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成果与不足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评估使团的船刚靠岸时,宋濂便注意到码头上的变化——去年还坑洼的石板路已铺得平整,几个扶桑工匠正给新修的货栈上漆,檐角挂着的“明”字灯笼在海风里轻轻摇晃。他翻开评估手册,第一页便写着朱元璋的嘱托:“既要看粮仓里的米,也要看百姓碗里的饭。”

  长崎的主粮仓外,十几个扶桑农户正扛着粮袋排队,布袋上印着的“大明农技推广站”字样被汗水浸得有些模糊。主事的老周掀开一个粮袋,饱满的稻谷滚出来,在阳光下泛着金黄。“宋大人您看,这是改良后的占城稻,亩产比五年前翻了一倍还多。”他指着墙角的账本,“去年光长崎一地,余粮就够支援三个町的赈灾,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宋濂蹲下身,捻起稻谷搓了搓,壳脆米白,是上等成色。“普通农户能分到多少?”他问。旁边一个戴斗笠的扶桑老汉听懂了,咧嘴笑,用生硬的汉语答:“我家……五口人,留够吃的,还能卖两袋。儿子……去港口扛活,挣钱买了头牛!”他指了指远处田埂上的水牛,牛背上还搭着新做的竹筐。

  但走到北部山区时,景象却淡了几分。这里的稻田埂歪歪扭扭,几个农妇正用木瓢往田里泼水,见到使团,眼神里带着怯意。当地小吏低声解释:“山里石头多,引水渠修不进来,还是靠天吃饭。去年旱灾,一半稻子枯死了。”

  宋濂望着干裂的田垄,眉头皱起:“为何不按推广站的法子修梯田?”小吏支吾道:“石匠不够,山里的年轻人都去港口挣钱了,没人愿意学这苦营生。”周衡在旁记下:“资源倾斜不足,山区技术普及滞后。”

  丝绸工坊的织机声像急促的雨点,三十架织机连排转动,扶桑女工阿雪正踩着踏板,手里的丝线在经线间穿梭,织出的“海波纹”图案是上个月刚从苏州学来的新花样。“大人,这匹绸子能卖五两银子,够我弟弟去汉学班念半年书。”她脸上沾着丝线,笑起来眼角有细细的纹路。

  隔壁的陶瓷工坊更热闹,窑工们正把绘着“松鹤图”的瓷坯送进窑里。掌窑的老王是从景德镇来的,拍着胸脯说:“现在扶桑徒弟比咱中原的还能琢磨,上次他们画的‘富士山图’,在大明都卖疯了!”但他话锋一转,指着角落里堆着的粗陶碗:“粗瓷还是卖不上价,山里人买得多,可利润薄,工坊不愿做,结果山里的瓷碗还是缺。”

  唐胜宗在军备工坊转了一圈,脸色沉了沉。这里的铁炉只开了一半,工匠们正围着一个断了刃的铁犁头叹气。“从大明运来的铁矿不纯,炼出的铁脆得很,做农具还行,打兵器就差远了。”铁匠头头抹了把汗,“上次试造的腰刀,劈木柴都能崩口。”

  长崎的汉学班挤得满满当当,最后一排的扶桑少年正用毛笔默写《论语》,笔锋歪扭却有力。先生指着墙上的榜单:“这届考得最好的三个,两个是扶桑孩子,其中一个还能背《孙子兵法》呢!”

  但往深山里走,学堂就变成了土坯房,一个中原老秀才正教十几个孩子认“天、地、人”三个字,黑板是用锅底灰涂的,一擦就掉渣。“村里就这一个先生,兼教算术和汉字,孩子们得走两里山路来上课。”老秀才叹道,“上次想教《千字文》,家长说‘不如学打算盘有用’,好多孩子学半年就去帮家里看铺子了。”

  宋濂拿起一个孩子的习字本,纸上的字东倒西歪,还有几个被泪水晕开的墨团。“家长为何不重视?”小吏答:“山里人觉得,能算清账、认得钱上的字就够了,读那么多书没用。”周衡在手册上添道:“文化认同深度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长崎堡垒的了望台上,明军士兵和扶桑武士正一起擦拭火炮,炮身上的铜环被磨得锃亮。守将递过巡逻记录:“上个月抓了伙走私军火的,扶桑武士小林第一个攀上对方船舷,比咱们的士兵还快!”小林咧嘴笑,露出缺了颗牙的牙床——是上次跟海盗搏斗时撞的。

  但宋濂检查武器库时,发现角落里堆着十几杆鸟铳,枪托都裂了缝。“怎么回事?”守将脸一红:“回大人,这是去年换下来的,新的还没运到。山里的哨所更惨,有的还用着咱们淘汰的旧弩。”

  唐胜宗脸色难看:“军备更新跟不上,山区哨所防御薄弱。”他踹了踹旁边的旧弩,木柄“咔嚓”响了一声。

  周衡拿着两本账册对比,眉头越皱越紧。“长崎港的关税是五年前的五倍,光丝绸和瓷器就占了三成。”他指着另一本,“但北部山区的税银还不及去年,连修路的钱都不够。”

  宋濂翻着农户的缴税记录,忽然问:“商人和农户的收入差多少?”周衡算了算:“港口商人平均月入二两,山里农户……最多三钱。”

  “这就是问题。”宋濂合上账册,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富的地方越富,穷的地方越穷,时间久了,人心就容易散。”他让周衡把这些记下来:“成果要守牢,不足更要补上。”

  使团离开时,阿雪追出来,塞给宋濂一匹刚织好的绸子,上面绣着两朵花——一朵是中原的牡丹,一朵是扶桑的樱花,缠绕着长在一起。“先生说,这叫‘一家花’。”她笑得腼腆。

  宋濂摸着绸子上细腻的针脚,忽然明白朱元璋说的“百姓碗里的饭”是什么意思。不仅要让碗里有饭,还要让碗里的饭差不多多;不仅要学堂里有书声,还要让山里的孩子也能读上书。

  评估手册的最后一页,他写下:“成果在眼前,不足在脚下。填坑补路,方能走远。”字迹力透纸背,像在石板路上钉下的桩。
  http://www.c8e.cc/48526/4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