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1979戏梦人生 >第65章 向着海里进发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65章 向着海里进发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舞台灯光照耀之下,上百人的目光中,杨立辛、任保贤俩人上来就对着桌子上的服装起了争执。

  一番口角,杨立辛穿上笔挺的“八路”装,而任保贤则套上并过于肥大的“汉奸”服,俩人神态各异地开始表演。

  杨立辛器宇轩昂,一开口就是字正腔圆的“主角”范儿。而任保贤则是贼眉鼠眼、满脸地不服气,一上场那股子小人物的猥琐与精明劲儿就出来了。

  起初,台下还是带着节日里看热闹的轻松。

  没想到情节发展如此迅速,大伙逐渐都坐直了身体,有的干脆前倾着想看得清楚些。

  几句台词立住人设,“主角”杨立辛一本正经地念着慷慨激昂的台词。

  而“配角”任保贤一边故作配合,一边又因为不服从角色而不断陷入尴尬、抢戏。

  俩人一番你来我往,笑料包袱不断,台下的笑声像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一圈圈扩散开来,成了笑声的海洋。

  到了后半段,俩人互换身份时,那种角色巨大的反差感一下子让现场哄堂大笑。

  “哎哟喂!”

  坐在前排的邓大姐刚喝进嘴的茶差点喷出来,指着台上笑得直拍大腿。

  杨立辛指着任保贤:“你瞧瞧你这模样、这身段、这相貌,那是几千年才出一个啊?”

  任保贤:“几千年就出了这么个东西?”

  杨立辛:“你不是东西。”

  “你说我不是东西?”

  “哦!你是东西!”

  “我是什么东西?”

  俩人一番争吵,坐在一旁的曹宇一边摇头,一边笑得肩膀直抖。

  “这词儿写的……太损了!”

  等到最后,当俩人脱离“服装”,心态上重新回归“角色”,错乱的服装和正确的表演更是让人笑得合不拢嘴。

  而台下的演员们,在笑声之外,也咂摸出了几分滋味。

  对于人艺这样的话剧团来说,舞台之上是表演,舞台之下是社会,谁都想走到舞台中央大鸣大放,都有不服气的时候。

  此时舞台上的“主角与配角”,分明是他们每个人在过往岁月、甚至在当下剧院里都或多或少感受过的微妙关系。

  当这种关系被极端化、娱乐化之后,大家开怀一笑间,心态上也放松了不少。

  是啊,从来都是演员服务角色,如果硬要角色服务演员,那就是笑料一桩。

  想到这一层的人们,再看台上的“小品”,立刻就觉得非同凡响。

  台下的夏春偏着头跟一旁的俞民嘀咕,“这段‘小品’真不错,感觉跟丁西林那些喜剧相比更有意思。”

  俞民也点头,“而且立意多好,一段小品,省了咱们好多嘴仗!”

  这些年,为了竞争角色,跑到院长们面前表态争执的事也常有发生,刁光谭他们几个可以说都是磨破了嘴皮子。

  没办法,手底下都是精兵强将,各个演出水平都很高,谁上谁下,有时候真的挺难说。

  一番表演结束,杨立辛和任保贤台上鞠躬,台下的喝彩声不断。

  坐在前排的蓝田野回过头来,看着不远处的钟山,“小山,实话说,你写的吧?”

  钟山嘿嘿一笑,“集体创作!集体创作!”

  旁边的蓝因海和梁秉鲲对视一眼,都觉得钟山这小子真不错,能处!

  一场小品演完,后面的节目里各位演员的专业表演依旧精彩,但台下的观众眼中都明白,跟小品相比,这些顿时有些黯然失色。

  两个小时的联欢会倏忽而过,温暖的宴会厅里,大家都觉得今年这个联欢会让人前所未有的舒畅。

  散场的时候,杨立辛和任保贤凑了过来,拉着编剧组的仨人喝茶聊天。

  今天这一场“小品”,让俩人狠狠地在全院职工面前露了一次脸,这种赢得专业人员认可的感觉,可比往常在舞台上受到观众欢迎还舒服。

  五个人坐在一起喝茶,四个人都明白,今天这个局面,可以说一多半都是钟山这个剧本的功劳。

  任保贤拍着钟山的肩膀,满面红光,“兄弟啊,以后有这种‘小品’,你可别忘了叫我!随叫随到!”

  杨立辛赶忙跟上,“俺也一样!”

  钟山闻言笑了,正要谦虚几句,忽然看到刁光谭急匆匆冲几人招手。

  “来来来!都过来!”

  几人赶忙起身跟着过去,只见曹宇和邓大姐几人正站在宴会厅外聊天。

  看到钟山几人走过来,邓大姐脸上顿时挂上了笑容。

  “你们这个‘小品’,搞得真好!前所未有啊,有意思!”

  钟山几人谦虚了几句,邓大姐摆摆手,看着两个演员,“我想着,过两天海里也搞联欢会,你们能不能辛苦辛苦,再去那边给老同志们表演一下?”

  这话一出,杨立辛和任保贤肉眼可见的激动起来。

  去那里演出,这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

  想当年,教员独爱侯宝林的相声,经常找他来演出,侯宝林由此声名更上一层楼,一跃成为相声行当里独一份儿的存在。

  现如今,机会摆在几人面前,说不激动,那是不可能的。

  任保贤即刻表态,“您这话说得!我们不辛苦!表演能够得到认可,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好好好……”邓大姐跟俩人握握手,又看向一旁的编剧组三人,“这个‘小品’这么成功,剧本创作功不可没,到时候你们是不是也一起去参加参加?”

  仨人自然是满口答应,一番对奏结束,众人簇拥着把几位老同志送出剧场。

  看着小车远远离去,曹宇扭头看看钟山,脸上的满意根本掩饰不住。

  他拍拍钟山的肩膀,“过完年,《天下第一楼》一定要精心筹备,把咱们这部新话剧造成人艺的保留剧目!”

  这话可以说直接给钟山的话剧定了调子,就是不计成本,奔着最精品的状态去了。

  没出半小时,去海里演出的消息就不胫而走,院里还未离去的演员们听到这个消息,看钟山的眼神比原来愈发热情,就连杨立辛和任保贤也受到了不少夸赞。

  钟山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夜里十点钟。

  早已放假的钟小兰一听说钟山弄的小品要去海里演出,整个人都楞了。

  她喃喃自语,“那里面得什么样啊……”

  发完癔症,她眨着闪亮的眼睛凑在钟山旁边:“哥,你这去一趟,有没有个留念?”

  第二天一早,刚起床的钟友为和王蕴如就被按捺不住的钟小兰官宣了这个消息。

  俩人不敢置信地再三确认,等到钟山说出细节才终于相信,兴奋地不知如何是好。

  “教员保佑!教员保佑!祖坟冒青烟啊……”

  王蕴如脸上不知是哭是笑,人也成了无头苍蝇,“不行,一会儿我得好好上柱香。”

  钟友为更是对钟山大加赞叹。

  “好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现在可比老爹我当年强多了!”

  钟小兰则是拽着钟山连番叮嘱,一定让他拍拍照片、带点纪念品回来,目的自然是好回头拿去学校装逼。

  ……

  钟山一开始对于这份荣耀的体会还不算深刻。

  可等到了海里,看着眼前一个个只在前世电视和互联网上才见过的面貌出现在自己面前,他忽然有一种自己正在参与其中的奇妙感觉。

  一番演出收获阵阵欢笑,那种仿佛上帝拨弄琴弦的错觉让人觉得生活无限美好。

  演出结束后,现场参与表演的演员一起受到了领导们的接见。

  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在现场掠过,钟山几人现场鞠躬致谢,人群中央,一位身量不高的老人扬声问道:“哪一个是钟山?”

  钟山举手迎上去。

  老人跟钟山握着手,笑道,“好哇,你的话剧写得很好。我从你这里也学会了很多,比如小康!比如官二代!”

  第二个词一说出口,现场又是一阵轻笑。

  这是《法源寺》里,谭嗣同自我介绍时的词汇。

  “我之前跟他们聊,日本的朋友也讲维新,他们对《法源寺》也很感兴趣呀,说不得以后还可以搞文化交流。”

  老人说完,又问一旁的演员们,“人艺最近有没有新作品呀?”

  “有的领导,有的!”

  任宝贤顺势介绍了一下还没开始排练的《天下第一楼》。

  “好哇!名字好,寓意也不错!希望你们人艺能继续创造精品!”

  老人看看钟山,语重心长,“创作上一定不要怕困难!”

  钟山闻言心中一动,陪笑道,“创作上倒是没什么困难,倒是有个事情,我想请示一下领导。”

  “哦?”老人稍微认真起来,“说说?”

  “燕京烤鸭店这个老招牌‘全聚德’,大伙儿都盼着重新挂回来呢!”

  老人闻言顿时笑了,“一个烤鸭店的招牌,跟你们人艺有什么关系?”

  “我写这部作品,就是从烤鸭店得到的灵感,更何况全聚德也算是老字号,燕京的市民文化符合,现在叫燕京烤鸭店,确实不如全聚德顺口,大伙都盼望着能把匾额再挂上去呢!”

  “好哇,你这个小子,倒是有点侠气!”

  老人赞许的点点头,也没继续说话,转而去慰问下一组表演的演员了。

  下午,从海里出来,回到筒子楼里的时候,钟山发现邻居们看自己的眼神已经从原来的亲和随意变成了尊敬和好奇。

  他刚要挥手跟邻居们打招呼,大伙已经呼啦一下子都围了上来。

  大伙叽叽喳喳地问长问短,表现出来的激动仿佛见了什么大人物一样。

  钟山心里直想笑,但也知道这种状态今天是改变不了,只能硬着头皮应付着涌上来的街坊,费了半天劲才终于走回了家。

  “回来啦!”

  王蕴如早已开门等候,等钟山进来了,她把门一关,一家人开始等待着钟山分享这份儿独特的经历。

  钟山讲述过程的时候,还挺淡定,反而是听故事的三个人颇为激动。

  一番历程讲完,终于到了谈收获的时间。

  王蕴如喜气洋洋地看着钟山一样样拿东西,还不忘了埋汰钟友为一番。

  “你看看你,单位发个暖壶都给你歪瓜裂枣的,你就不会跟他们翻脸?”

  “嗨,都是同事,再说这也没有什么,都一样用。”

  钟友为讪讪地解释了一句,催促着钟山。

  “快打开给我们看看!”

  钟山遂打开一个格外精致厚重的木盒,揭开一看,是一套崭新的骨瓷茶具。

  这鲜亮的颜色和古朴隽永的造型,一看就不是凡品。

  一家人跟看稀世珍宝一般挨个欣赏。

  钟友为抖着手拿起大茶壶,看着上面那个特别的地址落款,别提多高兴了。

  王蕴如见状,赶紧抢下来放到桌上,叮嘱道,“这玩意儿轻易不能用,咱们还是存起来,留着给小山传家!”

  “对对对,传家、传家……”

  把茶具收起来,钟山又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递给钟小兰,“给你。”

  钟小兰赶忙抢过来,捧在手里迎着光线仔细观察。

  “哥,这也是海里的?”

  “哪儿啊,百货大楼的。”

  “嗨!”

  钟小兰顿时有些失望。

  钟山笑笑,说道,“不过有位老同志拿着个钢笔给我签了个名。”

  说罢,他又从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递给钟友为。

  钟友为翻开笔记本的扉页一看,人差点厥过去。

  王蕴如的茶壶,钟小兰的钢笔,钟友为的笔记本,这一番年货发放下来,全家人都有了自己的装逼利器。

  晚上王蕴如特意做了一顿大菜,犒赏钟山的杰出贡献。

  一家人快快乐乐地吃完饭,收拾完桌子,钟友为给钟山倒了杯茶。

  “明天周末,你跟我去扫墓去吧?”
  http://www.c8e.cc/33885/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