更要犁庭扫穴,将这心腹大患彻底根除,让胡马再不敢南向!”
说罢,他猛地抬头,眸中闪烁着久经沙场的决绝,仿佛已望见旌旗北指、胡尘尽扫的景象。
赵高在一旁缓缓补充,语气平缓却字字诛心:
“陛下,老臣麾下的情报网也探得,那被俘的匈奴贵族提及,西域有强国蓄势,若与匈奴联手,其势难挡。
如今帝国新政初行,根基未稳,这把火若烧到北疆,怕是会牵动全局。”
他抬眼瞥了蒙恬一眼,又迅速垂下,掩去了眸中的一丝复杂。
御座上的扶苏静静听着,手指始终未停地轻叩案几,直到蒙恬话音落下,殿内陷入短暂的寂静,他才缓缓摇了摇头。
那动作极缓,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决断,脸上没有丝毫波澜,唯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
“大将军忠勇,朕深知。”
扶苏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殿内,每一个字都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然,北征之事,朕……不准。”
“陛下?”蒙恬猛地抬头,瞳孔骤然收缩,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大半,他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下意识地往前挪了半步,
“陛下,此乃天赐良机!若错过此时,待匈奴整合完毕,再想动手,怕是要付出数倍代价啊!”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既有急怒,更有不解——
他自少年从军,与匈奴周旋十余年,最懂北疆的凶险,也最盼着能一战定乾坤。
赵高也微微挑眉,抬眸看向扶苏,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早料到扶苏会慎重,却没想到会如此干脆地拒绝。
这位年轻的帝王,比他预想中更有主见,也更懂权衡。
扶苏抬手,示意蒙恬稍安勿躁。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疆域图前,指尖轻轻落在北疆的线条上,又缓缓移向中原腹地,眼神逐渐变得凝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将军,丞相,你们只看到了北疆的威胁,却忘了大秦的内里。”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蒙恬,语气里带着一丝痛心:
“去年推行新政,减免天下赋税三成,又拨粮百万石安抚流民;今年兴建学宫,整顿吏治,国库早已捉襟见肘。
王离之乱虽平,但其残余势力仍在暗中活动,九品中正制推行到地方,更是阻力重重,各州郡的奏报里,满是地方豪强的抱怨与抵触。”
“数十万大军北征,一日耗费粮草千石,军械、马匹、徭役……这些都要从百姓身上出。”
扶苏的声音低沉下来,眼底泛起悲悯,“朕登基时曾立誓,要让大秦百姓远离战乱,安居乐业。
当年始皇帝北征,征调徭役百万,致使民不聊生,才有了后来的天下大乱。
朕若重蹈覆辙,与暴秦何异?”
这番话如同重锤,狠狠砸在蒙恬心上。
他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喉咙像是被堵住一般,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是将军,眼里只有战场的胜负,却忘了,没有稳固的后方,再辉煌的战功也只是镜花水月。
他看着扶苏眼中的坚定与悲悯,心中的怒火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愧疚。
赵高在一旁垂眸,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浅笑。
扶苏确实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只会恪守仁孝的公子,他已经学会了从帝国的全局考量,懂得了“取舍”二字的重量。
止戈休养,看似保守,实则是当前最稳妥的选择。
“可是陛下,”蒙恬的语气软了下来,眼神里带着一丝不甘,“若匈奴不顾我大秦的克制,主动挥师南下,难道我们也要坐以待毙?”
“那便另当别论!”扶苏斩钉截铁地说道,语气陡然变得凌厉,“朕不准主动北征,绝非放任不管!
长城沿线的九原、云中、雁门三郡,守军各加派五万,所有烽火台昼夜值守,不得有片刻懈怠!
军械坊要优先赶制强弩、投石机,粮草转运需开辟三条专线,确保边郡粮草充足!”
他看向蒙恬,眼神里满是信任:
“大将军,你的职责,便是坐镇九原,整饬边防,训练士卒。若匈奴敢越雷池一步,
便让他们尝尝大秦强弩的厉害,让他们知道,我大秦边关,绝非他们可以随意觊觎之地!”
接着,他转向赵高:“丞相,军械制造的进度、粮草转运的通畅、边关情报的传递,这些都需你亲自督办。
你的情报网,不仅要盯着匈奴,更要探清西域诸国的动向,一丝一毫的异动,都要及时奏报朕。”
http://www.c8e.cc/48424/1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