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大幽起兵入大渊(二)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好办法!”众将领纷纷赞同。秦苍当即下令:“李将军,你带领一万人马,假装溃败,引诱藩王的军队追击。张将军,你带领两万人马,在黑风口设下埋伏,等藩王的军队进入埋伏圈,立刻发动攻击。其他人马跟我留在大营,做好接应准备。”
“是!”众将领领命而去。
几天之后,藩王的军队果然抵达了大渊都城附近。他们看到大幽军队撤退,以为大幽军队害怕了,个个趾高气扬,根本没把大幽军队放在眼里。
李将军按照计划,带领一万人马与藩王的军队稍一接触,就假装溃败,仓皇逃窜。藩王的军队见状,果然上当,一路追击而去。
当藩王的军队进入黑风口时,张将军一声令下:“放箭!”
一时间,箭如雨下,藩王的军队纷纷中箭倒地。紧接着,埋伏在两侧山上的大幽士兵冲了下来,与藩王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藩王的军队毫无防备,被打得晕头转向,死伤惨重。藩王见状,知道中计,连忙下令撤退。但已经晚了,大幽军队早已切断了他们的退路。
经过一番激战,藩王的军队全军覆没,藩王本人也被斩杀。
黑风口的捷报传到大幽军队的大营,秦苍欣喜若狂:“好!张将军和李将军干得漂亮!传令下去,趁大渊都城还不知道藩王军队被歼灭的消息,我们立刻攻城!”
大幽军队再次兵临城下,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大渊守将还在等待藩王的军队前来支援,根本没想到大幽军队会突然再次攻城,一时之间,手忙脚乱。
城门很快就被攻破,大幽军队蜂拥而入。萧远山得知城门被攻破,吓得瘫倒在地。柳承业连忙说道:“陛下,快逃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萧远山摇了摇头:“朕是大渊的皇帝,要死也死在这片土地上。”
柳承业无奈,只能护送着萧远山的家眷先行逃离。
大幽军队冲入皇宫,萧远山手持长剑,站在大殿中央,一脸绝望。秦苍走进大殿,看着萧远山:“萧远山,你输了。”
萧远山惨笑道:“是啊,朕输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秦苍说道:“我不杀你,陛下有旨,要你亲自去大幽,为沈氏商队的亡魂谢罪。”
萧远山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好,朕去。”
这场由龙怒引发的战争,终于以大幽的胜利而告终。但战争带来的创伤,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愈合。大幽的士兵们欢呼雀跃,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而大渊的百姓们,却要面对家园破碎、亲人离散的痛苦。
在返回大幽的路上,萧远山坐在囚车里,看着窗外荒芜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悔恨。他后悔自己当初没有重视沈氏商队的案子,后悔自己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才导致了这场战争的爆发。
而李昭然站在上京的城楼上,看着凯旋归来的军队,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场胜利来之不易,它是用无数士兵的鲜血换来的。他也明白,作为一个皇帝,不仅要维护国家的尊严,更要珍惜百姓的生命,让他们过上安稳的生活。
从此以后,大幽和大渊之间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两国互通有无,百姓们安居乐业,仿佛那场惨烈的战争从未发生过。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曾经有一场龙怒,席卷了两国的边关,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岁月流转,黑风峪的血迹早已被风雨冲刷干净,临河城的废墟上也建起了新的房屋。沈氏商队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说,警示着后人要珍惜和平,远离战争。而李昭然和萧远山的名字,也被载入了史册,成为了那段历史的见证者。
在大幽的皇宫里,李昭然常常会拿出沈氏商队的卷宗,仔细翻阅。他会想起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士兵,想起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他知道,自己肩负着整个国家的重任,必须小心翼翼,才能让大幽长治久安。
而在大渊,新的皇帝登基后,吸取了前任的教训,励精图治,努力发展国力。他派人前往大幽,修复两国的关系,希望能够重新建立友好的往来。
时光荏苒,几十年过去了。大幽和大渊都变得越来越强大,两国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边境线上,再也没有了剑拔弩张的气氛,取而代之的是繁忙的贸易和友好的往来。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大幽和大渊的使者在边境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会盟。他们签订了和平条约,约定永不再战,共同发展。当两国的使者握手言和的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这场会盟,标志着两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人们终于明白,和平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而那场曾经让两国陷入战火的龙怒,也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插曲,提醒着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在大幽的历史博物馆里,那封来自西域的急报,被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它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诉说着一个帝王的愤怒,一场战争的爆发,以及最终和平的降临。每年都有无数的人前来参观,他们在这封急报前驻足沉思,感受着历史的厚重和和平的珍贵。
而在大渊的学府里,老师们会给学生们讲述那段历史,告诉他们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重要性。学生们听着故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立志要好好学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和平永远延续下去。
黑风峪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每年都有很多人来这里参观。山谷里绿树成荫,溪水潺潺,再也看不到当年的血腥和恐怖。当地的百姓们依靠着旅游业,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他们会向游客们讲述当年的故事,提醒人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沈氏商队的后代,继承了先辈的事业,将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他们不仅在大幽和大渊之间进行贸易,还将生意扩展到了其他国家。
他们始终牢记着先辈的遭遇,做生意诚实守信,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秦苍将军在退休后,回到了家乡。他常常会坐在院子里,给孩子们讲述当年的战争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对这位英雄爷爷充满了敬佩。秦苍会告诉孩子们,战争是可怕的,和平是可贵的,希望他们永远不要经历战争。
李昭然晚年的时候,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他在退位后,并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走遍了大幽的各个地方,了解百姓的生活情况。
他看到百姓们安居乐业,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一生的努力没有白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带走了许多人和事,但那段龙怒边关的历史,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善恶和战争的残酷,也让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与幸福。
大幽上京的朱雀大街上,百姓们自发地涌上街头,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他们伸长了脖子,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远方,期待着那个特殊时刻的到来。今日,是大渊皇帝萧远山抵达上京,为沈氏商队亡魂谢罪的日子。
街道两旁,彩旗飘扬,却掩不住空气中那股既肃穆又带着几分亢奋的气息。
茶馆酒肆里,说书先生唾沫横飞地讲述着沈氏商队的惨案,以及大幽军队如何势如破竹,直捣大渊都城的英勇事迹。
听客们时而扼腕叹息,时而拍手称快,情绪随着故事的起伏而波动。
“来了!来了!”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瞬间点燃了所有百姓的热情。
只见远处,一支队伍缓缓走来。最前面的是大幽的皇家仪仗队,士兵们身着崭新的铠甲,手持长矛,步伐整齐划一,每一步都踏在鼓点上,铿锵有力。紧随其后的是一辆囚车,由四匹健壮的黑马牵引着。囚车四周围着手持利刃的侍卫,戒备森严。
囚车中,萧远山身着素服,头发散乱,曾经的帝王威仪荡然无存。他低垂着头,脸上写满了屈辱和悔恨。当囚车经过朱雀大街时,百姓们的情绪瞬间爆发了。
“就是他!就是这个昏君!”
“为沈氏商队报仇!”
“杀了他!杀了他!”
石块、烂菜叶、鸡蛋……各种杂物如雨点般砸向囚车。萧远山蜷缩在囚车角落,任由那些污秽之物落在身上,一动不动。他知道,这是他应得的。
李昭然站在承天门上,俯瞰着这一切。他神色平静,心中却五味杂陈。他想要的并非萧远山的性命,而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大幽的子民不容欺辱,大幽的尊严不容践踏。
“陛下,百姓们情绪激动,要不要……”李德全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问道,生怕发生什么意外。
李昭然摇了摇头:“不必。让他们发泄一下也好,这是他们心中的怨气。”
队伍缓缓来到太庙前。太庙是大幽历代先帝的陵寝所在地,庄严肃穆。李昭然从承天门上走下来,来到太庙前的广场上。
萧远山被从囚车中押了出来,强迫着跪在地上。李昭然走到他面前,声音冰冷:“萧远山,今日,你要在这里,当着我大幽列祖列宗的面,为沈氏商队的三百二十七名亡魂谢罪。”
萧远山缓缓抬起头,眼中充满了血丝。他看着李昭然,又看了看周围那些怒目而视的百姓,深吸一口气,用嘶哑的声音说道:“朕……大渊皇帝萧远山,愧对大幽百姓,愧对沈氏商队的亡魂。是朕治国无方,致使匪患猖獗,让你们遭受了无妄之灾。朕在此,向你们谢罪了!”
说罢,他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额头撞在青石板上,鲜血直流。
李昭然看着他,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了一些。他转身,面向百姓们:“父老乡亲们,萧远山已经谢罪。朕知道,沈氏商队的冤屈不是一个谢罪就能弥补的,但朕向你们保证,从此以后,朕一定会加强边境管理,保护好每一个大幽子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百姓们听了李昭然的话,渐渐安静了下来。他们知道,皇帝已经为他们讨回了公道,再多的惩罚也换不回那些逝去的生命。
谢罪仪式结束后,萧远山被关押在天牢里。李昭然并没有立刻处置他,而是让他在天牢里反思自己的过错。
朝堂之上,对于如何处置萧远山,大臣们意见不一。
“陛下,萧远山昏庸无能,致使我大幽子民惨死,罪该万死,应当立即处死,以儆效尤!”兵部尚书秦岳义愤填膺地说道。
“陛下,不妥。”礼部尚书温彦反驳道,“萧远山毕竟是大渊的皇帝,虽然沦为阶下囚,但杀了他,恐怕会引起大渊国内的动荡,不利于两国今后的和平相处。依臣之见,不如将他软禁起来,作为人质,牵制大渊。”
“温大人说得有道理。”户部尚书周衍附和道,“如今大渊新帝刚刚登基,局势不稳。如果我们杀了萧远山,新帝很可能会以此为借口,与我们反目成仇。
到时候,边境再起战事,受苦的还是百姓,国库也会因此受损。”
李昭然听着大臣们的争论,陷入了沉思。他知道,秦岳的话有道理,萧远山罪该万死;但温彦和周衍的顾虑也并非多余,杀了萧远山,确实可能引发新的战乱。
“此事容后再议。”李昭然最终说道,“先将萧远山关押在天牢,密切关注大渊的局势变化。”
就在大幽朝堂为处置萧远山争论不休的时候,大渊国内也并不平静。新帝赵钰是萧远山的侄子,年仅十六岁,性格懦弱,根本无法掌控朝政。朝堂之上,以丞相魏庸为首的一派和以镇南王赵虎为首的一派明争暗斗,互相倾轧。
魏庸是萧远山的心腹,一直想扶持一个傀儡皇帝,以便自己独揽大权。而镇南王赵虎则野心勃勃,早就对皇位虎视眈眈,如今萧远山被俘,正是他篡权夺位的好时机。
在一个深夜,镇南王府内,灯火通明。赵虎正与他的心腹谋士密谋着。
“王爷,如今赵钰年幼无能,魏庸专权,正是我们起兵的好时机。”谋士说道。
赵虎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本王也是这么想的。魏庸那个老匹夫,仗着有萧远山撑腰,平日里根本不把本王放在眼里。现在萧远山成了阶下囚,看他还能嚣张到什么时候。”
“可是王爷,我们贸然起兵,恐怕会引起大幽的不满。”另一位谋士担忧地说道。
赵虎冷笑一声:“大幽刚刚打完仗,国力空虚,根本无力再发动一场战争。再说,我们是以‘清君侧,除奸佞’的名义起兵,名正言顺,大幽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王爷英明。”众谋士纷纷附和。
赵虎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指向都城的方向:“传令下去,明日一早,集结五万兵马,向都城进发!”
第二天一早,镇南王赵虎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的消息传到了大渊都城。朝野上下一片恐慌,新帝赵钰吓得躲在后宫里,瑟瑟发抖。
丞相魏庸连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陛下,镇南王叛乱,兵临城下,我们该怎么办啊?”一位大臣哭着说道。
魏庸脸色阴沉,他知道,自己与镇南王积怨已久,如果镇南王攻入都城,自己必死无疑。
“慌什么!”魏庸强作镇定地说道,“传朕旨意,命城外守军死守城门,同时派人快马加鞭前往大幽,请求援兵。”
“向大幽求援?”一位大臣惊讶地说道,“大幽刚刚打败我们,他们会愿意出兵帮助我们吗?”
魏庸叹了口气:“如今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告诉大幽皇帝,只要他们愿意出兵相助,我们愿意割让北方五州之地。”
大渊求援的使者很快就抵达了大幽上京。李昭然得知镇南王叛乱的消息,召集大臣们商议。
“陛下,大渊求援,我们该不该出兵?”秦岳问道。
李昭然沉思片刻,说道:“大渊内乱,如果镇南王得逞,建立新的政权,很可能会对我们大幽不利。而且,我们刚刚与大渊签订了和平条约,如果坐视不理,恐怕会失信于天下。”
“可是陛下,出兵相助,我们需要耗费大量的粮草和军饷,这对我们的国库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周衍担忧地说道。
李昭然点了点头:“周爱卿说得有道理。但我们也不能白白出兵。告诉大渊使者,我们可以出兵相助,但除了割让北方五州之地外,还要他们支付一百万两白银作为军费。”
大渊使者不敢怠慢,连忙将大幽的条件传回了都城。魏庸得知后,虽然心疼那一百万两白银和北方五州之地,但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也只能答应。
李昭然得到大渊的答复后,任命秦苍为帅,率领十万大军,前往大渊平定叛乱。
秦苍接到命令后,不敢耽搁,立刻率领大军出发。他知道,这次出兵,不仅是为了帮助大渊平定叛乱,更是为了维护大幽在大渊的利益。
大军行进到半路,突然接到探马回报,说镇南王赵虎已经攻破了大渊都城的城门,魏庸被杀,新帝赵钰被软禁。
秦苍眉头紧锁,他没想到镇南王的军队如此强悍,竟然这么快就攻破了都城。
“将军,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副将问道。
秦苍沉思片刻,说道:“继续向都城进发。镇南王刚刚攻破都城,根基未稳,我们正好可以趁此机会,一举将他歼灭。”
镇南王赵虎攻入都城后,得意忘形,在皇宫里大肆搜刮财宝,饮酒作乐,根本没把大幽的援军放在眼里。
当秦苍率领的大幽军队兵临城下时,赵虎才如梦初醒,连忙组织军队抵抗。
但此时的镇南王军队,早已是强弩之末。士兵们在攻破都城后,个个都抢得盆满钵满,无心恋战。面对大幽军队的猛烈攻击,很快就溃不成军。
秦苍率领大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入了都城。镇南王赵虎在逃跑的过程中,被大幽士兵斩杀。
平定了镇南王的叛乱后,秦苍并没有立刻返回大幽,而是留在大渊都城,帮助新帝赵钰稳定局势。他知道,大渊的稳定,对于大幽来说,至关重要。
在秦苍的帮助下,新帝赵钰逐渐稳定了心神,开始处理朝政。他对秦苍感激涕零,答应会遵守与大幽的约定,割让北方五州之地,并支付一百万两白银作为军费。
秦苍将大渊的情况写成奏报,派人送往大幽上京。李昭然接到奏报后,非常满意。
“秦苍做得很好。”李昭然说道,“传朕旨意,赏赐秦苍黄金千两,锦缎百匹。同时,命他尽快将北方五州之地接收过来,并清点好那一百万两白银。”
“陛下英明。”李德全说道。
就在大幽准备接收大渊北方五州之地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在北方五州之地中,有一个名叫云州的地方,这里物产丰富,地理位置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云州刺史慕容烈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不愿意将云州拱手让人,于是暗中联络了周边几个州的刺史,准备联合起来,抵抗大幽的接收。
慕容烈知道,仅凭他们几个州的兵力,根本无法与大幽抗衡。于是,他派人前往西域,联络了西域的一个游牧民族——突厥。
突厥可汗是一个嗜杀成性的人,早就对中原的富庶垂涎三尺。接到慕容烈的邀请后,他立刻答应出兵相助,并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能够击退大幽军队,云州及周边几个州的土地归慕容烈所有,但人口和财物必须归突厥所有。
慕容烈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财富,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突厥可汗的条件。
很快,突厥可汗率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云州进发。
大幽负责接收云州的将领是秦苍的副将李威。李威得知慕容烈联合突厥叛乱的消息后,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向秦苍和大幽上京禀报。
秦苍接到消息后,非常愤怒:“慕容烈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竟然敢勾结突厥,背叛大幽!传命下去,集结大军,前往云州平叛!”
李昭然接到奏报后,也是怒不可遏:“突厥蛮夷,竟敢干涉我大幽内政!传朕旨意,命秦苍率领大军,务必将突厥军队和慕容烈的叛军一网打尽,给他们一个教训!”
一场新的战争,即将爆发。
秦苍率领大军,日夜兼程,向云州进发。当大军抵达云州城下时,突厥军队和慕容烈的叛军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云州城外,两军对垒,杀气腾腾。
秦苍站在阵前,看着对面的突厥军队和叛军,大声说道:“慕容烈,你勾结外敌,背叛大幽,罪该万死!识相的,赶紧打开城门投降,或许朕还能饶你一命!”
慕容烈站在城楼上,冷笑一声:“秦苍,别以为你们大幽就了不起。今天,我就要让你尝尝我们的厉害!”
“狂妄!”秦苍怒喝一声,“传令下去,攻城!”
随着秦苍一声令下,大幽军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突厥军队和叛军也不甘示弱,奋勇抵抗。
双方你来我往,杀声震天。战斗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双方伤亡都非常惨重。
秦苍看着士兵们一个个倒下,心中非常焦急。他知道,这样耗下去,对大幽军队非常不利。
“必须想个办法,尽快打破僵局。”秦苍自言自语道。
就在这时,秦苍的儿子秦峰走上前:“父亲,孩儿有一计,或许可以攻破城门。”
秦苍看着儿子,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哦?什么计策?”
秦峰说道:“突厥军队虽然勇猛,但他们不熟悉中原的地形。我们可以派一支精锐部队,从小路绕到突厥军队的后方,发动突袭。突厥军队受到袭击,必然会大乱。到时候,我们再从正面发起猛攻,一定可以攻破城门。”
秦苍点了点头:“这个主意不错。但小路崎岖难行,而且容易被敌人发现,派谁去合适呢?”
秦峰挺身而出:“父亲,孩儿愿意带领一支精锐部队,执行这个任务!”
秦苍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心中有些犹豫。秦峰是他唯一的儿子,他不想让儿子冒险。但他也知道,这是打破僵局的唯一办法。
“好,你带领五千精锐,务必小心行事。”秦苍最终说道。
“请父亲放心,孩儿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秦峰说道。
秦峰带领五千精锐部队,趁着夜色,悄悄地从小路绕到了突厥军队的后方。
第二天一早,秦苍率领大军,从正面发起了猛攻。突厥军队和叛军连忙组织抵抗。就在双方激战正酣的时候,秦峰率领的精锐部队突然从突厥军队的后方发起了突袭。
突厥军队毫无防备,顿时大乱。慕容烈的叛军看到突厥军队大乱,也无心恋战,纷纷溃散。
秦苍见状,大喊一声:“兄弟们,冲啊!”
大幽军队士气大振,如同潮水般涌入云州城。经过一番激战,突厥军队和慕容烈的叛军被彻底歼灭,慕容烈被斩杀,突厥可汗率领残部狼狈地逃回了西域。
云州平定后,大幽顺利接收了北方五州之地。这场由接收土地引发的战争,最终以大幽的胜利而告终。
战争结束后,大幽的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国力也日益强盛。李昭然看着版图上新增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但他也知道,治理好这些新增的土地,并非易事。
“传朕旨意,任命有经验的官员前往北方五州之地,安抚百姓,发展生产。同时,在这些地方设立驿站,加强与中央的联系。”李昭然说道。
“陛下英明。”李德全说道。
在李昭然的精心治理下,大幽逐渐走向了繁荣昌盛。百姓们安居乐业,国家富强,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而大渊,则因为常年的战乱和割地赔款,国力日渐衰退,最终沦为了大幽的附属国。
萧远山在天牢里被关押了十年,最终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病逝了。李昭然得知后,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下令将他的遗体送回大渊,按照王侯的礼节安葬。
秦苍因为战功赫赫,被封为镇国大将军,成为了大幽的一代名将。他的儿子秦峰也因为在云州之战中立下大功,被封为骠骑将军。
沈氏商队的后代沈明远,继承了先辈的事业,将生意做得更大。他不仅在大幽境内开设了许多商铺,还将生意扩展到了周边的国家。他始终牢记着先辈的遭遇,经常捐款捐物,帮助那些遭受战乱和灾难的百姓。
岁月流转,几十年过去了。大幽的繁荣昌盛一直延续着,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传奇。而那段龙怒边关的历史,也被人们永远铭记在心,提醒着人们要珍惜和平,远离战争。
在大幽的皇宫里,李昭然的画像被悬挂在最显眼的位置。画像中的李昭然,目光坚定,神情威严,仿佛在守护着这个他一手缔造的盛世王朝。
而在大幽的历史长河中,李昭然也被后人尊称为“圣明之君”,他的功绩被永远传颂。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护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创造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
龙怒边关的故事,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成为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http://www.c8e.cc/12416/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