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刷视频:震惊古人 >第550章 始皇鼓励百姓寻根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550章 始皇鼓励百姓寻根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都说边疆苦,却不知道当川贵良田养不活那么多人时,那才叫真苦。

  而那些对“华夏”民族身份颇有微词的人,也愿意移民阿苏家。

  虽然成了阿苏人就看不了天幕,但他们……尤其是故土新归之地那些被宗教洗脑的人,根本不在乎。

  若是不信,建议去看看相关视频。

  阿华和阿苏还承诺:牛羊等财物,愿意带走就带走,带不走的按市价收购。

  到了阿苏家,按“一亩换两亩”的原则发地。

  也就是你在阿华家有一亩地,到了阿苏家就给你两亩。

  并且,实际上甚至是一比五、一比十的发!因为阿苏家真是地广人稀。

  更何况,阿苏把这些移民都安排在各小弟家里。

  花别人家的地,咱不心疼。

  这群移民肯定会因风俗习惯和本地居民闹矛盾。

  而本地居民又会因移民分到的地多而恨上小弟们的朝廷。

  “我祖祖辈辈在这,才这么点田!新来的凭什么比我多?”

  小弟们明知这是阳谋,也没法破解。

  难道和大哥翻脸?

  让百姓跟着一起和大哥闹闹、多要点好处,百姓愿意。

  但真要掀桌子和大哥干仗、分家……呵呵,百姓肯定会抄家伙,但冲的恐怕不是大哥,而是先把自己扬了。

  郎有情,妾有意,这事就这么成了。

  阿美在一旁看的着急,你们怎么越走越近,都快亲上了。

  怎么又把我撇下了?

  这不行!

  于是阿美赶紧表示: 我家也可以接受移民!

  阿华说行啊,然后递过去一份名单。

  阿美一看就懵了:这名字……怎么看着像中东那片的?

  阿华: 不是像,这些都是最虔诚的宗教徒,和你们信宗教的一样。

  阿美: 这能一样?

  阿华: 都是信上帝的嘛,只是称呼不同。

  阿美:我要的是知识分子!

  阿华又掏出一份名单。

  阿美:……

  我要的是能搞科研、搞理论、哪怕会打铁的工人也行啊!

  谁特么要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只会叽叽歪歪、一点建设性意见都没有的穷酸文人!

  阿华: 这可都是你的铁杆粉丝,连祭祖时都要在胸口划十字的,真不要?

  阿美: 不要!哪怕给我只会干体力活的都行,这些人坚决不要!

  阿华指着第一份名单,一脸“纯真”地问:“这些不都是能干体力活的吗?”

  阿美抓狂道:这些都是极端宗教分子!

  闻言,阿华和阿苏立刻义正词严地指责阿美:“你居然搞宗教歧视!!!”

  阿美顿时语塞。

  阿华给的,都是阿美不想接的盘。

  我阿美又不是垃圾回收站。

  你都看不上的东西,往我家塞,你恶心谁呢?

  于是,此事不了了之。

  火热年代,民族之事,大致如此。

  其他种种,容后再禀。

  至于春风的年代,关于民族一事……不提也罢。

  ~~~~~~

  还是说回大秦吧。

  除了统一国籍和族籍这档子事,秦王政又顺手解开了一道昔日禁令。

  当年始皇一统天下后,曾明令禁止百姓以故国之名自称籍贯。

  比方说,你家住燕国旧都蓟城。

  出了门,你可以说自己是广阳郡人、蓟县人。

  甚至可以学某个在刻板印象中不团结的省份一样,什么郡、什么县都不提,直接精细到村。

  甭管别人听没听过,反正我就住这儿!

  但唯独不能说“我是燕国人”或“燕地人”。

  当然,这种禁令就算放到明朝锦衣卫、清朝血滴子眼皮底下,也未必能完全贯彻。

  即便只要使用通讯设备就能被记录被追踪的现代,也做不到同时监视所有人。

  更别提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秦朝了。

  所以这条律令,差不多就跟现代查骑电瓶车戴不戴头盔一个性质。

  平时懒得较真的时候,你从交警队门口漂移过去都没人管。

  可一旦上头严抓,刚出小区门就能看见警察叔叔微笑着向你招手。

  真要较起真来,全天下十有七八都是“罪民”。

  所以这条禁令,基本处于“薛定谔”的状态。

  你不能说它不存在,但也不能说它时刻管用,全看朝廷想不想找你茬。

  也正因如此,在统一了国籍和族籍之后,始皇大手一挥,干脆把这条鸡肋禁令给废了。

  别说自称“燕地人”、“齐地人”了,就算你想说自己是“蓟人”、“杞人”。

  哪怕这个国家已经亡了四五百年,只要你开心,都随你便。

  非但如此,始皇还热情洋溢地鼓励百姓寻根。

  他甚至让史官们把各国史书翻了个底朝天,又召集各国老史官。

  要求他们按周朝分封时的疆域,仔细考据每一片土地最初属于哪个诸侯国。

  然后广而告之,务必让各地百姓都晓得自个儿的“根”在哪儿。

  一旁的史官们听得嘴角直抽抽。

  不就是想分化各地民众,防止他们团结一心么?

  说得这么冠冕堂皇!

  也没见您在秦地上搞这套啊!

  其实,这回真是史官错怪始皇了。

  他在秦地,也照样搞!

  除了核心的三秦之地,即便是那些被大秦统治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地区,始皇也鼓励当地百姓寻根。

  比如川蜀,始皇就说:你们可以自称蜀人,也可以巴人,靠近汉水的那一块,算苴人也行。

  又比如楚国,原本只是个小小的子爵国。

  除了周成王当年封给他们的那点地盘,其他土地,始皇都要求史官务必追根溯源,找到对应的最早封国。

  绝不能让百姓忘了根在哪儿!

  这一招,还顺带转移了不少矛盾。

  就拿曾经的燕国都城蓟县来说吧。

  现在那儿的老百姓,有的自称“燕人”,有的却偏说自己是“蓟人”。

  因为蓟城这块地,最早是“蓟国”的,国君是尧帝的后代,姓祁。

  这下可热闹了,起初只是嘴炮。

  燕人鼻孔朝天,嘲笑蓟人:“燕国可是正儿八经的姬姓封国,始祖是帝喾。”

  “蓟国不过是祁姓,始祖是帝尧。”

  “按辈分,你们该给我们行父礼!”

  蓟人也不甘示弱:“照你这么论就没意思了,要比就比建国早晚!”

  “蓟国在商朝就立国了,那时候姬姓祖宗还在给商王当打手,满世界抓羌人呢!”

  蓟人反过来要求燕人行臣礼,“像你们祖宗一样,给我们打猎去!”

  文斗,历来是分不出高下的。

  就好比李太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跟某位现代诗人浅浅写的“我们一起去尿尿。你,尿了一条线。我,尿了一个坑。”

  还真有人觉得后者比李太白写的好,这上哪儿说理去?

  所以,最终还是得武斗。

  不服?就打到你服!

  再不服?就往死里弄!

  就在燕、蓟两拨人摩拳擦掌,准备约架的时候,更没眼力见的跳出来了。

  一伙人嚷嚷自己是“无终人”、“终北人”。

  这下好了,燕人和蓟人瞬间放下成见,枪口一致对外。

  跳过辩论阶段,直接上手教育。

  因为无终国,是由戎狄建立的氏族制小国。

  燕国和蓟国再怎么吵,那也是华夏内部兄弟吵架,属于内部矛盾。

  突然蹦出个蛮夷胡人,不打你打谁?

  一边拳脚相加,一边骂骂咧咧:“那么喜欢当蛮夷,登记族籍的时候你怎么不填‘戎族’!”

  无终人一边抱头防守,一边不服气地反驳:“史书说无终是戎狄,那是姬周狭隘之言!”

  “无终祖先乃夏后氏!”

  “夏朝的时候,燕国、蓟国的祖宗,那时候还不知道在哪个山沟沟里晃荡呢!”

  “华夏的‘夏’字就来自夏朝!我们才是正统!”

  “放屁!”燕人和蓟人异口同声。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跟你夏后氏有半毛钱关系?”

  多说无益,还是手底下见真章吧。

  谁打赢了,谁就是正统,谁就有理!
  http://www.c8e.cc/20255/5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