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朝堂纷争,应对之策
推荐阅读: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农民将军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红色莫斯科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东汉不三国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紫禁城的早朝一如既往地肃穆,却又弥漫着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息。朱允炆端坐龙椅,目光扫过阶下群臣,只见文武百官神色各异,有的紧锁眉头,有的欲言又止,显然都在为燕王朱棣的动向而忧心。“陛下,”户部尚书周肃率先出列,此人素来刚直,此刻声音带着几分急切,“近日边关奏报,燕王朱棣在其封地私筑兵器坊,招募流民扩充军备,更与沿海盐商往来密切,恐有不臣之心。臣恳请陛下即刻下令,削其兵权,将其召回京城软禁,以绝后患!”
周肃话音刚落,兵部侍郎陈谦立刻出列反驳:“周大人此言差矣!燕王乃开国元勋,剿灭沐晟时立下赫赫战功,如今西南初定,边境未宁,若贸然削其兵权,恐寒了边关将士之心。何况并无确凿证据证明燕王谋反,仅凭传闻便行雷霆手段,未免太过草率。”
“陈侍郎是要等朱棣兵临城下才肯相信吗?”周肃怒视着对方,“燕王在澳洲经营多年,水师精锐远超朝廷,如今又暗中扩张势力,其野心昭然若揭!若不及时遏制,他日必成心腹大患!”
“周大人未免危言耸听。”陈谦毫不退让,“燕王虽有扩充之举,或只是为防范残匪。陛下刚派林安抚西南,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此时动兵,只会让局势动荡,百姓遭殃。依臣之见,当以安抚为主,派使者前往澳洲,探明燕王真实意图,再做定夺。”
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大臣们分成两派,争论不休。主张强硬的以周肃、刑部尚书刘章为首,认为朱棣狼子野心,必须先发制人;主张稳妥的以陈谦、礼部尚书张衡为代表,坚持先稳定大局,避免激化矛盾。
朱允炆静静听着群臣争论,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他何尝不知朱棣的野心?从西南战后论功时的咄咄逼人,到如今私扩军备的种种举动,朱棣的意图早已暴露。可周肃的话虽在理,陈谦的担忧也并非多余——西南刚平,国库空虚,若此时与朱棣开战,胜算几何?更何况,朱棣麾下有周德兴、廖永忠等名将,水师更是精锐,一旦战事爆发,天下必将陷入战火,百姓又要遭受流离之苦。
“康将军,”朱允炆的目光落在站在武将前列的康茂才身上,“你久在军中,对燕王兵力最为了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康茂才上前一步,抱拳沉声道:“陛下,燕王麾下陆军约五万,水师三万,其中精锐不下两万,且多是经历过西南战事的老兵,战斗力不容小觑。我朝京营虽有十万之众,但近年未经大战,战力恐稍逊一筹。若要动兵,需从各地调兵,至少集结十五万大军,方有胜算。只是如此一来,各地防务空虚,恐生变数。”
这番话让朝堂上的争论稍歇。康茂才的分析冷静客观,既点出了朱棣的实力,也道出了朝廷的难处,让原本主战的大臣们也陷入了沉思。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的吏部尚书宋讷出列奏道:“陛下,臣有一议。燕王虽有不臣之心,但尚未公开谋反,此时不宜轻举妄动。不如一面派使者前往澳洲,以赏赐西南战功为名,观察其动向;一面暗中加强京畿防务,调丁德兴、吴良等将领率部回防,同时命锦衣卫严密监视燕王在京党羽,收集其谋反证据。若其确有反心,待证据确凿,再以雷霆之势讨之,名正言顺,百姓亦会支持。”
宋讷的话让朱允炆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个稳妥之策,既避免了立即开战的风险,又能做好防范准备,还能占据道义制高点。他看向宋讷,微微颔首:“宋爱卿所言有理。”
“陛下,”周肃仍不甘心,“若给朱棣喘息之机,他势力只会愈发壮大,届时再想遏制,难上加难!”
“周大人稍安勿躁。”朱允炆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知你忧心国事,但治国如烹小鲜,不可操之过急。西南初定,百姓需要休养生息,朝廷需要时间整顿军备。即刻对燕王动兵,弊大于利。”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传朕旨意,命大理寺卿李适为钦差,携金银绸缎前往澳洲,犒赏燕王麾下将士,同时体察当地民情。另,调山东都指挥使吴良率部驻守河间府,河南都指挥使丁德兴率部驻守保定府,加强京畿外围防御。命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加大对燕王党羽的监视,凡有异动,即刻奏报。”
“陛下圣明!”宋讷、陈谦等人齐声应道。周肃虽仍有顾虑,但见朱允炆已有决断,也只能躬身领命。
退朝后,朱允炆回到御书房,屏退左右,独自坐在窗前沉思。窗外的梧桐叶被秋风扫落,如同他此刻纷乱的心绪。他知道,今日的决定只是权宜之计,与朱棣的较量迟早会到来。朱棣就像一头潜伏的猛虎,一旦时机成熟,便会毫不犹豫地扑上来。
“陛下,”贴身太监王瑾轻步走进来,递上一杯热茶,“宋大人求见。”
“让他进来。”朱允炆接过茶盏,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却暖不了他冰凉的心。
宋讷走进御书房,见朱允炆神色凝重,便知他仍在为朱棣之事烦忧。“陛下,臣知道您的顾虑。”宋讷开门见山,“但此时确实不宜与燕王决裂。臣已让人查过,燕王与辽东的女真部落暗中有书信往来,似在拉拢他们。若此时开战,女真部落很可能趁机南下,到时候腹背受敌,局势将更难收拾。”
朱允炆闻言,眉头皱得更紧:“朱棣竟连女真都想拉拢?他的野心,比朕想象的还要大。”
“正因如此,才更要沉住气。”宋讷道,“臣已命人密切关注辽东动向,同时暗中联络朝鲜,许以贸易优惠,让他们牵制女真。只要拖延半年,待西南粮草调运回京,京营训练成熟,届时再对付燕王,便有十足把握。”
朱允炆看着宋讷,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宋讷不仅有谋略,更能洞察全局,有他辅佐,确实能省不少心。“宋爱卿考虑周全,朕心甚慰。只是……锦衣卫能查到朱棣谋反的证据吗?”
“陛下放心,蒋瓛办事得力,已在燕王府邸附近安插了不少眼线。”宋讷道,“朱棣私筑兵器坊、招募士兵之事,迟早会留下把柄。只要拿到确凿证据,哪怕他在澳洲势大,天下人也会站在陛下这边。”
朱允炆点了点头,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茶味苦涩,正如他此刻的心境。“那就按爱卿说的办。告诉蒋瓛,务必小心行事,不可打草惊蛇。”
“臣遵旨。”宋讷躬身退下。
御书房内再次恢复寂静。朱允炆走到墙边,看着悬挂的天下舆图,目光落在澳洲的位置。那里曾是父皇朱元璋时期开拓的疆土,如今却成了朱棣的巢穴。他想起父皇临终前的嘱托,要他守好这万里江山,可如今内有朱棣虎视眈眈,外有边疆隐患,这副担子,实在太重。
“父皇,儿臣一定不会让您失望。”朱允炆轻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必须走下去。
与此同时,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正在府中听取手下汇报。
“大人,燕王近日频繁与周德兴、廖永忠等将领会面,似乎在商议什么大事。”一名锦衣卫校尉低声道,“我们的人曾试图靠近,却被燕王的亲卫发现,差点暴露。”
蒋瓛眉头微蹙:“燕王的亲卫警惕性极高,你们不可贸然行动。继续监视,尤其是兵器坊的动静,务必查清他们每日打造多少兵器,运往何处。”
“是,大人。”校尉领命退下。
蒋瓛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燕王府邸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他是朱允炆的心腹,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朱棣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朝廷的安危,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能有丝毫差错。
朝堂上的纷争暂时平息,但暗流却在暗中涌动。朱允炆的应对之策看似稳妥,却也充满了变数。朱棣是否会察觉朝廷的意图?他又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一场无形的较量,已经在京城与澳洲之间悄然展开,而这场较量的结果,将决定大明王朝的未来。
几日后,钦差李适带着赏赐前往澳洲的消息传到了朱棣耳中。
“朱允炆这是想试探本王?”朱棣坐在书房内,看着手中的密报,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王爷,李适此人素有盛名,据说为人精明,此次前来,恐怕不只是犒赏那么简单。”周德兴沉声道,“要不要……”他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朱棣摆了摆手:“不必。杀了他,反而落人口实。让他来,本王正好借此机会,看看朱允炆的底牌。”
“那兵器坊和招募士兵的事,要不要暂时停下?”廖永忠问道。
“为何要停?”朱棣眼中闪过一丝桀骜,“本王做这些,本就没打算瞒多久。朱允炆想查,就让他查。等他查到证据时,本王的大军,恐怕已经兵临城下了。”
周德兴和廖永忠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兴奋。他们跟随朱棣多年,早已不满朱允炆的统治,只等一个机会,便可辅佐朱棣夺取天下。
“王爷英明!”两人齐声说道。
朱棣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训练的士兵,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告诉李适,本王在澳洲恭候大驾。另外,加快兵器打造和士兵招募的速度,本王要让朱允炆知道,什么叫大势已去!”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朱允炆的谨慎应对,能否遏制朱棣的野心?而朱棣的步步紧逼,又会将大明王朝推向何方?没有人知道答案,只能等待时间的裁决。
http://www.c8e.cc/48526/8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