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土耳其的抉择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伊斯坦布尔的晨雾还没散尽,托普卡帕宫的议事厅里已挤满了人。大理石地面上铺着从波斯运来的地毯,却仍挡不住空气中的寒意——那寒意来自各方势力的眼神碰撞,比黑海的早风还要凛冽。

  “依我看,干脆彻底倒向明朝!”说话的是哈希姆,他是土耳其国内亲明派的领袖,长袍上绣着象征吉祥的凤凰图案,那是去年明朝使者来访时送的礼物。他把手里的茶碗重重往小几上一磕,青瓷碗沿磕出个小豁口,“明朝给的援助是实打实的——上个月刚运来了二十车稻种,据说明年能让安纳托利亚的粮产量翻一倍;还有那些铁匠,手把手教咱们的人打新犁,比原来的木犁深耕三寸,这不比欧盟空口白牙的‘承诺’强?”

  话音刚落,对面的凯末尔“嗤”地笑出声。这位亲欧派的年轻将领穿着笔挺的欧式军装,袖口还别着欧盟颁发的勋章,“哈希姆长老怕是忘了,明朝的稻种得用他们的灌溉技术,那些水管子、水车全得从明朝买,钱从哪来?欧盟可是答应免咱们三年关税,还帮咱们修铁路——从伊兹密特到伊兹密尔,铁轨铺好了,咱们的羊毛、橄榄油运到欧洲能多赚三成!”

  “赚再多,铁路修到家门口,欧盟的军队不也跟着进来了?”哈希姆立刻反驳,手指戳着地图上的铁路线,“你看这走向,明摆着把咱们的咽喉要道全占了!当年奥斯曼帝国何等威风,如今要让外人在咱们地盘上指手画脚?”

  凯末尔猛地站起来,军靴踩在地毯上发出闷响:“长老这话就错了!欧盟是来‘合作’的,不是来‘占领’的。他们的工程师还在帮咱们建学校呢,教孩子们学算术、学外语,这才是长远之计——总不能让后代还守着老账本过日子吧?”

  议事厅角落里,突然响起个苍老的声音。拄着蛇头拐杖的大祭司缓缓站起身,他的头巾上缠着块明朝丝绸,边缘却绣着欧盟的星旗图案,“吵了三个月,还是没个结果。”他颤巍巍地走到厅中央,拐杖往地上一顿,“老身倒想问问,你们谁去过加里波利?”

  众人都愣了。加里波利是去年明军和欧盟军队短暂交火的地方,如今还留着炮弹炸出的坑。

  “那里的土地,”大祭司眯起眼,像是在回忆,“一半种着明朝给的土豆,另一半长着欧盟撒的麦种。土豆长得快,开春就能吃;麦种得等秋收,但磨成面粉更耐放。”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明朝的好,是眼下的饱暖;欧盟的好,是日后的念想。可咱们土耳其,难道就只能选一样?”

  这话像块石头投进水里,议事厅里瞬间安静下来。哈希姆摸着茶碗的豁口,凯末尔的手还按在腰间的佩剑上,却没再出声。

  这时,门口传来脚步声。进来的是个年轻姑娘,叫阿依莎,是刚从明朝留学回来的医学生,手里还抱着本解剖图册。她没理会众人的目光,径直走到大祭司身边,轻声说:“我在南京学医时,见过他们的‘中西医结合’——用草药退烧,用手术刀取子弹,效果比单用一样好。”

  她把图册翻开,指着其中一页:“您看,这是明朝的经络图,这是欧洲的骨骼图,他们放在一起研究,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

  哈希姆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阿依莎合上图册,语气清亮,“明朝的稻种咱们要种,但可以让欧盟的工程师帮忙设计更省水的灌溉系统;欧盟的铁路咱们要修,但得让明朝的工匠来监督,保证铁轨间距和咱们的马车匹配。”

  凯末尔皱眉:“哪有这么好的事?两边能同意?”

  “为什么不同意?”阿依莎笑了笑,“明朝要的是咱们的香料市场,欧盟要的是咱们的战略位置,只要咱们把账算清楚——用香料换稻种技术,用港口使用权换铁路维护权,谁也占不到便宜,谁也亏不了本。”

  大祭司抚着她的头,蛇头拐杖在地上轻轻敲了三下:“这丫头说的,倒有几分奥斯曼老祖宗的智慧。想当年,咱们的商队既走丝绸之路,也通地中海,不也活得风生水起?”

  哈希姆摸了摸下巴:“那……我明天去跟明朝使者说,让他们派个灌溉专家来,顺便把水管子的价砍砍。”

  凯末尔也松了肩,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我下午联系欧盟代表,铁路图纸得改改,得加条支线到咱们的铜矿——总不能让他们白用咱们的矿石。”

  晨雾渐渐散了,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照进来,在地毯上投下斑斓的光斑。阿依莎收拾图册时,发现扉页上不知何时多了行字,是大祭司用波斯文写的:“水流向低处,人走向活路,活路从来不止一条。”

  她把这句话抄下来,打算下次寄给南京的老师——那位老中医总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火候、调料都得恰到好处,急不得,也偏不得。而土耳其这锅“鲜”,看来得用两样调料,才能炖出最合口味的汤。
  http://www.c8e.cc/48526/5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